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贵屿街路棚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10-07 Tag: 点击: 2

分布区域

  贵屿街路棚民俗活动主要由贵屿镇内华美、南安、佳安、北林、玉窖、后望、新厝等村居主办;影响遍及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及海外侨胞。

主 要 内 容 与 活 动 情 况


一、历史渊源

  据《广东通史》载:“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潮阳始建‘双忠庙’,祭祀唐朝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张巡、许远二将军”。明代隆庆《潮阳县志》附录的《遗爱碑》,清代光绪甲申《潮阳县志》等都有:“双忠之观甲于东南诸郡,而二月尤胜”的记载;《潮汕百科全书》记载:“贵屿街路棚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其时贵山都(今贵屿镇)有三处双忠庙,并于每年二月祭念张巡、许远……,当时,贵山有陈江、陈洸告老回家,倡导模仿苏州庙会格局,举办以纪念赞颂张巡、许远为内容的书画展览。”
  街路棚的倡导人陈洸,字世杰,别号东石先生,明正德6年(公元1511年)中进士,官授北京吏部给事中,后至大理寺少卿;嘉靖10年(公元1531年)被恩准归梓。在其倡导下,嘉靖12年(公元1533年),贵屿始设街路棚,其原倡主旨:以忠、义为本,以文化道德为核心,主题鲜明,深得民心,并在历史沿革中不断充实。至晚清、民国初年,贵屿商贾活跃,经济繁荣,带动了文化的繁荣,大街近千家商铺每以重金聘名家作书参展,以彰显其门闾,这也就促进了街路棚所展示的书、画的质量、数量的提高。尽管1950年后至1989年前,由于历史原因而一度中断,但传承近500年历史的街路棚,至1989年正式恢复,民众热忱再度释放,其质量更上一层楼。
  这个文化庙会,得到了不少学者、名流的赞誉,原首都博物馆长吕济民就题写:“五洲赞誉,四海扬帆”的赞语。各级党政领导也给予充分的支持、引导和肯定。


二、基本内容

  贵屿街路棚为广场式书画作品展示和游艺活动,其主要载体是于每年农历二月(定月不定日)祭念张巡、许远“双忠公”。期间,在商街上统一搭架临时木棚,布展约1600米,各路口设牌坊多个,整齐张挂展示书画作品、楹联、摄影作品、各种收藏品等。街路棚每年展示三天,日以继夜,游人如鲫,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堪称形式独特,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民俗与文化大观。以2007年为例,其主要内容有:
  (一)古代画,计明、清代63幅,民国时期33幅,大都为潮汕地区书画家所作,其内容主要是儒家思想和农耕生活的反映;
  (二)现代书画工艺,有中央、省市领导题词,各级美协会员作品、潮汕各县市书画作品,当地文化人的书画作品,当地妇女剪纸,还有16个国家地区的书画作品。其内容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民俗以及生产、经济特征;
  (三)摄影,有专题10个,涉及社会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廉政教育,特别是结合贵屿镇是国家“废旧电器拆卸基地”的经济模式,有循环经济专题等配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的专题宣传;
  (四)、收藏品共2800件,其中有报纸、各国货币、股票、证券、邮票、像章、纪念章、历史人物像等;
  (五)牌坊17个,楹联210对,其中多有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佳作妙对。
以上展品,主要是历届组委会所征集的藏品和商铺群众自有的藏品。

三、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在镇大街两旁约1600米长的街沿上,以木和铝合金搭成彩棚,其上以白色透光的防雨布遮盖;楹联为木质雕刻,规格划一整齐,夜间照明以白炽灯为主,同时,配以各式灯笼。
  参展的相关作品:古今书画、楹联、摄影、收藏品等。

四、传承谱系

  从传承历史上,可分为三个时期:自明代嘉靖年间始创至清代初期为早期;清初至民国末为中期,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为第三时期。这个期间,主要以理事会为主体,其主要负责人皆为乡村德高望重、热心公益、有较好学识的人员主理。其传承顺序是:
  第一时期始创人:陈洸(1479—1533),民间称为陈北科,明正德六年进士,官授北京吏部给事中、大理寺少卿。
  陈江(1475—1552)明正德九年进士,官授南京户部给事中,黄门侍郎。
  传承人:杨梦得(1556—1632),明万历23年岁贡进士,官授通州知府,泰州知府。陈达衢(1543—1606),为万历元年进士,官授南海教谕,通道县正堂;
  第二时期传承人:庄德容(1819—1868)清道光三年举人,官授龙门县教谕;陈秀升(1866—1932)清光绪11年秀才,潮阳劝学所所长、六都书院总教习。
  第三时期传承人:贵屿镇街路棚理事会集体传承,主要负责人有:郭自泰、庄汉锐、杨镇和、陈松元、陈长和、陈汉凯、陈民、陈晨星、陈汉昭、陈沐宣、陈仕贞、陈四妹等。

资料整理:陈振通、陈民、陈小龙、马东涛

 


上一篇:祭祀
下一篇:谷饶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