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潮籍艺术家范淳奇
在中国书画界素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这是因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从造型语言到审美范畴、从艺术意境到表现手法,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许多书法家和画家,都是既能“书”也能“画”。但是,能够“书”“画”俱佳,并且在这两个艺术范畴中都卓有建树的却并不多。在潮阳就有这样一位书画兼攻的艺术家:他15岁加入潮阳书法协会,37岁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今年48岁的他,便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这在潮汕书画界中是极其罕见的,他就是旅港书画家范淳奇。
范淳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香港分会副主席、《香港书画报》总编辑、《香港书法》杂志主编、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兼硕士生导师,作品曾入选“第九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广东美术大展”,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机构收藏。
在范淳奇的家中,珍藏着八幅珍贵的书画作品,这几幅作品皆以书入画,笔墨酣畅、气韵生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的画作出自范淳奇,而题于画作上的书法则是已故国学大师饶宗颐的手笔。
范淳奇介绍:“因为我本身是从事出版、媒体行业的,从2010年开始,我就每一年为饶公出一本书法挂历。在出版过程中,我就突发奇想,每年画一幅画,然后请饶公帮我题。我跟饶公开玩笑说,等到您120岁的时候,我就有20多幅了,到时就可以开个展览,饶公听了之后就哈哈大笑,然后就每一年帮我题一幅,一直到2018年饶公走之前,100岁的时候题了最后一幅,所以我现在这8幅作品,是非常非常珍贵、非常有意义的;还有一件我这辈子最光荣的事,没有之一,2012年的时候饶公获得美术界十大人物称号,因为饶公年事已高,没有去现场,就交代我代他去领奖……”
八幅作品,记载了饶老与范淳奇这段亦师亦友的情谊,同时也浓缩了一代大师饶宗颐对范淳奇书画天赋和才华的欣赏。
现年48岁的范淳奇出生于和平凤善居委,范家是当地的望族,潮汕最后一位进士范家驹便是他的叔祖。从小,范淳奇在父亲的鞭策下学习书法,并先后随“蚝坪三马”马三秋、马春明、马汉斌以及黄逸夫、姚奇丰等老师学习书法和国画。1988年,范淳奇报名参加了由省书协主席秦咢生担任班主任的华南书法篆刻函授班,这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范淳奇又说:“当时我15岁,独自一个人上广州面授,听班主任秦咢生主讲,为什么我现在对‘’爨宝子’那么喜爱,就是源于秦咢生老师对我的影响,因为秦咢生是写‘爨宝子’的大家。”
1993年,从华南美术系毕业的范淳奇进入省书协工作,1995年,因为工作调动,范淳奇从广州来到了香港,他发现香港民间浓厚的艺术氛围不亚于内地,有许多民间艺术团体经常举办各种雅集、笔会和书画沙龙,然而在报业林立的香港,却没有一份专业的艺术刊物,于是他萌生了创办书画报的想法,很快,他遇到了知音。
谈起此事,范淳奇记忆犹新:“1997年的1月份,我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了一个个人书画展,当时大家的反响还不错,在那天庆功会的时候,香港书艺会的会长戚谷华老师就向我提起:小范你很不错,20来岁,来到香港两年就在香港文化中心搞了一个展览,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我就跟戚老师说:我来到香港这两年,我观察香港书画界的走向和动态非常好,但是缺乏一份专业的书画媒体,如果有机会我想搞一份专业的书画报,我说出来之后,戚老师说她80年代从上海来香港的时候,也曾经有这么一个想法,但是提出来后没人回响,你如果真的要搞我们可以合作来搞。”
1998年3月,在戚谷华和范淳奇的努力下,《香港书画报》正式创刊,饶宗颐教授为报纸题写报头,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纷纷题词。这份报纸不仅为香港的文化艺术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粤港两地的书画家,搭建起一个跨区域交流的平台。
范淳奇是书画家,同时也是学者和艺术媒体人,这样多重的身份,使他接触到许多艺术大师和书画名家。真诚、谦虚、仁厚的品质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范淳奇与许多的书画大家成为了莫逆之交。而与这些大师和名家的交往,大大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他广纳博采却不拘泥于某家某派,既学传统,又重创新,师法自然又个性鲜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他主张书画同源,偏爱中国写意,他的作品常以书入画,笔墨灵动飘逸而又洒脱干练,给人以生动活泼和奇趣横生的感觉。
胸中有丘壑,翰墨浑然成。多年来,范淳奇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探求,始终保持雅正、清新的艺术特色,在笔墨写意中,不忘时代文人的艺术情怀和艺术担当,这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格魅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对于范淳奇来说,艺术的彼端是一个无比开阔的心灵世界,他将继续求索,不断前行,攀登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