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马烈民和他的“大木作”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郭亨渠 时间:2012-11-05 Tag: 点击: 2

郭亨渠

    在潮汕城乡漫步,经常可见大型寺院、园林、学宫的楼台上面,有大型木构架支撑,这些木构架结构奇特,雕刻精巧,有的还画龙彩凤,给人以美的感觉和享受。这些木构架,就是潮汕的传统建筑“大木作”。
    潮阳区和平镇民间建筑工艺师马烈民,是远近闻名的“大木作”技师。马烈民出身大木作世家,祖父是当地知名木作艺人。马烈民从少年起便随祖父学艺。上世纪70年代末,马烈民高中毕业后,便从事专业的大木作工艺技术。为了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他认真学习和钻研《古建园林技术》等书籍,参观了厦门南普陀寺、潮州开元寺的木构架建筑,请教汕头和省内外知名建筑专家,创出了独具一格的大木作建筑艺术。先后参与设计和制作了梅州千佛宝塔和千佛宝殿、潮阳大峰风景区祖师亭等几十处祠堂庙宇的大木作结构。潮阳和平镇大峰祖师亭是马烈民的代表作。当笔者参观祖师亭时,仰头细观,亭顶的木构架结构精巧,雕刻细致,跨度很大,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据风景区负责人介绍,祖师亭长达21.5米,宽15.5米,地面至上檐大木作高度达15.5米,相当于4层楼高,这样大型亭榭在当地是亘古未有的,其大木作建筑技艺难度不言而喻。马烈民接受任务之后,精心进行设计施工,以传统的亭榭“奔而疾、抛而远”的特点,进行设计绘图,再根据图纸精确制出工程的木模型,历时两年的精雕细刻,终于完成“大峰祖师亭”的建筑。
    马烈民告诉我们,潮汕的大木作技艺始于唐代,宋代以后盛行,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传统工艺也不断推陈出新。制作大木作,首先要设计并绘制图纸,行内人称为“画杖杆”。设计时先要根据亭榭的大小高低,设计出自间长、椽木长度、柱高度,以至每一构件的长短、高厚、榫卯位置、大小,均逐一按设计先画在图纸上,然后画在方木杆上,同时还应画出与构件相结合的其它构件的中线,然后按设计标准和尺寸进行雕刻;设计完成之后,进入施工又称“造作构件”。凡圆形截面的构件与矩形截面构件相结合的榫卯,均应为每个榫卯制出抽板或样板。大木作的艺术设计也力求实用美观,如有的形似驼峰,有的形似蝉肚,则要予先制出样板。构件制成后,必须经过仔细核对,并将所有中线重新清晰地画在构件上。然后,进入试安装,在地面上试作一次总体安装,达到理想目的之后,便可进行正式安装,这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行业内称为“卓立、安勘”。大木安装须先搭架,备好吊装设施,再将柱子按位竖立,叫“卓立”,然后再起吊大构件,依设计方案标明的位置标号安装,保证各项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准确性,最后一道工序是钉椽,依照钉铺椽子、板栈,使整个木结构严谨和坚固。如需彩画的,还要搭架请画师画上龙虎狮象、山水风景、古今人物、花鸟虫鱼等彩画,整个亭榭就算制作完成。
    马烈民在实践中,还不断探索求新,力争大木作传统技艺更上一层楼。并先后写出了《初探潮汕建筑》、《潮汕木工知识》、《潮汕民居与祠宇建筑尺寸初探》、《祠堂造型与建筑文化》等科研文章,受到行家好评,他的事迹被编入发行全国的《神州之魂》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