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云
有个遥远的传说,旧时的潮阳县城地形像南海边一艘船,护城河为船沿,船头在前溪,船尾在后溪,旧时护城河是绕城一圈,现遗存只剩前溪闸至后溪闸这段水域。老人们说,文光塔就是船上竖起的一根桅杆,船有了桅杆,便可扬帆乘风,劈波斩浪前进。潮阳的人民,历来将文光塔当作奋发向上、平安吉祥的象征。
话说在明朝的嘉靖年间,当时县廓有一大户人家,世代书香,父亲名叫萧与成,是正德十二年进士,官授翰林院检讨。萧与成的长子叫萧端蒙,他1540年庚子乡试中举,1541年明嘉靖辛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山东道御史、贵州巡按、江西巡按等职。萧家父子先后荣膺翰林,一时蜚声朝野,世称“父子翰林”。
为何萧家父子能先后荣膺翰林呢?
萧氏是书香门第,其入潮始祖萧洵,原是漳州人,萧洵的祖父萧国梁是状元、漳州太守。父亲萧煜进士出身,授吏部郎中。萧洵本人在宋庆元元年(1195)中以明经任潮阳县令,清慎亷洁,礼士恤民,历四任12年。宋开禧三年(1207)秩满,潮人攀辕挽留,因而定居于棉城,创乡校培养人才,遂成为萧氏入潮始祖。萧端蒙是萧洵第十三世孙,先祖萧御疾曾随文天祥奉宋帝在潮汕地区抗元,父亲为翰林院修撰。萧端蒙沐浴门风,通五经,熟史籍,学老苏之学,曾于棉城西岩寺设置读书处勤读诗书。这为他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萧家父子十分尊重文光塔,民间传说这是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萧端蒙刚刚懂事的时候,懂得堪舆学的父亲就谆谆教导他:“塔是潮阳的龙脉所在,她象征着潮阳的文运,你若想出人头地,就要尊重她和爱惜她。”此话在端蒙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关爱文光塔的种子。
那时,他除了到西岩山读书之外,一有空闲时间,就来塔中朝拜神佛,祈求功名显达,长大能够造福民众。一次,他见到一名顽皮的孩子,先是在塔内用瓦片乱涂乱划,后又站在三层塔廊往下撒尿。萧端蒙立即上前制止,但那孩子非但不听,反而骂端蒙多管闲事,正当他挥拳要打端蒙的时候,突然晴空响起了一声惊雷,那孩子骤然吓呆了,收回了举起的手,文弱的端蒙才不会被打。那顽皮孩子回家之后,便大病一场,父母多方延医,未见好转。后来,父母得知那日孩子在塔中胡闹之事,连忙备礼品到塔中祭拜,求塔中诸神饶恕,孩子的病才渐见康复。本来,那孩子虽然顽皮些,但是资质还是不错的,可谓与端蒙是在伯仲之间,然而在后来的乡试中,萧端蒙中举了,他却落第。于是,人们就说他这是得罪塔神的缘故。甚至有人说“奴仔要中举,入塔要规矩”,这句话后来发展成为本地一句民谚。
从此之后,棉城以至周边乡村的百姓对这座塔更加尊重了,大人们不但自己对塔顶礼膜拜,而且经常带孩子前来塔中祀拜诸神,还教育孩子进塔或在塔周边游玩要规规矩矩,才不会得罪神灵。有的老辈人还说,“入塔要规矩”不仅仅是相对孩子而言,作为大人,如果入塔不守规矩礼节,或是没有教育孩子守规矩,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业,甚至影响家门的隆昌。曾经有一位老人,带一个四五岁的孙儿在塔边玩耍时,老人只顾自己与别人拉家常,任凭孙儿拿石块擂打塔门。当时虽没什么事,但不久就发生了意外,因刮台风,家里的门被风吹倒,砸中了老人的头部,因抢救及时,才没有生命危险。
不知是文光塔的灵应还是巧合,总之在明朝期间,潮阳出现了人文鼎盛的局面。据地方志乘记载,明朝洪武十八年至崇祯七年这249年中,潮阳共有35人登进士。在当年不足十万人口的潮阳,居然有35名进士,这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难怪老百姓都说,这是塔在起作用!
奴仔要中举 入塔要规矩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3-06-15
Tag:
点击:
2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