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飘逝的烛光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陈燕娟 时间:2009-05-22 Tag: 点击: 2
  2001年11月12日下午放学后,在镇二小学读书的儿子不但回来得晚,而且精神有点怪异,我忙问他又到哪里玩去了?是否与同学吵架?儿子哽咽着对我说:“我们上学期的数学老师——郑老师昨晚去世了!我和同学们到她家里去,没有看到老师,只见很多人在她家里商量着什么……”
  这不幸消息来得太突然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或许是儿子道听途说弄错了。为了证实一下事实,我正想打电话询问在该校任教的朋友,恰巧她打电话过来,告诉我:郑老师已经谢世了,他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正沉浸在无比悲痛中,许多曾经与郑老师共事过的女老师和她教过的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哭了……搁下电话,我也非常难过,感到无限惋惜和遗憾!我原打算在下周星期日到她家里,再次拜访这个仁慈宽厚,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老园丁。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无情的病魔竟夺去了她宝贵的生命。她就这么带着对温馨家庭的无限留恋,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带着对学生们的深情关爱,匆匆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这片挥洒着她辛勤汗水和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教育园地。怎不令人难以忘怀,深深地怀念呢?!
  我是在去年开学第一天认识郑老师的。那天一早,我带着刚转学的儿子到镇二小学五年一班报到。下楼时,在楼梯口刚好碰到一位大约六十开外,满头银丝,慈眉善眼,面带笑容的女老师。我猜想,这位大概就是儿子的数学科任郑老师吧!因我已听说过郑老师的情况,现在对号入座该不会错吧。我主动上前打招呼,果真是郑老师。她态度非常和蔼,热情地请我到她办公室坐谈,为了不影响她上课,我仍站在楼梯口,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孩子的个性和学习情况。言谈之中,我请她老人家对孩子多加帮助、教育。郑老师笑着说:“你放心,孩子到我们学校来,我们一定会尽责任教育好。”诚恳的态度,朴实的语言,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几个星期过去,我发觉儿子变得既懂事又好学,不像从前那样调皮捣蛋。我想这大概是学校氛围好,班科任又能协调配合,严格教育的结果。于是我试探着问儿子:“你们老师有没有找你谈心?”儿子兴奋地回答:“除了班主任老师找我谈话,还有数学老师也给我讲了很多道理。”“是不是郑老师?她说了些什么?说几句让妈妈听听。”我想进一步了解儿子的理解能力到底怎么样,便追问他。他毫不思索地说:“都和你平时说的差不多,都是希望我好好学习,将来能考上重点中学……等等。但是她说的比你动听,比你亲切,比你容易接受。”
  听完儿子真情地诉说,我非常激动,暗自庆幸,孩子真的碰到了难得的好老师,我肩上的担子可轻松了。我十分高兴。于是我打听到她家的住址,在一个假日便怀着感激的心情,拜访了这位令人尊重的老同行、老前辈。
  一跨进她家门槛,便见郑老师戴着老花眼镜,正全神贯注地批改着桌上那叠厚厚的学生作业。见有家长来访,郑老师暂停工作,请我坐下喝茶。刚一坐下,她家的电话铃响了,她的老伴前去接听,然后转身告诉郑老师,又有一学生碰到了数学难题,要请教她。郑老师立即站起身,对我说:“不好意思,你且坐,我听听就来。”只见她对着电话筒,耐心地给学生讲解,直到对方弄懂弄通,她才回到我身边坐下,客气地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忙说:“没关系。”看到郑老师假日还这么繁忙,年纪又大,对工作对学生又是这么认真负责,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为不影响郑老师手头还未做完的工作,我起身告辞。热情好客的郑老师却一再挽留,我又感到与郑老师在一起有一种亲切感,于是我又重新坐下,与郑老师真诚的交谈起来。
  由于我也曾当过老师,因此我们谈得十分投缘。细谈之中,得知郑老师是退休后被学校聘任的。她说这缘于对教育有着难舍情缘,能天天跟学生们在一起,日子过得充实自在,还戏称自己童心未泯。尽管儿女多次劝她在家里享受清闲安逸的生活,她却执着地坚守着心爱的三尺讲台,离不开与她情似亲人的同事、学生。我被郑老师的真情所感动,同时也加深了对郑老师的为人为师的认识和了解。她执教几十年,对教学有着真知灼见和丰富经验,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了如指掌,爱生如子溢于言表。难怪学生们在背后亲昵地称她为:“慈祥老奶奶!”儿子也常情不自禁地称赞她既慈祥又会教书,只要专心听她讲课,什么难题都能解答。我也从心底里钦佩这位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好老师,并暗暗地祈祷她好人一生平安!
  然而,天不从人愿,这么令人可亲可敬,既善良又敬业的老师,就像烛光一样飘逝了,这怎不教人痛心扼腕?!因此,谨以此文聊表对这位好老师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