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裕
新中国金浦第一个大学生郑衍辉,与我原是深交,他的人生轨迹颇有传奇色彩,笔者在此略述点滴:
父亲是潮汕守备司令心腹副官
按辈序来说,郑衍辉是金浦郑氏20世长房祠日英公的28世裔孙。其父亲郑郁文,俗名汉,乡里人尊称为郁文爷或汉爷。郁文爷属强中仁者,在乡里多有施药济贫救苦之善举,甚得赞誉。金浦知名老师郑衍承健在时,曾赞叹说:“郁文爷,仁心义行,助人为乐,有柴进的胸怀!”郁文原是追随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潮汕守备司令周潜将军心腹副官(团级)。周恩来东征时,随周潜配合东征军奋战沙场,攻潮阳,克汕头,占领潮汕,统一广东。国民党排斥异己时,周潜因掩护过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其部被缴械。郁文回归故里后,生活坎坷,一病不起,1936暑月,抛下身怀六甲的年轻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撒手人寰。其时家无分文,丧葬诸事全凭其遗孀求人借贷,境况十分凄凉。衍辉是个遗腹子,他出世后,未曾分享父亲的辉煌,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历尽人间辛酸。
区委委员亲自登门道贺他考上大学
衍辉小时候,目睹母亲早晚劳苦,却爱莫能助。因生不逢时,稍长之后,为了出人头地,他奋发读书。他小学成绩优异,进入中学已经具有个人进取志向。课余,他广泛猎取课外知识充实自己。因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广东师院化学系本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在区(乡)工作的领导翁区委和林同志得知后,惊喜地称衍辉是建国后金浦第一个大学生。区委委员兼三堡乡党总支书记郑戊坤亲自登门道贺,并代表公家送15元给衍辉,鼓励他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效劳,为家乡添彩,为母亲争光。
为孝敬老母而争取分配到潮汕工作
衍辉在广州读大学四年时间,多姿多彩的繁华都市生活,冲击或诱惑着许多好奇的学子,他们都跃跃欲试,而他却潜心苦学。节假日,情窦初开的男女同学结伴消遣游玩,但他经常“离群”。在大学里,他风华正茂又具才子资质,爱慕他的女同学不少,都被他婉然辞谢。理由是:学业未成,不敢分心。
四年本科学业,衍辉绝大多数科目的成绩得“5”分(即满分),在本班以至同级,一直名列前茅,深得学校赏识。大学毕业分配时,学校有意把他留校当助教,但他近家孝敬老母心切,多番婉辞,最后分配到潮汕工作。
衍辉学业有成,努力回报国家。他从事公职近40年,集“三师”于一身,即教师、会计师、经济师(经理)。
1958年底,衍辉从广东师院毕业后,先在中专学校、中学高中部任教十余年,后转行到国营企业当会计主管、经理等职。1988年初,调任汕尾市林业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处级待遇),当选为政协汕尾市首届常委会委员,并获得高级会计师和高级审计师职称。
国家培养他成一棵树,他为国家造出一片林
教书育才,他以“为人师表”为荣。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尽力尽责。他专心教研,1960年初见成效,出席国家林业部主办的西南华南五省协作区林业中专学校教育研究会议,并当选为中等林业教育基础课程教研组长;1961年出席汕头专区在梅县召开的先进工作者会议。
他在汕头林校和潮阳西胪、达濠、城郊、贵屿中学高中部任教时,研究出根据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如在贵屿中学时,有两个学生贪玩厌学,吊儿郎当,成绩很差,被原任老师视为顽劣生。衍辉接任班主任后,根据青年人爱面子的特点,平时有意与他们聊天谈论《三国演义》中刘、关、张哪位是英雄,《水浒传》里武松杀死西门庆、潘金莲该不该等问题。他俩因少读书不清楚没能回答,而他也不追问。两人为了能与老师辩论小说内容而找书看,久而久之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上课也能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也跟上了。多年后忆及往事,两学生仍感谢不已。两人现在一是深圳市某进出口公司科长,一是香港某水产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教书十多年,他授课的学生千计以上,学有所成者甚多。以1970年他在贵屿中学高中部第二届第(1)班当班主任兼教数学那班学生为例,毕业十多年后,学生当上副县级、科(局)级、股级的国家干部和企业老板38人,占全班人数的80%以上。这个班于2009年6月举行同班同学聚会时,特邀班主任衍辉老师参加。阔别38年的师生相见,握手拥抱,欢乐情景难以形容,酒兴赋诗者甚多。尤其庄明耀、马志坚诗意更深切:“师恩学谊情深厚,忆昔叙今乐开怀”;“恩师勤耕结硕果,桃李芬芳遍天下”……写到这里,我不禁赞叹:国家把衍辉栽培成一棵树,而他也为国家造出一片林。有恩必报,良性循环,美哉!
