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广德泰药酒

来源: 作者: 时间:2009-10-07 Tag: 点击: 2
  说起“广德泰药酒”,那应追溯到其创始人范友龙先生。据香港东方文化中心出版的《潮州名人词典》载:“范友龙,约1852年生于潮阳和平,卅八岁建广德泰药行于乡,产药酒闻名海内外,后在汕头、澳门、泰国设厂。”范友龙系潮阳和平福善村(今凤善)人,从小聪颖好学,宅心仁厚,深得左邻右舍的称赞。
  范友龙的父辈是经商的,受家庭的影响,十多岁便开始学做生意。至廿岁左右,他开始独自一人,奔赴东北三省购买药材,然后带来南方销售。起初,由于本钱不多,往返路程遥远,加上对药材不熟悉,故此一不小心便做了赔本生意。后来,他逐渐摸懂了做药材生意门道,再加上他为人诚信正直,刻苦耐劳,于是,深得卖家和买家的信任,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并且逐渐发展壮大,以至后来在和平大街开设了“广德泰药行”,并自撰联曰:“广通四海陶公立业,德达五湖晏子之风。”宅心仁厚的范友龙,在事业有成之后,不忘广布德泽,乐善好施,他经常接济乡里的贫苦人家,其铺号取名“广德泰”,可谓是他待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药行开设之后,范友龙仍经常往返南北买卖药材。一次,在经商的路上,发现一名老和尚病倒在路旁,他立即将老和尚扶到自己所住的旅馆,然后连续数天将随身所带的珍遗药材配制熬汤,伺候老和尚服下。老和尚康复之后,连连地对范友龙说:“有缘人找到了!有缘人找到了!……”原来,老和尚是位得道高僧,法号宝麟。宝麟和尚有一药酒秘方,经此秘方浸出来的药酒饮后可壮元阳,强腰膝,驱风湿,补气血。他自知在世时日不入,想把这秘方传授给一位既要懂药性,又要宽厚仁慈的有缘人,可是苦苦寻了好几年,却踏破铁鞋无寻处,于是,只好出此计策,装病倒在路旁,终于碰上了范友龙……
  范友龙经常接触药材,本来对药性就相当熟悉,宝麟和尚所传授的秘方经他泡制,果然功效奇特。于是,他的“广德泰药行”开始经营起药酒,酒名定为“长春药酒”。为了纪念宝麟和尚,他取自己名中一个字和宝麟和尚名字一个字,以“龙麟牌”作为“长春药酒”的商标。尔后,范友龙经过进一步的研制,不但使“长春药酒”更具功效,而且还配制出了大补酒、史国公酒、三蛇酒、跌打损伤药酒等新品种。这些酒的功能大至可以辅助治疗筋骨酸痛、风湿骨痛、经络痹塞、腰肌劳损、体虚遗精、气血不调、跌打损伤等症。
  “长春有何功,常饮老还童。名酒何处出,潮阳和平中。”话说清末民初,一位泰国老华侨,因早年劳损过度,导致晚年腰酸骨痛,虽经多方药石调治,但未见明显好转。后经朋友介绍,试饮“广德泰长春药酒”,一段时间后,渐觉神怡气爽。不久,便步履稳健,身体十分硬朗,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前面这首诗,便是老华侨一时赞叹脱口而吟之作。
  范友龙的“广德泰药酒”系列乃选用正品中药材作原料制成,其特点是饮后药味不浓,舌头回甘,余香绵长,口感宜人,患者饮之有明显的疗效,无病者饮之则起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因此,酒上市之后,深受消费者青睐,“广德泰”的牌号也名扬海内外。当时,民间还将“药酒、蜜柑、葱饼、草鱼”列为和平“四大名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年间,进士、法部郎中范家驹(和平福善村人)曾带上“广德泰长春药酒”上京进贡朝廷,慈禧太后饮后,大加赞赏,并特赐了“饮之太和,岁岁平安”的匾额。有后人撰写嵌名联赞范友龙曰:友善和颜布广德,龙泉美酿号长春。
  范友龙的“广德泰药酒”经其后人的发扬光大,曾得到国内外法律的保护。1935年,该酒呈请国民政府注册过“龙麟”牌商标,继而又经请泰国政府注册“龙麟”牌商标,在泰国得到独有的专卖权。此外,广德泰酒厂还曾在澳门设分厂,香港设办事处,泰国和新加坡设总代理。2002年,广德泰酒厂取得了国家二项专利权。
  延至民国,广德泰药酒的名声在社会上传播甚广,尤其是神奇功效更是深得饮者的认可,于是,便有一些不法商人进行仿制假冒。为了防止假冒行为,“广德泰”第二代传人范伯谦等在1935年,特将“广德泰长春药酒”呈请国家政府注册“龙麟”牌商标,现遗存的《商标局商标注册证》有这样的字据:“据广德泰经理人范伯谦呈请以龙麟为记及本人肖像商标专用于商标施行细则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项酒类之各种药酒露洒商品业经本局依法审定核准注册取得专用权自贰拾肆年捌月拾伍日起至肆拾肆年捌月拾肆日期满合行发给注册证以资证明此证。”证中还附有商标图样,该图上半部分中间是范友龙人头像,上有“始创人范友龙”字样,人像右边为一“神龙”,左边为“麒麟”,“龙麟为记”四字分布两侧;下半部分为方框,框上边呈半圆形,框内供写说明之用。该证还有当时商标局长的签署及印章,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列号“第贰柒贰贰捌号”。
  当时遗存酒标上有这样记载:“本号得蒙异人传授秘方,采办真正地道上品药材,及天津高梁做法制酿……”其中“异人”指的便是“宝麟和尚”。说明中还介绍该酒可以主治“诸般风气,久年积伤,半身不遂,腰背疲软,筋骨疼痛,鹤膝脚气,行动艰难,肝肾两虚,血气信滞,助胃消化,小便太多,舒筋畅骨,疏通经络,调和营卫,大补气血,培养精神”。
