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塔重修记
陈振通
潮阳文光塔建于宋代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重建于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始建至今刚好880周年。古塔巍峨壮观、雄浑秀丽,集宋、明、清古塔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于一体,为潮阳最重要的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也是粤东著名旅游胜迹之一。显著的建筑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结构构造方式,使文光塔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与科学技术价值,成为我国古塔的一支奇葩,受到众多专家学者和游人的赞许,更受到数百万海内外潮阳人的敬仰。
一、修缮原因
1989年7月,文光塔被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之后,曾进行过3次维修,最后一次是1996年。古塔虽历经苍桑仍雄姿巍然,但由于常年风雨浸蚀,塔身表层部分老化,墙面多处墙砖酥蚀风化,并杂树滋生,对墙体结构构成损坏和破坏隐患,有关专家多次建议必须抓紧进行维修。另外,塔身灯饰已无法正常使用,古塔所在处文光公园也多年失修,残破不堪,杂乱无章,与古塔和市级文物中国进步电影先驱“蔡楚生纪念碑像”二处文物极不相称,老百姓意见纷纷,加上公园围栏人为拆除,已无法对园内两处文物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因此,尽快全面修缮古塔及公园,既是加强文物保护的现实需要,也是专家的强烈要求和海内外潮阳人的热切期望,并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列入《潮阳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摆上了区政府的议事日程。
二、修缮过程
全面修缮文光塔及公园是区文化主管部门多年期望和责任所在。2006年4月2日,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的蔡东士同志在市委副书记蔡宗泽、区委副书记陈壮生两位领导的陪同下,参观视察了文光塔及周围环境,在听取了区文广新局主要领导有关文光塔和公园的情况及进行全面整修的请求之后,表示支持,并指示要抓紧做修缮方案,按程序逐级上报审批。在蔡书记的重视下,文光塔及公园修缮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启动。
经过汕头市文广新局文物主管部门的推荐,区文广新局聘请潮州市建筑设计院,对文光塔及公园进行全面勘查、设计,做出了维修工程方案,并于2006年10月按程序上报省文物主管部门审批。2007年6月13日省文物局批复(粤文物[2007]244号),原则同意所报文光塔维修方案。
2008年6月12日,时任区长的陈壮生同志在张锡潮、姚佐雄两位区领导的陪同下到文光公园检查工作。根据陈区长关于文光塔及公园修缮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办和文广新局一方面先后召开了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区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并请有关行家和省两位古建筑专家现场考察、广泛征求对修缮方案的意见,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另一方面,请潮州市建筑设计院对原文光公园修缮方案进一步修改,然后报区政府及发改局等有关部门批准开工建设。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多方支持、共同努力,2009年清明节后(4月8日),文光塔的修缮工程正式动工,由具有文物修缮二级资质的“潮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承建,承包额73.8万元,于同年国庆前夕基本完工。文光公园的修缮工程设计仍由潮州市建筑设计院负责,由金中天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中标金额212.3万元,去年12月初开始动工,于今年5月下旬竣工。整个工程历时一年多时间,总投资400多万元。
三、主要特点
这次文光塔及公园的全面整修,是建国后第4次,也是规模最大、最为规范、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维修。
(一)领导十分重视,群众大力支持
区委区政府对这一工程非常重视,区委书记陈壮生同志多次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指示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这一社会广泛关注的事情,并安排了修缮专项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没有后顾之忧。区领导姚佐雄等同志经常具体指导、出主意,协调有关部门,使修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区老领导和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和支持文光塔的修缮工作,不少部门都给开绿灯,提供方便。许多热心的干部群众都积极支持和参与,有的还多次主动上门向区文化主管部门提意见、提建议,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部门高度负责,修缮较为规范
文光塔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潮阳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又处于棉城最中心、最繁华、最引人注目的地段,加上修缮工程上级要求比较高,潮阳党政和老百姓都十分重视和关注,因此,作为主管部门的区文广新局和文光公园管理处,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大意。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力求不负重托。首先,成立由区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文物工作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文光公园修缮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实施修缮工作。