他的财务管理特色是无悬账、呆账、坏账……
衍辉在国企任职期间,善于经营决策和专精理财。他的财务管理特色是无悬账、呆账、坏账、无欠银行贷款,而且打造了单位的丰厚家底。他在金浦食品站和县水电工程公司任职时,参与上层决策,专心理财,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兴建了占地三亩多的金浦食品新站和职工宿舍;建成了三千多平方米的公司办公大楼和职工住宅。衍辉在汕尾市林业开发总公司任老总时,正当国营企业改制,实行自负盈亏。他支撑着近两千人员的总公司,其中包括五个科(局)级公司和六个国营林场,既要为政府创收,又要保证职工工资正常发放。面对肩上重担,他根据经济学、会计学的原理和实践经验,制订以变应变经营策略,落实层层责任制措施而大获成功,1991年被评为汕尾市先进工作者。他在该公司六年,年年盈利,故在1994年调动离任时,市审计局认定:“效益很好,不用审计”。
衍辉回顾说:“当年考上大学,乡里父母官鼓励我的话,我记了一辈子,干了一辈子,所以各项工作都有优异成绩。”他自信地说:“我对国家是效劳了,为母亲也争光了”。
同僚都称他是“不倒翁”和“好老运”
郑衍辉奉行正道,洁身自好。他从事公务一开始,就清醒明智地给自己划红线——一辈子不涉足贪的“雷区”。他在国营企业几度出任基建甲方代表,主抓工程管理,是有利可图的美差。但他按设计方案管施工,按签署合同理财,送钱不要,请客不去,处处慎防拉拢、诱惑。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包工头假个名义,请衍辉到汕头。汽车开过了“红旗岭”,对方开始道白,是有意让衍辉到汕头领略女子按摩滋味。他发现自己身临陷阱,便坚决拒绝。经过一番折腾,弄得对方不知所措,没有办法,汽车只好掉头开回。
上世纪九十年有一年,衍辉从汕尾回潮阳过春节,正在街上购买虾枣时,遇上了前有业务关系的同事,邀请他去舞厅跳舞,他没答应。他俩拉扯了十多分钟,衍辉始终推辞不了。最后使了心计说:待我还了虾枣钱就跟你去。于是他甩开对方一溜烟回家了。他任公职几十年,管帐、掌权,经历大小运动,从来无所畏惧,平安无事,年近半百仍被上级领导赏识,大跨度地调任和晋升。故此,同僚都称他是“不倒翁”和“好老运”。
“父母是家中的活佛,活佛不敬敬何人?”
衍辉践行孝道,感恩报本。了解他或与其共事过的人,都知道他喜行善积德,但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他对母亲的孝敬。衍辉常说:“父母是家中的活佛,活佛不敬敬何人?”乡邻每逢评论到衍辉,都不少了要说“他是个大孝子!”
