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两则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马灿玉
时间:2009-05-22
Tag:
点击:
2
(一)
从前,有一位教书先生,先到一个小村子任教。这小村子,每逢“时年八节”,便见到有学生过节送礼敬“先生”的风俗。
后来,他转到一个大乡里教书,但从年头到年尾,都未见有学生于节日来送礼的,对此,这位教书先生很不以为然。
某天,国文(语文)考试时,这位“先生”出了一道对联题借以发发牢骚:
“利刀破竹,逢节①重丧重丧②”
许久,未见有学生能对得上此上联。
这时,学堂前有个木匠在锯木。那木匠使用的锯子钝些,且他锯的木材无端生出好多“木目”,他用钝锯子分木时,弄得一头大汗,也口渴,于是,那木匠到学堂向教书先生讨水喝,他边喝边述说了其口渴的原因。
有个苦学生(高材生)听到木匠的述说后,即来了灵感,乃对出了下联:
“钝锯分木,遇目③拖些拖些④”
注:①“节”字,既指竹子的节,又暗喻“节日”的“节”。
②潮音“丧”与“送”同音,“丧”字既指竹节被大力破开即丧去,又暗喻学生得送“重礼”给“先生”。
③“目”字,一语双关,既指木材身上的“木目”,也暗喻学生自己。
④“拖些”,也一语双关,既指锯子得多用力拖锯,也暗喻学生送礼给先生得拖延时日。
(二)
从前,有个姓吴的大官员告老回乡,回乡前,因他在职时有一定的业绩,朝廷乃赐赏其田地(即“圈地”)若干亩作为退休俸禄,他接受“赏地”之后,便亲自下乡巡视这些“赏地”的范围。
当他由乡人引领走在乡下时,就有一秀才前来挡驾讨地。秀才向吴大人诉求:其家上有年老的寡母,下有多病的弱妹孤弟。吴大人听后,忙问:“秀才,你姓什么”?秀才答道:“敝姓谢”。吴大人又说:“可以还地于你,但你得能对上我出的上联”。秀才说:“请大人出句”。吴大人遂道出了其上联:
“谢秀才出身讨地”①
秀才联想到吴大人姓吴,即对之曰:
“吴大人反口吞天”。②
注:①“谢字原系左中右结构,即 言、身、寸组成。但吴却把“谢”字拆开出“身”和“讨”两字。
②“吴”字为上下结构,即口与天,而上下一颠倒,吴便成了“吞天”的“吞”字。吴大人听后,点点头,面有愧色,当即传令把原属于谢秀才的地悉数归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