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诗词联文>

潮阳民间妙对拾趣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郑 生 时间:2011-11-01 Tag: 点击: 2

郑 生

    从前,广东省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曾流传了不少妙联巧对的故事,这些妙对故事或褒或贬都颇有教育意义。今选取其中数则,以飨读者。

庄生员续对郭塾师

    清朝末年,潮阳县南阳乡有一姓郭的塾师前往南阳街(又叫马路脚)买东西。他略有所悟,遂以“马路脚”求对,找来笔墨纸砚,将其写妥后悬挂于马路脚街上。众人见之,立即过来围观,但就是无人能续对。

    恰好此时,邻村有一姓庄的生员路过马路脚街,偶遇此事,也上前观看。他思考了片刻,也未能续对出而悄悄离开。庄生员径直来到好友郭秀才家中求教,不料郭秀才外出办事去了。庄生员遂问郭的家人:“请问郭秀才往哪里去了?”答曰:“牛头桥。”庄生员听罢乐得手舞足蹈,急忙赶往马路脚街揭榜对之。

    郭塾师见庄生员此联对得十分贴切,当场赏给他一包茶叶,并与他结交为朋友。

郭秀才妙联讽小偷

    话说有一小偷窜到潮阳贵屿某村去偷鸡摸狗,被抓了几次仍屡教不改。有一次他又窜到某家楼阁去偷盗,当场被主人逮个正着。村里一郭秀才问小偷叫什么名字?那小偷不知其何意,随口答道:“喜城”。郭秀才听罢心中暗喜,找来笔墨纸砚,以那小偷的名字“喜城”作了一副嵌名联,准备贴于戏台两侧。恰巧当晚该村请来一戏班演戏。村人有意叫那小偷到戏台下观看,他只得莫名其妙地跟着来了。

    郭秀才见那小偷已来到戏台前,便叫人将其写妥的那副嵌名联张贴于戏台两侧,供众人观看。联曰:喜鹊乱飞投落网;城楼攻破捉贼徒。

    观众们看罢对联,个个都用憎恶的目光望着那小偷,那小偷在众目睽睽之下,羞得无地自容,发誓从此再也不敢干偷鸡摸狗的事了。

郭镜江写自嘲联

    潮阳县南阳乡有个叫郭镜江的人,在外为官数十年。因他为官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告老回乡时自然两袖清风。村民们本以为不论是谁做官,告老回乡时几乎都是带着金银财宝满载而归,谁知郭镜江却两手空空如也。

    对此,大家无不议论纷纷。郭镜江听了乡亲们的议论,却不便明说。待到那年中秋节,郭镜江写了一副自嘲联贴于自家门前,用其名字作冠首联:镜里花无无有有;江中月色色空空。

    乡亲们看罢此联,顿时心里明白过来,都翘起大拇指对郭镜江称赞道:“清正廉洁,堪称楷模也。”

郭举人代写客栈联

    清朝末年,潮阳县南阳乡郭某在汕头某街开了一家客栈,客栈名叫“长安”。郭老板带着一份礼物回乡请乡亲郭举人作对联,要求以“长安”为冠首。

    郭举人热情接待了他,略思片刻,挥毫写道:长征万里天边雁;安歇一时水际萍。

    郭老板见此联内容十分贴切,遂把对联接过手,连声道谢。

李秀才续对应聘

    清朝年间,潮阳县华美乡以八角楼作为办学场所,急需招聘一塾师前来任教。乡绅决定以“八角楼,吹来东南西北风”为下联,请应聘者续出上联,选中者每年薪金一千元。

    消息一传开,前来应聘者甚多,三天过去了,还是无人能对出其上联。

    等到第四天上午,又来了一姓李的应聘者,他是个秀才,颇有才学。他思考了片刻之后续出上联,上联曰:“千两金,坐尽春夏秋冬月。”

    乡绅一听脱口赞赏道:“堪称佳联也。塾师就是你李秀才了。”

    李秀才一听自己被录取,高兴得跳了起来。

陈洸续对从兄联

    陈洸,民间俗称陈北科,陈国舅,官授北京吏科给事中,明朝潮阳县贵屿镇华美村人。他曾协助正德、嘉靖两代皇帝掌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可谓权高势大。他还参与修订《大明律》,为巩固中央集权付出了很多心血。

    陈洸年老回乡时,嘉靖皇帝念及他的功绩,拨款让他在家乡筹建陈国舅府。府第开始动工,地基范围约130平方丈,先建大门,其余大部分尚未动工。当时的潮阳知县蔡明复(福建晋江人)故意虚报工程进度,由于奸臣从中作梗,向嘉靖皇帝谎报陈国舅府已竣工,故中断了建设资金的拨发,陈国舅府成了个半成品。

