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大峰祖师身世探源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马东涛 时间:2010-07-07 Tag: 点击: 2

马东涛

    在潮汕民间信仰的诸神中,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实有其人且有功于社会之神,一种是虚构的但能够保佑芸芸众生之神。大峰祖师便是属于前者。
    大峰原是宋代一位高僧,宣和年间,他从福建游缘至潮阳蚝坪(今和平),见到一条大江(今练江)阻隔乡民往来,乡民时常遭覆舟之厄,遂萌发建桥宏愿,再经数载奔波,终于在大江上架起了一道30余丈长的石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大峰能够建造一条规模壮观的大桥,为民解忧,实为难得,因而,后人便建报德堂崇祀他,并将其尊为潮汕慈善事业开山祖师。


大峰祖师的人物形象是逐渐丰满凸现出来的

    关于大峰祖师的记载,最早见诸元朝至正庚寅(1350)惠州路总管府从官徐来撰写的《报德堂碑记》,该碑现嵌于和平报德堂前厅墙壁。其次是见诸明朝隆庆年间编纂的《潮阳县志》。随后清朝《潮州府志》及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等志乘对大峰也有所记载。光绪甲申《潮阳县志》对大峰的记载是这样:“大峰,不详里氏,始来自闽。县西和平里有大川横截,广而深,波流湍急,每遇风涛,行者以覆舟为患。大峰发愿欲建石梁,以渡众生。闻者笑之。于是募众出资,度水之浅深高下,计木石工役。众莫测其施为。宣和癸卯,大峰悉载前所施钱入闽,人讶之。越五载,忽航海至,糗粮木石工作咸备,周岁而桥成,计十九洞,惟南北枕岸两洞未完。是岁大峰圆寂,邑人蔡贡之完之。相传大峰造桥时,牒城隍及水府,潮汐不至者七日。其神异如此,里人立庙祀之,颜其堂曰报德。”《潮州府志》对大峰的记载也大致相同。可以这样说,至清朝光绪年间(1884),志书对大峰祖师的记载仍是仅知法号“大峰”且“不详里氏,始来自闽”。到了1997年出版的《潮阳县志》大峰祖师的人物形象便丰富起来了,新编县志不但多次提到大峰,还列有大峰的人物传略:“大峰(1039-1127),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人称大峰祖师……出身豪门,自幼聪颖,才思敏捷,涉猎知识广博。宋绍圣二年(1095)登进士,授绍兴知县。为官数载,愤于朝廷腐败,弃官为僧……”大峰传中还用了不少篇幅介绍大峰建桥的相关情况。除此之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海内外各级报刊对大峰祖师的事迹、传说也报道了不少,按笔者保守的估计,至今应不少于1000篇。
    因此,笔者认为,大峰祖师的人物形象,是源于老百姓对有功于民之人的敬仰,再经过历代史学工作者的精心搜索、分析、研究和整理,然后才逐渐丰满凸现出来的。


大峰祖师是“绍兴知县”不太准确


    因新编《潮阳县志》中记载了大峰“授绍兴知县”,为了探寻其身世,2010年5月18日至22日,笔者和郭亨渠会长陪同宋大峰福利会张成隆会长等人,专程赴浙江省绍兴县,想在该县查阅有关大峰祖师的一麟半爪资料。在绍兴县志办,我们查阅了《嘉泰会稽志》、《绍兴县志》等志书,却查不到“林灵噩”这个知县,倒是有位“林师说”知县,但此人“绍兴十七年(1147)六月以右朝大夫到任十二月罢”(见《嘉泰会稽志》),仅年代“林师说”与“林灵噩”就相差58年。
          不过,却意外发现,说大峰祖师曾任“绍兴知县”是不太准确的。据《绍兴县志》第一册92页载:“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钱亻叔   纳土,复越州,山、会两县隶属之。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高宗避金兵暂住越州,州治山阴为临时首都。次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名始此。山阴、会稽两县属之。”由此可见,在大峰任知县的北宋时期,是没有“绍兴”这个县名的,“绍兴”是在南宋后才始有这名的。因此,大峰很有可能是绍兴的前身山阴、会稽两县中之一县的知县。尤其极有可能是原会稽县的知县,因为我们在探寻大峰祖师身世过程中,还听到了一个关于“林灵噩”的民间传说,故事大概是这样:宋绍圣年间,林灵噩出任会稽知县,时有县民黄仁生告县内权贵之子马允元仗势欺人,强抢其女儿为妾,女儿不从,遭非礼而上吊身亡,前两任县太爷因官官相护,致使黄仁生有冤无处伸。灵噩接状后,经确认属实,遂将马允元问罪惩办。期间,林灵噩经受了重重压力,最后有感朝纲腐败,遂弃官为僧。这个传说,与新编《潮阳县志》所载“愤于朝政腐败,弃官为僧”基本一致,可以印证大峰曾任知县一事应为属实。“绍兴知县”之说,应是后人延用今称而误传。
    至于《嘉泰会稽志》等志书中找不到林灵噩的名字,我们可作这样的解释:一是古代名人逸士、官员有许多名、字、号,不同时期用不同名字,以致前后对不上字号;二是林灵噩是惩除恶少后而辞官的,可能会隐姓埋名,以防报复;三是林灵噩的行为激怒了当地某些当权者,以致在记录当地知县时,将其除名;四是后代史官在记录时漏记,像最近在潮阳海门发现一块元代碑刻,里面提到的一名县尹,明隆庆《潮阳县志》就没有记载。


