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核定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公布,潮阳文光塔名列其中,成为汕头市三个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此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47处。截至目前,我国国保单位的总量已达4295处。在这次公布的“国保”中,粤东地区有10处,其中汕头、梅州、揭阳各3处,潮州1处,文光塔在10处“国保”中名列第一。
文光塔位于汕头市潮阳城区中心,坐北向南,东经116度35分52.5秒,北纬23度15分44.2秒。始建于宋代绍兴元年(1131);咸淳二年(1266)道人赵汝篪重建,置千佛于塔内,称千佛塔,后又倒塌。明崇祯八年(1635)潮阳知县漆嘉祉主持复建,时地震塔放毫光,当地百姓认为是人文昌盛的好兆头,邑人进士吴仕训遂更名文光塔。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雷击塔损,知县支森修之;嘉庆二十年(1815),知县唐文藻主持全面修缮。
文光塔已有880余年历史。主要由石块和砖块构筑而成。塔高42.66米,周长40米,八面七层。从地面进塔,可沿螺旋形石阶梯登上塔顶。每登上一层,就可沿着门户走出塔廊,欣赏四周景色。
文光塔是潮阳最重要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也是粤东著名旅游胜迹之一。她具有显著的建筑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结构方式。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现在塔里面还保留着三清、佛祖、观音莲座、玄天大帝、文昌帝君的神像。
第二个特点是集宋、明、清“三代”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塔构筑按朝代可分三层,塔基底层须弥座是宋朝的,塔基中间是明朝的,塔基上层至顶尖是清朝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党政及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光塔的文物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至1996年,先后进行过3次维修。2009年4月初,潮阳文化部门在各级党政高度重视下,又组织对文光塔和文光公园进行第四次大规模修缮。修缮后的古塔基座地平降低约60公分,恢复其历史高度,同时,意外地在塔门前地下发现一条长6.16米,宽2.44米的古甬道,使这一旅游景点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品味更高。
文光塔经多次保护性修缮,现基本保持明清复建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潮汕地方史及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1989年,文光塔被列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第七批国保单位的评审工作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推荐项目的申报。2009年5月正式启动申报工作。截至2010年初,各地共推荐了5573处申报项目。二是遴选申报项目。2010年7月至10月,专家评审委员会以记名投票方式确定了3057处初步推荐名单。三是征询意见,确定推荐名单。国家文物局就初步推荐名单多次征询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将调整后的名单再次提请各有关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予以确认。最终确定1943处申报项目和47处合并项目。
(马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