    陈洸为了顾及面子,在大门横匾“黄门第”三个大字挂上去之后,请求从兄陈江为其书写对联。陈江官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民间俗称陈南科。此时他也刚好告老回乡,遂答应只为从弟写一上联,下联则要陈洸自己续上。因两人都官授“黄门侍郎”,故陈江的上联为:“兄黄门,弟黄门,一天雨露。”陈洸则很快写出下联:“南及谏,北及谏,两地风霜。”

    这副对联涉及国舅府的由来,从兄弟俩的官职,他俩为官敢于直谏说真话以及仕途坎坷、艰辛等内容,可谓高度概括也。

王秀才巧对讽李财主

    明朝万历年间,潮阳县城有一姓李的财主,依仗着一位亲戚在县衙为官,狐假虎威,狗仗人势,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因此,周围百姓都恨透了他。

    有一天,李财主命令林管家及其他狗腿子挨家挨户去贴所谓“告示”,强迫当地百姓每人挑土十担,为他即将去世的父亲上山挑土造坟。否则,将严惩不贷。李财主还喝令众家丁把守各个路口,强令过路者也要挑土上山造坟。当地百姓真是敢怒不敢言,不得不硬着头皮挑着粪箕来到山坳挑土上山为李财主的父亲造坟。

    当时,城郊有一王秀才要赴京赶考恰巧路过这里,被李财主的家丁拦住了去路,喝道:“呔!你快快去挑土上山,否则,别想从这里路过!”

    王秀才一听此言,愤愤地说“真是岂有此理!我乃堂堂一秀才,孔子一门生,只会吟诗答对,不会挑土造坟!”

    李财主大声喝道:“管你什么门生,不挑土就别想离开这里!”

    林管家见周围站着不少围观的当地百姓,便对李财主耳语了一番。李财主接受了林管家的建议,决定跟王秀才来“文”的,即由林管家出对子,让王秀才来续对,若对不出,则重则不饶。王秀才轻蔑地说:“要是我能对得出,我不但不用挑土,还要当着大家的面撕掉这所谓的‘告示’呢!”

    “对,秀才要是能对得出,就把这告示撕了!”众人大声附和道。

    李财主一听这话不知如何是好。林管家又对李财主耳语了片刻,意思是他很有把握难住王秀才。李财主见林管家如此自信,便依了王秀才的建议。

    林管家的确有一些歪才,他思考了片刻之后,摇头晃脑地念出上联:“秀才有,有秀才,有中无点有秀才。”

    李财主听了林管家的出上联,不禁开怀大笑起来,用蔑视的目光望着王秀才。众人觉得此上联有一定的难度,暗暗地为王秀才捏了一把汗。

    只见王秀才神态自若,环视了众人一番,又瞟了李财主等人一眼,大声地续出下联:“孝子悲,悲孝子,悲下缺心非孝子。”

    “秀才,你对得好!对得好!”众人齐声附和道。这下联不但对得妙,而且讥讽了李财主,替众人出了一口恶气。

    李财主和林管家羞得无地自容,偷偷地溜走了。王秀才在众人的簇拥下,将那张所谓“告示”撕个粉碎,然后从容地赶路去了。

姚琛赴考

    明代某年,潮阳县南塘乡有个穷秀才名叫姚琛,长得眉清目秀,聪明过人。这一年,正是省里大比之年,他打点行装,上省赴考。

    他来到省城附近某乡时,不料被一个正在扬谷的美貌村姑挡住了去路。姚琛赴考心切,便请求她停下让他过。那村姑脸上掠过一丝嘲笑,故意刁难道:

    “相公若能对中奴家的对联,自当让你经过。否则,请你把行李留下。我的上联是:‘猛风扬谷冇在前’。”

    姚琛听罢,不禁怔住了。对不出,只好放下行李而去。一路上,姚琛仍冥思苦想这个问题。

    姚琛赶到省城,刚好考场大门正要关闭。他心急如焚,恳求主考让他进考场。主考迫于无奈,说道:“好吧,你若能对出我的下联,便让你进去。下联是‘急水淘沙粗在后’。”巧极了!姚琛一听,无比高兴,立即答道:“猛风扬谷冇在前。”

    主考见姚琛对得工整贴切,果真让他进考场应试。回来时,他找到了那位村姑,补对了她出的联句,换回了行李。

先生题联诲少年

    相传清朝年间,潮阳县神山乡有个少年名叫阿杰,名义上到学堂念书,但三天两头半途逃学。学堂的张先生决定到他家探个究竟。

    有一次,张先生到学堂附近的后山旁散步,碰巧发现阿杰正攀在大榕树上偷折树枝,当场让张先生抓住了。张先生为了防微杜渐,教诲阿杰,上联是:偷折树枝;下联是:罚做影戏。横批是:阿杰无知。

    阿杰深受启发,从此解除陋习,潜心读起书来,据说后来学有所成。

陈洸应对入学

    陈洸,民间俗称陈北科,明朝正德年间潮阳县贵山都(今贵屿镇)华美村人。他自幼乖巧机智,聪明过人,幽默风趣。后来他成了正德皇帝的舅爷。民间还传说他小时候应对入学的趣事。