他心痛母亲青年守寡,从一个大家闺秀、军官太太,不幸变成一个穷苦农妇,受尽人间辛酸苦楚。因而,他从小立志,要让母亲过上好生活。他对母亲的食住穿用以及膝下承欢、精神慰藉事事周到入微。连娶妻的标准条件,也首先从母亲角度考虑。他择偶的第一个条件是:能敬重老人,能包容家婆的习惯包括缺点等。衍辉用这个倾斜孝道的标准娶到贤惠妻子惠珠。惠珠对衍辉行孝母亲很理解、很配合,儿女也跟着效法,全家大小对老人家敬如供佛。惠珠上市买菜,首先考虑的是要适合老人家胃口;家庭乔迁新居,最好的房间、最高级的设备,是安排给老人家的;衍辉每次从外地回家,不是给小孩带零食,而是给母亲买好吃的。在食物稀奇匮乏时期,只要有一点好食的,大人小孩都先想到给阿婆。大孙子锋炎八岁时,被母亲使唤去贵屿中学找他爸爸。回来时爸爸给他两角钱路上买点心,锋炎想到向往已久的“贵屿朥饼”。他买了饼,正要吃时,就想到阿婆。八岁小孩,竟能忍住饥饿嘴馋,乘车、走路四十多公里,把饼带回家给阿婆吃。
衍辉给老母亲做生日的方式很特别。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寿月提前十日,天天备有特别菜肴奉母亲享用。尔后,随着子孙繁衍,逐步提前至二十日、三十日,整整一个月,天天有子孙给老人家做生日。当邻居亲朋称赞其孝举时,他说:“小时候我们能吃饱,而母亲往往是空着肚子去干活,饿着肚子回家。现在孝敬老母亲也仅是回报点滴而已。”
不仅孝敬生身之母,对岳母也是尽心赡养
潮汕有句俗语,“儿好不如媳妇好”。衍辉的妻子惠珠是个胜任的儿媳妇,过门后侍奉家婆,任劳任怨。婆婆年老,筋骨酸疼,行走不便,惠珠就经常给家婆做手脚按摩,按摩过后让孙辈们再做“捶腰”。晚上老人不易入睡,惠珠就陪她说话、讲故事、哼歌仔,为她催眠。婆婆老年丧失自理能力后,吃喝都要靠人喂,往往是刚喂食好,猝不及防,全部吐了出来,溅得惠珠满身脏。多次如此,老人家过意不去,深为自责,甚至哭了。惠珠总是若无其事,安慰婆婆说:“怕什么,衣服溅脏,换下来洗就好了”。
衍辉的母亲去世之前三年卧床不起,一家大小对老人家精心照料,每天24小时,身边总有一至三人。孙辈从深圳轮流到老家,衍辉的义兄弟郑阿乜、曾广和等,也经常主动参加轮流照料。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衍辉之家可不是这样。三年中,全家大小对老人家的照料孝敬成风,大处到位,细处入微。
1988年蒲月初五,衍辉的母亲谢世,享年84岁。单丁独苗的衍辉与他结盟的四个义兄弟和二个胞姐共七对夫妇,披麻带孝,构成“五男二女盖潮汕”的风光场面。长房祠日英公隶下六个房系均派代表前来吊唁、送葬,场面十分壮观。
衍辉的行孝,不仅对生身之母,对岳母也是尽心赡养和孝敬。有如自惠珠录为国家职工后,从上班第一个月开始,每月全部工资及所有物资供应的票证,都拿部分出来奉敬岳母。岳母殡仪相关实物,均是衍辉事前出资筹备。老岳母在生,每每祷念:天公要给衍辉好。
衍辉的人生使命,除立志于事业仕途奋斗外,就是传宗接代,溯源报本。前者是他构建人生的基本,后者便是他的人生宗旨和责任。他强调,所谓传宗接代,不是单纯说生男育女,而是要继承先辈遗志于未竟,沿袭先祖光德而升辉。
本文参考资料:《中共潮汕地方史》、《潮阳姓氏丛谈》、《潮阳大事记》、《周氏族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