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峰先生诞生于清宣统三年(1908)。祖籍普宁县南溪乡。祖辈在当地经营粮杂、豆圈饼、食盐等小本生意,在旧中国帝制封建时代的农村,可谓是宽裕人家。
他少年聪颖,18岁毕业于揭阳榕江中学。毕业考试,三百多名考生中他名列榜首。20岁到赤寮乡(今谷饶镇)华里小学任教。翌年往暹罗谋生,因水土不服,一年后返回家乡。被普宁洪阳宏安小学聘任为校长。26岁时,又到揭阳唐坑完全小学担任教导主任。
张松峰先生为何弃教从医?这是有他的一段艰辛历史渊源!他任教时,正是风华正茂,在旧中国的农村,他亲眼看到民生的疾苦,有病求医无门,这就激发他一颗为民众纾困之心。他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利用课余休息时间,不顾酷暑、严寒,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深夜,偷偷地学习中医学基础知识。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给他一张《中医师证书》,全县考试,他是七人获得证书中之一。历经几十年艰难奋斗,他成了一代名中医。他的名字,赤寮人家喻户晓,在潮阳也是名气不小。
他天赋聪慧,学生偶有不适、生病者,他把医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开始尝试给学生、家长看病,颇奏效,药到病缓解,这就更加增强学医治病救人的信心。他专心学习中医学中的瘟病学、伤寒论……经常带着医书中一些疑难问题,请教邻乡有名医师,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因而打下了良好基础。
他27岁时,毅然做出抉择,抛下粉笔生涯,定居赤寮乡,一心一意从事医务事业,这是其人生转折点。为人师表艰难,当好一名医生,更是难上加难,他肩负着救死扶伤,面临着种种挑战。然而他意志顽强,志趣清高,节操坚贞,谦虚谨慎,耿直忠厚,与人为善,和蔼可亲,真诚待人,刻苦耐劳,不辞艰辛。四十几年如一日,不管烈日、雨天,伴随他的是一架26寸旧进口单车,日日夜夜奔走在赤寮乡二十六个村庄的崎岖、羊肠小道上,走遍千家万户,为老百姓看病。
他精心研究医理和药性,脉理精细,功底极深妙,用药准确,深得当地民众的信赖。加上他的医风医德高尚,对待穷苦患者,不但不收诊金,而且掏自己荷包为穷人买药,因而在当地声誉极高。他的医术以中医内科见长,尤以妇科、儿科、伤寒、疑难杂症最出名。他记性很强,每天就诊门庭若市,可他十分稳重,忙中不乱。十数天前来看病的,他抬头观其颜察其色,看看上次药方,再一切脉,病况如何,了如指掌,从不出医疗事故。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医务界已是佼佼者。1956年,潮阳卫生局厨师郑某的儿子患肥胖病,日深睡不醒,不敢见光,见人腼腆、害羞,怕寒、发抖、出冷汗,酷热天气欲盖大棉被,得病二个多月,四处求医,调治不愈。张医师到局里参加病例研讨会,郑厨师的儿子是其中一个典型病例,在座医生介绍这个病例治疗详细情况,请他会诊。他到病房,叫病人伸出舌头,发现病者舌胎白而厚;又查病人尿液,尿水浓且黄;再询问其病前情况,病人当年10月至12月,怕番薯被窃,夜里铺席在田里守更后而发病的。张医师诊脉后,断此病为“羞明症”。病因是风寒,暑湿侵里引起而致。服了一个星期药后,患者康复出院。笔者念高二时,患肠热病,治疗近二个月,反反复复,一吃东西,腹痛难忍,最危重一刻,幸好老先生及时赶到诊治,服药三几天后病愈。凡此病例,不胜枚举。张松峰先生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一步一个脚印,自学成为一代名老中医。上世纪60年代初,享受党和人民给予他的殊荣——高级知识分子,实现了他人生价值观。县卫生局领导曾经多次调他到县院任职,被他婉言谢绝,他已与赤寮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当地乡民。
解放初,他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铜、贵、谷医生成立医协会,并当选主席。1951年,他组织当地医务人员组成联合诊所,被选为主任、卫生所长。1952年,荣任为谷饶卫生院院长。他先后当选为区、乡、公社、县政协委员。他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三反、反右倾、文革,也有过挫折,受过审查,正如他感慨说的,如今烟消云散罢了!
如今,他已是95岁高寿的人,虽年事已高,但神志清醒、稳重,看病处方,记性惊人,背诵方阵,发音清晰、宏亮。他谈笑风生,对赤寮乡往事仍记得相当清楚。他对玄学颇有研究,尤其对堪舆书饶有兴趣,闲时喜欢到野外踏青。赤寮乡地理来龙去脉,他记忆犹深。他的书法也写得很秀丽,莲花峰书院有他的墨迹。
他的儿孙满堂,如今四代同堂。儿孙受其身教言传,三代从医。眼下三个孙儿念完大、中医科学院,正在实习中。哲嗣崛起、辈出,不负他苦心栽培。
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但仍过着勤俭朴实的生活,这是他的美德。笔者不才,撰了一对联赠他:“松长青抒泽安抚谷里,峰俊秀驱魔显威贵山。”以褒扬他68年对赤寮乡人民无私奉献,也聊表邑人对其敬慕、感怀之心!
(2003年11月30日写于泰然阁)(张彦建)
名老中医张松峰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张彦建
时间:2009-05-18
Tag:
点击:
2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