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东岩大颠壁影 粤东禅宗瑰宝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江伟 时间:2010-08-05 Tag: 点击: 2
  大颠俗姓陈,名宝通,潮州人氏,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正值开元盛世佛教昌盛时期,幼生性灵异聪颖,常随其母参禅仰佛,故从小便受佛教的深刻影响。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已34岁的大颠竟因拒婚而出家,于潮阳西岩海潮古刹受戒师事于惠照禅师,始专心佛学。大历八年(773)与药山帷俨同参石头希迁为师,进而广览佛学经典。德宗贞元元年(785)为罗浮瀑布岩住持,时因德宗排佛,佛教逢劫,贞元五年(789)被迫离开瀑布岩回潮阳西岩,贞元六年(790)移往东岩,《光绪潮阳县志》载:“大颠自罗浮入邑,与其徒元应、智高等数十人开白牛岩居之”,白牛岩在东岩之巅,岩洞天成,四周由巨石迭叠而成,洞顶由一块巨大的岩石称白牛石复盖,故称白牛岩。大颠始至,以白牛岩洞为禅房(白牛石上仍保存禅洞二字),并率徒于洞侧筑庵以居称白牛庵。不久,药山惟俨和石头希迁以及原于罗浮流散的僧众陆续到潮阳与大颠会聚,已达数百人。贞元七年(791),得洪大丁长者施山林数百亩于临昆山西之幽岭供其开创“灵山寺”。宪宗元和元年(806),由于宪宗崇佛,佛教得以复兴,志载:“时大颠门人传法,众至千人”。元和十四年(819),其佛说“三界六道,唯由心生”及“因果轮回”等广为流传。时韩愈刺潮三访大颠,其中两次于灵山寺,留下了“三叩齿”和“留衣作别”的佳话,另一次则是在白牛岩,酷暑炎热,韩愈初至,口渴难支,大颠便用锡凿岩取泉,以水代茶供韩愈解渴,此泉便称“卓锡泉”,“白牛庵”也改称为“卓锡寺”,相传至今。
  穆宗长庆四年(824)大颠圆寂,他一生历尽艰辛,尤其于白牛岩禅洞潜心佛学,志载:“日无思餐,夜无思寝”逾30余载,所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金刚经释义》和手抄《金钢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佛学经典都凝注了他一生的心血,在白牛岩禅洞的白牛石上至今尚印刻着他当年禅修的壁影,消瘦清秀的面容,盘脚打坐,双手平放于膝,形态端庄,栩栩如生,十分清晰,非人工所能为,与达摩祖师壁影相论,堪称为粤东禅宗瑰宝,也是潮汕佛教一代祖师的见证,他与韩愈的交识,掘开了潮汕“三教合一”的历史文化渊源,他的名字深深地刻烙在潮汕大地上。      (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