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从事民间建筑研究的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也是文化的纪念碑。它记载着建筑产生时代的科学技术、艺术观念、世界观等文化要素,然而在这种“大文化”的要素中,建筑中所留下的文字符号,更加具体地点明了建筑所包涵着宅主的行为准则、心理素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
是的,这话说得十分有道理,从和平下寨振兴堂的“文字符号”,就可窥见其裔孙是一个书香洋溢的家族。
振兴堂的“书香洋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匾额,二是对联,三是碑刻。
首先从匾额来说,后堂主匾“振兴堂”,其“振兴”两字,既蕴含所崇奉祖宗“振忠公”之“振”字,且与“兴”字连读浑然天成,寄意子孙兴旺发达,世代昌隆,同时还包涵有振兴家园,振兴中华之广义意思。
祠堂的名誉牌匾,历来是一个宗族兴衰的体现。如果祠堂的名誉牌匾挂得很多,并且古今都有,那么说明这座祠堂代代出有贤人,子孙繁荣昌盛,能够光宗耀祖。振兴堂为了体现子孙贤才辈出,兴旺发达,在悬挂名誉牌匾时,除了古代之外,近代甚至现代有一定荣誉的裔孙也为他们立名誉牌匾。共挂上名誉牌匾26块,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猷、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马庆雄、香港九龙潮州公会荣誉主席马松深等牌匾,这些人物的名头均是响当当的。这既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举措,同时也激励裔孙更加发奋图强,创造更大荣誉,为宗族增光添彩。
其次从对联来说,其内容为裔孙所撰,不但没有生搬硬套别处祠宇的,而且还有自身的特点。像大门门肚联曰:“振德焕祥光,伏波世泽,衍庆寿仁,矗文笔千秋织锦绣;兴宗荣练水,廉使家风,绵延福禄,横玉笺百里谱辉煌。”该联用“振兴”两字作冠首,且借景发挥,点出了祠堂背倚峡山祥符塔,前朝练江的极佳地理位置,同时还寓意“伏波”、“廉使”的世系源远流长。假如将祥符当笔,练江当一匹白布,那么振兴堂的裔孙便可在上面抒写锦绣文章,谱写辉煌的未来。
更值得骄傲的是,振兴堂中的对联字,除了三几副是裔孙书写之外,大多是出之名家名人之手,像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高天正,广州军区老干部大学副校长张束、中国东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郑国寰等等,他们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振兴堂的文化含金量。
再次从碑刻来说,振兴堂也有其自身的文化韵味,散发着浓浓的书香,除“芳名榜”和“理事机构”的碑刻外,其它诸如“建祠记”、“族系简述”、“振兴堂颂”等,有的写得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有的写得深入浅出,寄意深长,有的写得催人奋进,富有时代特色。
振兴堂于2006年6月1日举行落成庆典仪式,其时前来祝贺的海内外嘉宾2000多人,规模壮观,盛况让人赞叹不已。香港九龙潮州公会荣誉主席马松深、泰国潮阳同乡会执行委员马奋松等裔孙亲自前来参加庆典,而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猷、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马庆雄等裔孙则特地发来贺电,这从中也彰显出了振兴堂的文化品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振兴堂在马振光、马俊杰、马德涛、马作贤、马文昭等理事人员的倡导下,由马文豪策划,马子轩监制,际云、南舟编辑,特地出版一册《古今潮·振兴堂特辑》(恺伦出版社出版),此举在潮汕祠堂中几乎是空前的,这更让振兴堂的书香韵味透射出无穷的魅力。
唐、宋两代以来,常兖、韩愈、陈尧佐、朱熹等公卿重臣先后莅潮,带来中原文化的影响,促进了潮地文化的发展。特别是韩愈刺潮,“昌黎以诗书礼乐教潮人,始知文学渐兴,文运宏开,风俗丕变,冠婚丧祭,多用文公家礼,故曰海滨邹鲁”,潮汕文化日渐发达,演成“乡曲有诗书吟诵之声,彬彬乎文物甲岭表”的文明昌盛景象。从振兴堂这种书香洋溢的现象,我们看到新一代潮人传承、发展、创新的地域文化所呈现出的鲜明特征。(马东涛)
振兴堂的艺术韵味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马东涛
时间:2009-05-19
Tag:
点击:
2
24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