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大地热气腾腾。我们专程来到后溪,拜访民间艺人林松先生。
每当说起林松,人们无不熟悉。他就是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的队长,人称“英歌大兄”。林松,1946年出生,系棉北后溪上宫社人。他幼年时开始接触英歌,16岁以后参与英歌队表演,19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文宣队员,在此期间,学得一手舞台人物化妆手艺。退伍后,他念念不忘家乡的英歌舞的发展。他积极参加到地方的英歌舞队伍中,通过不断学习锻炼,不断实践提高,大胆探索英歌套路。他融汇集体的智慧,在原来的7下槌的基础上,演变出14、18、21下槌的套路;后来,又演变出潮汕著名的28、35、49下槌的英歌套路。
林松向我们介绍说,后溪英歌队是棉城中(快)板英歌的突出代表队之一。古往今来,每逢游神赛会,节日游行,都当开路先锋。后溪英歌队,其鼓点节奏分明,司鼓者有时以“金鸡独立”的姿势,前后左右跳动,回旋于英歌舞场之中,在一些大型场合,还要翻几个筋斗的高难度动作,令人拍手叫绝。后溪英歌队的槌,长为58公分,直径3公分,全部用石?木制作而成,其槌头打出的声音清脆响亮。该队其槌法有“双槌猛进”、“七槌变阵”、“下马朝驾”、“七槌启功”,还有原地平槌变21槌叫“六合乾坤”、“三合回旋”,变28槌叫“龙凤和鸣”,变35槌叫“四海欢腾”。舞蹈阵图方面,有“天罡阵”、“满天星”、“双金钱”、“众星拱月”、“打中街”和“双龙吐瑞”等。
我们从中了解到,林松和他的后溪英歌队,通过多年的实践,在保持本乡土气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结合当地的武术之套路,注入了劲拳矫腿之动作,后溪的英歌演变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近年来,在林松率领下的后溪英歌队伍,曾代表潮汕人民的深情厚意,参加澳门回归庆典,参加广东省十一届运动会闭幕式等大型活动表演,并在2005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 岭南民间艺术汇演中获金奖,为潮阳争得了荣誉,为潮阳人民争了光。
然而,此时此刻,当我面对着眼前的林松面对着这位豪壮的后溪“英歌大兄”。他,那刚毅朴素的面孔;他,那豪爽开朗的性格;他,那端庄雄立的身姿。我仿佛从中看到了优秀潮阳人中的缩影。仿佛看到了行进中,那浩荡的英歌健儿,他们手舞双槌,英姿焕发,正如龙跨步前进在朝阳的大道上。(陈明照)
林松生活照 陈龙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