区文广新局党组多次开会研究了文光塔的修缮问题。其次,按照省、市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聘请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具有文物保护工程综合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院,对修缮工程进行全面勘查设计,作出修缮方案;第三,通过召开会议、现场讨论和个别座谈等方法,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尤其是行家、专家和老领导、老同志对文光公园初步修缮方案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方案,最后报区政府批准实施;第四,邀请具有文物修缮国家二级资质的公司负责文光塔修缮,由具有一定资质和经验的公司中标负责文光公园的整修;第五,切实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由于修缮需要搭建40多米高的钢架,加上塔下人流密集,安全施工尤为重要。一方面,聘请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对工程全程监管;另一方面,局工程基建组尤其是公园管理处加强施工过程日常监管,确保了安全施工和质量保证。值得一提的是,公园管理处的肖振明、曾向辉等同志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切实加强管理,为圆满完成修缮任务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恢复历史原貌,古塔重焕光彩
这次维修古塔和公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以及省文化厅2007年2月5日《关于加快开展文光塔维修保护工作的通知》指出的:“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内容应与文物建筑本体风貌相协调”的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要求,注重集思广益,尽可能地提高修缮水平和质量,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修缮后的文光塔更加雄伟、壮美、秀丽,内涵也更加丰富;公园内的环境与古塔更加协调、更加整洁、更加有利于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古塔基座地平降低了约60公分,文光塔恢复了原来的高度。建国后文光塔及文光公园曾经进行了多次维修,但每次塔周地平都人为填高,这就将塔身高度也人为降低了。明显的问题是,这次修缮前上塔门的石台阶仅剩下不到6个,经勘察有3个石台阶被埋在地下,约60公分。经负责古塔修缮设计的专家同意,这次修缮果断地将塔周地平下降,恢复了古塔史载16寻,即42.66米的高度,还古塔完整的历史原貌。令人欣喜的是,6月11日省文物保护委员会组成的文光塔验收专家组对此非常赞赏,称其是这次修塔的一大亮点。
二是塔正门前出现了古甬道,耐人寻味。在这次修缮过程中,又意外地在塔门前地下出现了一条甬道,长6.16米,宽2.44米,用不规则的石块铺砌成。这条古甬道耐人寻味,一说是一个印章,具体内容不清楚;一说是道家八卦的一个卦象,其寓意有待专家进一步论证。
三是形成了古井、古亭、古甬道等文光塔系列附属文物,绿叶扶红花,古塔增光辉。文光塔下的“古井”于南宋咸淳年间所建,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据史载,该井誉称潮阳县城九龙吐水名井之首。塔东南的六角亭,虽属新中国成立后所建,据传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多次炸塔,但每次炸弹都落在现古亭的位置,故成一大坑,后人便将其建成亭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此外,还有新发现的“古甬道”,一起形成了古塔的系列附属文物,不仅为塔增辉,而且使这一旅游景点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品位也更高。
四是文光公园的设计和修建更合理、更协调。一方面,将公园原南边的长廊、办公室及东边的长廊全部拆除,改建于塔后边,并将原西边的大门改建于南面(历史上大门也在南面),这就使公园原仅约2000平方米面积的有限空间显得宽敞多了;另一方面,公园里新建的四周围栏、长廊、管理处和卫生间外观都仿明代古建筑,尽量与古塔相协调。同时,塔身的灯饰也精心设计,现在每逢重大节日晚上,古塔光芒四射,绚丽夺目,给人以稳重大气、热烈向上、光明灿烂的感受,并与古护城河灯饰相互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是为文光塔申报“国保”创造了条件。去年9月,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建军教授、省博物馆馆长肖洽龙同志的鼎力帮助,以及今天参加活动的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潮阳文光塔和灵山舌镜塔(大颠祖师墓塔)两处文物向国家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次文光塔及公园环境的全面整修,使古塔重焕光彩,周围环境更加协调,更加清洁美丽,有力加强了文物管理,尤其塔基地平下降恢复了历史的原貌之后,使宋代始建时文光塔“须弥座”的塔基再现于世,给这次申报文光塔为宋代古建筑提供了有力证据,创造了条件。文光塔因而顺利通过了省专家的现场勘察评估和省专家组的集体评审,于去年底上报国家审批,有望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之,从2006年4月启动文光塔修缮及文光公园环境整治申报,到2009年清明节后正式动工维修,于今年5月全面竣工,先后经历了4年多时间,饱含着区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光公园管理处有关人员的心血和劳动,也凝聚了上级领导、各位专家和区委区政府领导、区老领导及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光塔征求意见最广、投入资金最多、最为严格规范的一次维修,实现了群众满意、专家满意、领导满意的效果。6月11日,文光塔已经顺利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圆满完成了一项深得民心的历史性任务,这也是我们向古塔880周岁生日送上的一份厚礼。
(本文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振通在文光塔暨文光公园修缮工程竣工庆典仪式上的讲话稿。) 2010年6月11日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