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潮阳东山四圣贤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5-07-28 Tag: 点击: 2

 

际云

    在潮阳东山双忠祠对面,有一座“邮亭”,内有四屏塑像,分别是张巡、许远、韩愈和文天祥。这四位先贤民间称为“东山四圣贤”。然而,他们都非潮阳人,老百姓却为何造像纪念呢?说起来,他们和潮阳都有一段渊源。
    张巡(708-757),“安史之乱”时期著名英雄。唐至德二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十三万精锐军南下,攻打江淮屏障睢阳,时为真源县令的张巡,和睢阳太守许远(709-757)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坚持至十个月,杀死杀伤敌军十二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但终究寡不敌众,最后都英勇就义。后朝廷赐立庙于睢阳城祀之,世称“双忠公”或“双忠圣王”。
   宋熙宁年间,潮州府派军校钟英(潮阳人)带贡物入朝,道经睢阳双忠庙,因景仰张、许之烈,入庙斋拜。当夜,梦得神告,庙殿后匮中有十二神像及一把铜辊,赐予带回;并说潮阳东山东岳庙左佛寺之后,有大石屹立之地可以建祠祀之。钟英尊神吩咐,将神像铜辊带回置于东岳庙。随后有僧人见东岳庙上空有“玄旗双出”,便报告地方官,事闻于朝,乃令移寺建庙祀之,并赐庙额为“威灵庙”,封张、许为“双忠圣王”,庙联曰“国士无双双国土,忠臣不贰贰忠臣”。民间还传有张、许“生守睢阳,死保潮阳”之说。
    至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768-824),他不但与潮阳有渊源,而且还是一位为“双忠”说公道话的官员。针对当时某些官员对张、许的异议,韩愈评论说:“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并作《张中丞传后叙》,表彰的张许功烈事迹。唐宪宗年间,韩愈因谏阻宪宗皇帝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刺潮仅八个月,他三祭大湖神两渡潮阳,为潮阳立下了千古不朽的功绩,主要有三:第一是移县治。将县治从临昆山移到古新兴乡(今棉城)。自此之后,潮阳五业皆兴,物丰民富,称鱼米之乡。第二是置乡校。他在潮州荐请进士赵德为师,又在潮阳荐请孝廉举人范思禺署理县事,还出己俸于潮州和潮阳置乡校,以扬儒家道统之风,传儒家诗书理学,法儒家礼教,行忠孝廉耻之德。于是,民风士习日蒸,贤才辈出,让潮阳成为“海滨邹鲁”。第三是访大颠。为后人留下了“贤踪道迹”的佳话,更为潮阳掘开了“三教合一”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渊源。                  文天祥(1236-1283)和韩愈有相似之处,也是不但与潮阳有渊源,而且还是一位崇敬“双忠”的官员。1278年10月,身为右丞相的文天祥,率领一支抗元队伍,进入潮阳县境。他把队伍带到东山安营扎寨,并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双忠庙”拜谒忠魂,杀白马以祭,还拔出宝剑在石壁刻下《沁园春》词,以示与张、许忠义同心。词曰:“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现东山的“邮亭”,便是后人根据此词所提“邮亭下”而建。
    因为潮阳人历来“尚气节,重文章”,所以张巡、许远、韩愈、文天祥等人,在东山双忠祠前被奉为“东山四圣贤”,也就顺理成章了。如今,“邮亭”还兼作潮阳区养生放生协会会址,该会理事人员将弘扬“东山四圣贤”精神与养生放生工作结合起来,致力于促进环境保护、维护生态文明等工作,因而受到不少老同志的支持,同时受到社会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