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云
地处小北山脉腹地的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自古以来乃是藏龙卧虎之地。而镇属河陇村范围内的峰仙岩,虽不甚有名气,但因周遭环境幽静清净,近年却吸引了群众来此探幽览胜。
因岁月风雨的洗劫,峰仙岩已残破不堪,故近年有热心人士和平下寨黄汉柱先生,先后捐资在此修筑亭阁。去年,他又带头捐资在此兴建主殿及前面两厢房,并配套修整周边的八仙洞、菩萨亭等建筑。
峰仙岩始建于何时,目前已寻不到记录了。不过,是处遗有一块民国时期的《潮阳县公署布告》石碑刻,从中可看出,当时的大慈善家郭子彬及潮阳知事关文伟对文物保护高度重视,同时也可看出峰仙岩是有一定历史的。碑刻立于1920年,距今已九十三年,而其时“潮阳县公署”就将其视为“古迹”,这说明建有一定年代了。布告中还说,峰仙岩中的主建筑称协隲堂,“现道士张顺在内修持”,这又说明是处原为道教场所。据史料记载,明朝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主要推崇道教。他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又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他以道教玄武大帝自诩,北玄武坐镇南方武当山,暗喻靖难之役的合理。登基夺位后,他北修故宫,南建武当。从明成祖朱棣以后,明朝历代皇帝登基都要派钦差到武当山朝拜玄武大帝。从当时的皇家信仰来看,明朝道教是十分盛行的,因而峰仙岩也很有可能在明朝应运而生。
峰仙岩之所以为岩,必有奇异之处。岩大概有高峻的山崖、构成地壳的石头、险峻之处、山石之洞等几种意思,而作为道教场所或佛教场所,这岩必是一处有石洞的地方,有如潮阳的东岩、西岩、大北岩和小北岩等,活动场所原来都是建在石洞中的,随着年代的变迁,才逐渐向周边扩建的。现在人们说起某某岩,就相当于宗教建筑中的寺、庙、祠、观、庵、宫、殿、阁、亭之类。
峰仙岩之所以会成岩,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八仙洞。老辈人说,八仙洞可通至数公里外的西胪古雪岩蝙蝠洞。这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八仙洞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当年,韩愈到灵山拜访大颠未遇而留衣之后,这段“道迹贤踪”的美谈传到了天庭,好奇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仙人,便想前来看个究竟,他们途经峰仙岩,见这里的山洞很是奇特,便在洞里捉起了迷藏。八仙各展仙法,使山洞越变越深远,越变越纵横交错。玩得兴起,八仙居然忘记了灵山之事,正当张果老提议大家该停止打闹之时,天庭发现八仙擅之离职,便派太上老君前来召回,就这样,八仙匆匆腾云而去。匆促间,有几位仙人将身上的宝物遗弃于洞中,如张果老的鱼鼓、韩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就是丢失在其中。有人甚至附会说,潮阳现在的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之所以会闻名,与仙人丟失的三件宝物是有一定渊源的。
如今的八仙洞,虽见不到仙人的踪影,却沉淀着一方风土人情,折射着地方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