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粿到港尾,会寒找平田”
——元末明初潮阳大善人马平田的慈善家风故事
际云
在潮阳和平民间,流传着一句俚语:“欲粿到港尾,会寒找平田”。此俚语就是对元末明初潮阳大善人马平田乐善好施一生的生动写照。
马平田(1356-1430),原名思礼,潮阳和平港尾(今属里美)人。其墓位于潮阳金浦街道梅西居委境内, 2010年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平田的先祖马荣,原籍福建省莆田县,曾任广南东路转运使等职,裔孙尊称他为“廉使祖”。后因感国事日非,遂辞官携眷定居潮阳和平,成为马氏入潮肇基祖。马荣以德为怀,在政局动荡,民生贫困的情况下,将节约下来的积蓄,接济当地百姓。
马平田系马荣之第八世孙。时逢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荡平天下后,个别边远地区仍有奸贼作乱。和平土寇谢均正,为非作歹,乡民甚受其苦。平田之堂兄马思道谕其归顺朝廷,致使谢贼恼羞成怒,将平田举族三百余口杀害。平田侥幸得以生存,逃入渡军輋(今西胪境内)拜师学艺。数年之后回和平平叛,将谢均正为首之众贼寇剿灭。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刘文仲将马平田平贼事迹上奏朝廷,帝赐“平田中兴”之匾予以嘉彰。匾因年代久远而流失,不过,现马氏族谱中仍有“平田中兴”之记载。
马平田一生不慕功名,立心农耕,后来发展成为当地一户殷实人家。家庭宽裕后,他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善名远扬。时年八节,他家中总是做了许多粿品,然后洒干储存起来,每逢乞丐上门求乞,便将粿品送与充饥。此外,家中还收购有一批旧衣服,每到冬天,便向远近贫苦人家发放衣服,因此每有人挨饿受冻时,就会想到了“欲粿到港尾,会寒找平田”,这便是此俚语的由来。
马平田不但继承先祖马荣公慈善精神,还教育子孙要勤读诗书,崇尚正道,行善积德。在其影响下,裔孙英才辈出。其裔孙中热心公益、乐善好施的人物的确不少,现择要介绍几位:
马光龙,曾授任中书舍人,但他不愿从政,辞官回家。和平近海,清康熙三年朝廷下令迁界。他上书极力陈述利害,主持迁界的官员接受其建议,使和平获免。除热心公益之外,还潜心文史,他于康熙十二年主修《潮阳县志》,奈何未脱稿而发生变乱。
马绍祖,例贡出身。他慷慨好施,善举不辍。清雍正四至五年水灾,乡里发生饥荒,他及时赈济灾民。乾隆十七年饥荒,他运谷在和平埠减价出卖,并煮粥救济饥民。和平新寨桥为七个乡交通必经要道,年久倒塌,他捐资重建。此外,还修寨墙与下宫天后古庙及置宗祠公租等。其子马世嵩,捐巨资筑灰路,也有乃父之风。
马立三,曾任国民政府汕头市侨务局局长。清光绪二十七年潮汕发生疠疫,他倡组临时救灾处,施医赠药,收殓弃尸。孙中山先生准备发动北伐,他率先变卖不动产支持,号召华侨捐资支援,为广东革命政府募集了一笔巨款。抗日救国时期,他于后方发动组织民众自卫队,创办临时治疗所,采用中草药治疗弹伤,以解决战时医药缺乏的困难。
马锦明,中国农业大学名誉博士、著名银行家、慈善家、北京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中华总商会、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英女皇加冕奖章获得者马锦灿之胞弟。他不仅在事业上卓有成就,在香港财经界、地产界久负盛誉,而且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尤其关注内地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曾先后多次捐资支持教育、兴建医院、建立医疗中心等。1996年捐出1亿港元成立“马锦明慈善基金”;还先后捐资支持农业大学、复旦大学等。曾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会见及赞赏。其子马清煜也曾资助农业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赴英国攻读国际管理学硕士。
马松深,曾任香港九龙潮州公会主席。任职20多年期间,带头捐资兴建港九潮州公会中学大礼堂,以及创办港九潮州公会马松深中学。还带头捐资,在潮阳兴建造价1000多万元的大峰医院。此外,还支助家乡兴建学校、铺筑乡道,拓建大峰风景区等。1992年被授予第三批“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马伟武,力嘉国际集团董事长,美国哈姆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在事业有成之后,他坚持践行自己的“慈善梦”。多年来他累计捐款超亿元,用于救灾、助学、教育、医疗、修路、消防和成立博爱慈善会等,其中2010年至今捐资7000万元,助建家乡“力嘉中学”。因多行善举,他先后荣获“全球杰出华人奖”、“汕头市荣誉市民”、 “南方华人慈善人物奖”等众多荣誉称号。
马平田一生,虽然没有当过什么官位,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更没有丰厚著述遗存后世,不过,他的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培养子孙后代崇尚正道、奋发向上、奉献社会的积极人生观,却让他成为一位在潮阳历史上较有影响的民间慈善人物。
纪念马平田的思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