    陈洸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无钱供他入学读书,见邻居有钱人的孩子能上学,他十分羡慕哩。到八九岁时,陈洸决定瞒着村塾刘先生到旁边窥视偷听。由于陈洸天资聪颖,接受能力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居然掌握了一些知识。

    这年夏季的一天,小陈洸又来到村塾偷听刘先生讲课,不料被刘先生当场发现。刘先生见小陈洸身穿破烂,相貌清秀,很惹人喜爱。刘先生忙把小陈洸叫到书房,小陈洸便将自己的家境和本人的求学愿望一一向刘先生说了。刘先生听罢十分同情小北科的遭遇,有意帮助他入学。于是,刘先生问道:

    “陈洸,当着同学们的面,先生出一上联,如果你能对出下联,先生就让你免费入学,好吗?”

    “好好好!请先生赐教。”小陈洸高兴地答道。

    刘先生对小陈洸打量了一会儿,见他的右手拿着一顶破竹笠给自己扇凉,于是,思索了片刻便出对道:“手执夏,身穿冬,腹中可有春秋?”

    小陈洸才思敏捷,当即应对道:“脸朝南,背向北,家里全无东西。”

    小陈洸初露锋芒,下联对得工整、对仗、贴切,刘先生满意地点点头。他想:这孩子年纪小小就有这样的天赋,假如引导得法,将来定能成大器。因此,刘先生当堂宣布,免费让小陈洸入学读书。

    放学后,小陈洸回家向父母告知此事,其父母十分感激刘先生,再三叮嘱小陈洸要发奋攻读,以免辜负刘先生及双亲的殷切期望。小陈洸表示谨记在心,从此勤读诗书,后来官至吏科给事中。

族长妙对林班主 

    话说清朝某年端午节,潮阳县某水乡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特举行龙舟比赛。为了给端午节增添喜庆的气氛,该乡王族长提议邀请某潮剧班前来助兴。

    王族长是个对联迷,他听说戏班林班主才学过人,想借此机会向他领教领教,互相切磋切磋。于是,王族长十分客气地邀请林班主来到搭设在江边的赛龙舟观礼台上观赏龙舟比赛。这边江面上鼓声阵阵,小伙子们个个精神抖擞,随着那沉浑有力的鼓声,小伙子们一边吆喝,一边握桨奋力向前划;那边戏台上,锣鼓声声,曲乐悠扬,悦耳动听。王族长与林班主相视而笑,彼此感到心情舒畅,思绪万千。

    这时,王族长友善地对林班主说道:“林先生,此情此景,你我不如来联对助兴如何?”

    “当然可以。不过,请问王老,要怎么个对法?”林班主十分谦虚地答道。

    “我看,咱们不如来个反串。”

    王族长捋着胡子说道:“你出有关龙舟比赛的上联,我对有关唱戏的下联,你看怎么样?”

    “嗯嗯,那就请王老多多赐教!”林班主两眼朝江面扫视了一下,略有所思地说:“王老,在下的上联是:扒扒扒,扒上龙门三级水。”王族长又捋一捋胡子,把目光投向那边戏台上,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答道:“林先生,老夫的下联是:唱唱唱,唱出梨田一洞天。”

    “妙妙妙,王老真是联对高手也,对得既贴切又生动。”

    “林先生的上联才有气势,给人一种奋发向上、志在必得的感觉。”王族长赞赏道。

    众人听了他俩那高水平的联对,连声说“好!”

陈洸续对从兄联

    陈洸,民间俗称陈北科,陈国舅,官授北京吏科给事中,明朝潮阳县贵屿镇华美村人。他曾协助正德、嘉靖两代皇帝掌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可谓权高势大。他还参与修订《大明律》,为巩固中央集权付出了很多心血。

    陈洸年老回乡时,嘉靖皇帝念及他的功绩,拨款让他在家乡筹建陈国舅府。府第开始动工,地基范围约130平方丈,先建大门,其余大部分尚未动工。当时的潮阳知县蔡明复(福建晋江人)故意虚报工程进度,由于奸臣从中作梗,向嘉靖皇帝谎报陈国舅府已竣工,故中断了建设资金的拨发,陈国舅府成了个半成品。

    陈洸为了顾及面子,在大门横匾“黄门第”三个大字挂上去之后,请求从兄陈江为其书写对联。陈江官授南京户科给事中,民间俗称陈南科。此时他也刚好告老回乡,遂答应只为从弟写一上联,下联则要陈洸自己续上。因两人都官授“黄门侍郎”,故陈江的上联为:“兄黄门,弟黄门,一天雨露。”陈洸则很快写出下联:“南及谏,北及谏,两地风霜。”

    这副对联涉及国舅府的由来,从兄弟俩的官职,他俩为官敢于直谏说真话以及仕途坎坷、艰辛等内容,可谓高度概括也。


上一篇:郑板桥古刹赠墨
下一篇:买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