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生
那是1985年12下旬,笔者作为文学界的一名青年代表,有幸参加了潮阳县第一届文代会。这是一次令笔者终生难忘的文艺盛会。说它是一次难忘的文艺盛会,因为它是潮阳县文联成立以来召开的唯一一次文代会,后来潮阳设市或者建区都没有再召开过文代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呵,二十六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潮阳县第一届文代会的一幕幕,笔者至今仍记忆犹新。
潮阳县第一届文代会是1985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县第二招待所隆重召开的。1985年12月24日上午,当时出席潮阳县第一届文代会的正式代表,有来自全县各单位包括文学、美术、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等门类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共132人。其中文学界代表37人,美术界代表28人,书法界代表19人,戏剧界代表20人,音乐舞蹈界代表17人,摄影界代表11人。代表当中,有长期从事文艺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长辈,有年富力强、正在我县文艺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中年文艺工作者,也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文艺新秀。老中青文艺工作者人才济济,欢聚一堂。应邀参加这一届文代会的还有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我县各级领导和在不同战线上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这次大会共收到广东省、汕头市文联、群众艺术馆、各兄弟县文联,以及知名的作家、书法家、画家、本县文艺工作者发来的贺信、贺书、贺画、贺词、贺诗共62件。
文代会开幕时,中共潮阳县委书记卓圣泰,副书记许慈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希荣,副县长刘萍等领导分别到会表示祝贺并讲了话。
蔡金才同志受潮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备领导小组的委托,在会上作了题为《总结经验,开拓前进,繁荣文艺》的工作报告。他的工作报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这次大会的筹备情况。二、我县文艺工作取得的成绩。在这一部分,蔡金才同志回顾解放以来我县的文艺工作有个几方面的成绩值得肯定:1、文艺人才辈出,队伍不断壮大;2、创作了一批比较优秀的文艺作品;3、基层文艺活动形式多样,比较普及。三、存在问题。存在的问题包括两方面:1、培养文艺人才缺乏有力的措施;2、文艺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还未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四、两年内文联工作的设想。设想包括六个方面:1、把文学、戏剧、美术、音乐、书法、摄影六个协会的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起来,并根据可能和需要开展一些创作和其它活动;2、组织会员外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3、举办书画、摄影等专题展览;4、编辑出版丛书;5、不定期出版《潮阳县文联通讯》小报;6、计划召开一次笛套音乐学术讨论会。
值得一提的是,县第一届文代会召开的第三天下午,副县长刘萍同志给大会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旅港同胞、潮阳马田眼镜厂创办者马宝基先生为刚刚成立的潮阳县文联捐赠了十万港元,并以其父亲马硕添先生的名义设立“潮阳县文联马硕添文艺基金”,这笔文艺基金存入银行后,用部分利息适当奖励每一年在文艺创作、表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文艺工作者。马宝基先生的高尚义举,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
大会选举产生了潮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领导机构,吴景廷同志当选为县第一届文联主席(兼职),蔡金才同志当选为县文联专职副主席,主持文联的全面工作,陈运金同志当选为县文联副主席(兼职),刘启本等11位同志当选为县文联常委,蔡衍生等35位同志当选为县文联委员;大会同时聘请刘萍等6位同志为县文联顾问。大会还通过了《潮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章程(草案)》。
蔡金才同志担任县第一届文联专职副主席以来,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团结和带领全县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先后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较有质量的文艺作品,有的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有的在汕头市、广东省乃至全国获奖。尤其是在扶持、培养青年一代文艺工作者成长的过程中,蔡金才同志更是不遗余力,总是予以热情鼓励和帮助,扶他们上马,并送上一程。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十分操劳,以致头发过早的脱落,因而被大家昵称为“无毛主席”。
潮阳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后,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灯谜等各协会也相继成立,蔡鸿志、刘启本、黄逸夫、郭奕豪、马瑞强、柯南等分别担任各个协会的会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二十六年过去了,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参加潮阳县第一届文代会的132名代表中,已有刘萍、陈世霖、郑辅宣、洪钟章、黄更生、马庆忠、李作定、张声、张维贤、张振昌、林炳光、林立名、郭予杰、许日章、萧亮达、周勤达、姚永根、马智雄、吴乙峰、姚泽球、许秋木、钟廷国、黄廷训、黄逸夫等几十位同志先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