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真顺(1312年-1436年)是元末明初人,出生于潮安县庵埠镇郭陇村,自幼随父习经史,聪颖淑慧,及长出嫁澄海县教书先生周伯玉,后随夫迁入潮阳海门,再迁入溪头寨居住。当时正值明太祖朱元璋军队南下征剿,潮汕一带仍归元政权统治,溪头寨主事人空缺,因周伯玉有文化且又与乡里人关系和好,故众人推举他担任溪头寨主事,他答应下来。回到家里与妻子郭真顺说明,郭真顺马上阻止说:“现在明大军将南下,大军如到,你若为主事人必遭惩处。”周伯玉说我已答应了他们,如何推掉才好。郭真顺说你若正面拒绝又不当,你只要不出去,在家装病,若来找你,一切由我应付。隔若干天后,众人见周伯玉无出去应任,约齐到周伯玉家,看见周伯玉躺在床上,满脸憔悴,郭真顺忙给众人解释,近几天来丈夫身体欠安,正在服药,仍须调治些日子,待身体好后才出去任职。众人不得已只好悻悻而去。没多久明指挥俞良辅率军征剿到溪头寨,周伯玉一家免遭不测。
明指挥俞良辅带五千军,一路征讨至溪头寨外。郭真顺深知人民遇兵灾之苦,写了一首长诗在布帛上,诗名为《上指挥俞良辅引》挡道亲呈俞将军,于马前慷慨陈词,说明溪头寨没有反对大明的举动,俞良辅阅后感动地说:“此贤妇所居,其民必驯。”遂下令退兵,郭氏胆识过人,献诗退兵的事迹在潮人广为传颂。
郭真顺一家在溪头寨居住一段时间后,由于当时地处偏僻,加上兵荒马乱,经常有强盗打家劫舍,人民生活不得安宁,每逢有人家炊烟起来,盗贼群拥而至,把煮好的饭菜抢光、吃光。故郭真顺想出一个办法,在黑夜里炊甜?,然后把甜?切成砖条状,嵌在墙里。白天烧开水,炊烟升起,盗贼以为有人家煮饭菜,蜂拥而至,揭开锅盖,只见是白开水,搜了一遍,不见有饭菜,只好离开。盗贼离开后,郭真顺家里的人,待肚饿时,把墙里之甜?依次挖出,洗净就可食用,就这样度过一段治安极乱的时期。
明洪武十六年,郭真顺第三子周彦器,另名周矿,赴南京赶考,取得榜首。据说当时明王朝政权初定,科举制度未建,故第一名考生称榜首。朱元璋看了周彦器之文章后问,为何你的文章有点女儿味道,是何人所教。周彦器回答说:“母亲郭氏自幼习经史,读书也为母所教。”朱元璋大加赞赏说:“真贤母也!”故郭真顺潮阳俗称“郭氏贤母”,远近闻名。朱元璋即颁旨令周彦器回家带母到南京面见,郭真顺奉旨在朝堂上面见朱元璋。由于郭真顺学识丰富,机敏过人,谈吐不俗,令朱元璋大加赞赏,并颁旨在潮阳棉城城隍前中华路入中贤巷巷口,建“乡贤亭”三门四柱式一座,现兴归居委楼前为中贤古巷一段,由于旧城改造,该巷已不复存在了。“乡贤亭”于一九五九年前后拆掉。
且说朱元璋皇后马氏闻知郭真顺到南京,特约郭真顺到宫中见面,两人相见谈得极为融洽。其间郭真顺露出为难之色,马皇后立即会意,问是否要方便,郭真顺说是,马氏即令宫女抬来自己使用之金便桶,在宫中用布围起,供郭真顺方便。据说郭真顺在少女时,曾梦见今后她得坐金便桶,果于几十年后实现。
马氏皇后与郭真顺相见恨晚,谈得极为投机,主动提出欲与郭真顺结为姐妹,郭真顺为大,二人在宫中举行仪式结拜。并宴请了郭真顺,可见郭真顺极具人格魅力。
郭真顺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周彦敬,又名周?,曾任栖霞知县。二儿子周彦作,又名周砺,曾任增城教谕。三儿子周彦器,文章名列榜首后,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因廉洁能干,不久提升为河南省布政司参议。
郭真顺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女诗人之一,也很长寿,活至一百廿五岁。在她一百廿岁时,潮安县郭陇村娘家累五世而未分家过日子,侄孙辈来潮阳请德高望重老祖姑到郭陇村为其分家。她在潮阳带一批梨到娘家,将梨往厅堂上倒下散开,吩咐各自捡梨食,大的人捡大的,小的人主动捡小的,郭真顺看后,深感侄孙辈和气互相让,说:“未可分也,家势尚大兴。”省亲后,感慨而作诗《归宁自叙》。
天甲原来度二周,
桑榆暮景雪盈头,
五经立业儒风雅,
三子成名壮志酬。
桥梓有光联俎豆,
柏舟无憾泛中流,
阶前兰玉森森秀,
斑?扶来到首丘。
这首诗是郭真顺一生高度地慨括与总结,充满了自豪。据说郭真顺是狐仙转世,诗中末句中首丘山是狐仙所埋地方。据老辈人说周氏之祠堂每逢元宵佳节,夜挂先贤人物画像,郭真顺之画像令人称颂不已,她白发苍苍,脸部长而端秀,两眉高且入鬓。
郭真顺过世后,葬在西山云底月处,即现在西山火葬场附近,属有名的墓地,一九五六年因开山造田坟墓被毁。(周文广)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