  继而,“广德泰药酒”又呈请泰国政府注册商标,在泰国得到独有的专卖权。其后人现仍保存《暹罗政府商业部注册广德泰紫金龙酒证书》、《暹罗政府商业部注册广德泰长春药酒证书》、《暹罗政府商业部注册广德泰史国公酒证书》三张证书可作佐证。
  日寇入侵汕头后,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广德泰酒行也难以免受其害。1941年农历2月,位于和平中寨大街的“广德泰酒行”被日寇飞机投弹炸中,其时里面共有14人,第三代传人范卓坚也在其中,所幸的是被炸塌后,压在里面的人员14人,除一名来做亲戚的小孩被砸死之后,13人仅是轻伤。有乡人事后说,“广德泰公祖有德行,子孙才大难不死。”此话虽带有唯心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广德泰酒行”在民间的正面影响。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慈禧太后所赐的匾额,却在轰炸中被销毁了。因日寇入侵,船运中断,产品无法销往东南亚,加上酒行被炸,广德泰酒厂在第二代传人范伯谦等带领下,将酒厂迁往澳门。协同前往澳门经营的有第三代传人范上文(卓坚)、范上武等人。今遗存的“长春药酒”酒标中有“制造厂澳门呞咑口门牌十三号”字样可为证。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始逐渐抵制中国货,广德泰在澳门的酒厂难以运作,1948年便迁回家乡继续生产。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广德泰酒厂接受政府的专卖营理,领取了酒类专卖许可证。1956年,全国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政府的通知,广德泰酒厂必须全并入潮阳酒厂。第三代传人范卓坚等考虑到公私合营,“广德泰”老字号定会逐渐被湮没,因此,没有合营,自行停业,以伺适当时机江山再起。
  改革开放后,百业俱兴。1983年,广德泰第四代传人范进乐兄弟等重操祖业,随后,其他传人也相继重操祖业,开始了家庭作坊式“广德泰药酒”生产,并向工商部门办理了经营许可证。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做强做大传统品牌,198771日,所有经营广德泰药酒的传人,采用股份制形式,联合创办“汕头市广德泰酒厂实业有限公司”。现公司址位于潮阳区和平镇和惠路凤善路口,公司共有五个股东,分别是第三代传人范上全、范上德、第四代传人范进善、范进乐、范进军,法定代表人为第三代传人范上德,厂长为第四代传人范进余。全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洗瓶机一部,自动灌装机一部(1小时5000瓶),封盖机2部(1小时5000瓶),杀菌灯10套,0.25立方米酒缸200个,10立方米酒地50个,3立方米不锈钢桶10个,板框式膜过滤机2部,检验室一间50平方米。
  2001年,“广德泰酒厂”的“酒包装盒”及“酒瓶”的外观设计分别获取国家二项专利;2005年,“广德泰药酒”获广东省颁发的酒类生产许可证。
  目前,“广德泰药酒”是遵古法制,但又稍有改进。第一代(创始人),用党参、黄芪、杜仲、补骨脂、枸杞、蜂蜜20等多种中药,用米酒冷浸,纱布过滤,静置后分装。第二代传人同第一代秘方,用天津高梁酒、米酒冷浸,分二次进行,合并二次酒液,用多层纱布滤过,加入白砂糖,静置二个月后分装。第三、四、五代传人同上秘方,药材选用优质药材,洗净,切片或粉碎。用四川八大名厂东圣酒厂之优级粬及优质白酒,冷浸一次(1个月)提取浸出液,再用白酒冷浸数天,通入蒸汽加热至70℃,自然退温,合并二次酒液加入白砂糖搅拌、检验,静置15天以上,过滤,再静置30天,精滤复检,分装。改革开放后,该厂不断啬设备,改进包装,扩大生产规模。凡进厂的每批高梁酒、纯米酒都经严格化验合格后始得投入生产。各类酒的制作从浸药、过滤、澄清、储藏时间都是坚持在两三年以上,最长的达10多年之久,该厂现有总容量约600吨的地下储藏酒池,里面储有3年以上至10多年的各种酒。由于该厂自始至终坚持质量第一,以优取胜,一百多年来从不出事故。
  由于“广德泰药酒”历来重视信誉,因而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不少书刊登载了赞美广德泰药酒的诗文。其中有《和平四名产——蜜柑、葱饼、药酒、草鱼》(登载于1987年出版的《和平风采》和2006年出版的《古今潮》第三辑)、《清代潮阳酒商范友龙》(登载于2005年出版的《古今潮》第一辑)、《范广德泰长春酒今昔》(登载于2005年出版《国际潮人》和《潮阳文史》等)特别是陈少冬先生写《广德泰酒感赋》(登载于2005年出版的《古今潮》第二辑),全诗分二则:一是“佳酿陈年酒色深,湹杯爽口益精神。传承祖制百余载,返老还童赠贵宾。”二是“玉液琼浆何处寻,广德泰酒最堪斟。举杯邀友开怀饮,抖擞长春精气神。”这两首诗可谓是对广德泰酒的高度浓缩的赞美,读来令人酒香洋溢。此外,《潮阳县志》(新编)及《潮州名人辞典》也有广德泰药酒及其创始人范友龙的记述。

  广德泰酒厂历来注重质量关,十八年来经省及市卫生技鉴抽检百多次合格率100%,产品每到之处深受欢迎。2006年底,“广德泰”荣获国家商务部评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获此称号的,汕头市仅此一家。

资料整理:马东涛、马南舟


上一篇:贵屿朥饼
下一篇:竹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