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回忆少儿时光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周文广 时间:2019-04-29 Tag: 点击: 2
 


2018年夏天天气特别热,35℃以上气温经久不降,最可怕的是低温28℃左右,故夜里没有开空调就不能入睡。回想往昔少年时代,每逢夏日炎炎,就跑到附近池塘里或农井里泡上好几个小时,乐此不疲。夜里住在祖居老厝,点上蚊香,倒在地上一睡,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到了天大亮。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记得读镇二小学时,在校办公厅往下就有五台乒乓床,两厢埕上也有简陋的乒乓床。课间休息十分钟,各自马上拿出书包中木乒乓板,两两就在乒乓床上对打起来。上课钟一响,马上回教室上课。那时代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全国上下风起云涌地响应,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朝气蓬地勃的新气象。象在我们学校还有许多体育活动,如跳绳,跳绳有单跳、有双人配合跳、有多人跳,多种多样。又有体育老师辅导的跳高、跳远、单杠、双杠、木马、手榴弹、铁饼、铅球、篮球等。回到家与邻居奴仔一起玩踢踺子,跳独独双、掉古铜钱、掉榄核、叩歌等。有时还到水池边,用力抛瓦片飞驰在水面上,看谁抛得远。这不单要有手力且要有技巧的。

最使我难忘的是找来一张梯往墙上一靠,就能猴急地爬上屋顶去,沿着屋脊跑过来、走过去。大人在下面看着,嚇得大声地叮咛着:“走慢点,不要摔下来!”。爬到大厅屋脊中间,看到一只泥塑石狮安在正中处,有五十多厘来高,张着大嘴向着前方。据说是地理先生的主张,是专门制前面之煞的。我们大厅厝顶两厝角头还有二个泥塑龙头,是我们祖居内有先人于清光绪年间,庚辰科出了一位武榜眼。有了这个功名屋顶才可塑龙头,龙头在县城非常罕见。

又记得每到秋天,天空晴朗,凉风阵阵,正是放风筝好时光。那时风筝是自己做的,用竹枝编成蝴蝶形状骨架,有80多厘米宽,有的做成鱼状,用报纸粘贴上去,用墨水画蝴蝶样、鱼样,下面接上纸链条长长地垂着。又向大人要了一条长线,用筒状物把它緾绕起来。一切准备好后,就在大埕中拉着风筝跑起来,借风力升空,一升空就把线放松,一边用手拉动风筝,风筝渐渐地升高,它是斜向着升起来的,长长的纸链条尾巴在天上随风飘动着,煞是好看。小孩子们在埕中欢呼叫着、唤着。有的再拿出准备好的风筝,“嗖”地一声,风筝很快地升空,与先前放的风筝争高下。为了更刺激,有的爬上屋顶,一松一紧地控制着风筝。回想起来,放风筝这活动非常好玩,各人做的风筝不一样,争奇斗妍,令人难以忘怀。

最难忘的还是读初小时到西山去野餐。星期天在老师的带领下,那时的班主任叫思敬老师,又有教唱歌的孟仪老师,他们正热恋着。孟仪老师穿着时髦的连衣裙,孩子们围着她,争着唤:“孟仪老师好漂亮!”。我们三几个人合成一组,自备米、鱼、肉、菜调味品到西岩山下面小山坡上。那时候城处一片农田阡陌,踏级小路。在山坡上,找几块石头围成一个简易小灶。马上捡柴火,到农井里打水洗米,准备好后就在大树下煮起什锦粥来。大家没有煮过饭,但在老师辅导下,靠嘴吹,用帽子扇,又添加了枯枝、枯叶,在不断地折腾下,把粥终于煮熟了。我们在树脚下围成一圈,美美地享受自已劳动的美餐。“自己煮的糜饭香”,这野餐机会不多,但其生动、活泼,风趣使我们终生难忘……

时至1958年,那是火热的年代,全国上下大炼钢铁,我十来岁就投身到这场运动。记得那时每天下午要上东山后湖处山窝挖白塗,一人一担白塗挑下山,疲累地挑至东门桥附近县玻璃厂去做耐火砖。后把耐火砖拉到学校大门口,有专业师傅来砌小高炉。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到处捡烂铁,看家里有什么铁件就捐献出来。开炉那一天,我们这些小孩兴奋万分地帮着拉大风箱。在那火红的年代,只要一声令下,万马奔腾,你追我赶,上上下下都热火朝天地干着,干得不亦乐呼!总之那如歌的岁月是难忘的。

还有1958年公社化食食堂。这是人类史上一个创举,一个片区在一个大院里设食堂,这里任何人可免费就餐。家家户户把家具、餐具带到食堂来,家里不用开膳了,要食饭时,八人围坐一只桌,随你食,也是别有趣味。奴仔们都欢天喜地玩着,玩累了到食堂坐上就有好食,这是一段很短促的美好时光。由于行不通,很快这食食堂形式就成过往了。

我生长在和平时代,少年时期许多生活片断基本上还是值得留恋的,但它一去不复返了。因为后来上山下乡,结婚生子,工作上不顺心,坎坎坷坷时,每当回忆往昔的时光,我格外地激动。看着现在的少年学生作业、考试、补习等重压如山。又天天只懂低头摸手机,我对比一下,觉得他们不如我们那一代幸福。别了,少年时美好的时光!别了,人生美好的旅途!



作者:周文广


上一篇:延承文脉 传播文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