武侠小说《寻道江湖》中有“绍兴县令林灵噩”


    为了探寻大峰祖师的身世,最近笔者在网络上还读到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名称为《寻道江湖》,其中第十六章标题便是“绍兴县令林灵噩”。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北宋年间,文中出现“绍兴县令”,同样是今人延用新称而误。小说中的“林灵噩”虽不是主角,但他出身豪门,是位饱学之士,粗懂武功,为人忠厚正直,秉公办案,百姓口碑很好,他与潮阳灵山寺惠空方丈是师兄弟,而惠空又与吴复古、苏东坡等大学士有所交往。林灵噩与吴复古、苏东坡这两位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且颇有影响的人物一同被写入小说,同时还互相交织在一起,可见林灵噩这个人物原形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小说虽然是编造的,但作者也并非空穴来风,在此也进一步印证了大峰未出家之前曾在浙江当过知县之说。


《正统道藏》中也有“林灵噩”这个人物


     明代英宗正统年间由道士赵道一修撰的《正统道藏》一书中,对“林灵噩”这个人物也有所记载。不过,该书中的林灵噩是道士,而不是僧人。书中云:“先生姓林,本名灵噩,字通叟,温州永嘉人也。家业寒微。其母夜归,觉红云覆身,因而有孕。怀胎二十四月,一夕梦日光入室,有神人衣绿袍玉带,眼出日光,执笔告:来日借此居也。来日阴云四合,霹雳三声,先生即降诞。金光满室,相貌殊伦……”
    灵噩至5岁时,还不会说话。经道士点化后,自此能言。7岁能诗,日记万字,时“苏东坡轼来见,以历日与读,一览了无遗误。”东坡赞其“子聪明过我,富贵可立待。”灵噩却表示不慕富贵,“愿作神仙,予之志也。”后来,林灵噩得一位姓赵道士传授,成为一名深得徽宗皇帝赏识的道士。帝还为其改名林灵素。文章最后,还写到林灵噩成为神仙后,出现于“潮阳驿中”。
    明代冯梦龙的《智囊全集》中,也提到了林灵噩是一位道法很高的正派道士。
    然而,道也好,僧也罢,林灵噩是一位异人,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尤其是《正统道藏》中提到他出现于“潮阳驿中”,更说明林灵噩曾来过潮阳。其时和平有驿铺(今铺前仔村便是例证),结合他在和平建桥之事,“潮阳驿中”便应该是和平的驿站。至于林灵噩是僧是道,历史上僧道互相转化是常有的事,在我们潮阳,便有小部分寺庙是从过去的道观转化而来的。对于大峰这个历史人物,他早年学过道,也是很有可能的。从民间传说他能展伞作舟,渡自己和一个乡童过江,以及寻石母生石仔用以建桥,这便与道士作法挺相似。至于后来受佛教思想影响而皈依佛门,这也可以解释得通的。


绍兴的古桥与和平古桥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


    5月份在绍兴查阅资料及采风期间,我们发现了浙江有不少古桥,其建筑风格跟和平古桥存在着相似之处,这也可以印证大峰曾在绍兴生活过。
    据《绍兴县志》载,绍兴有“石桥3164座。绍兴石桥,千姿百态,形式多样,大致可分梁式、拱式、拱梁结合式3类。梁式桥中又分踏步(两边桥头)、无踏步和石木梁组合式3种,山溪支流,水面狭窄,跨径不长,两边砌勘,架以石梁,即为无踏步石梁桥。……跨径较大者,则筑墩,两边砌以石级,抬高桥面者称多孔有踏步石梁桥……”
    而《潮阳县文物志》则载:“原和平桥属石木结构,桥最高墩头为十五米,最低为十三米,墩基用松木条构筑,每条长二米,直径十五点八厘米,横直叠成一米左右,然后在松木墩基上,垒叠石头,每块长为一点五米至二米,以菱形垒叠。桥面架以平板石,每孔五块石,每块石长七点五米至八米,宽零点九米,厚零点七五米。桥面两边用三合土筑成栏墙,栏墙每隔四米左右有圆形栏柱,连成三合土栏杆。桥面的东西两端用石板条砌成台阶,东面九级,西面七级。桥东面原有一栋用石头和三合土建成的城楼式驿馆。在高处向下看时,此桥是一直线建筑物,从水平侧面看去,桥孔之间的墩头都有错落,形成曲线,加上墩头采用菱形,这对涨落潮水的冲力起了分解的作用。”
    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和平古桥与绍兴的梁式桥中的踏步式和石木梁组合式存在相似之处。


大峰祖师是位博学多才的高僧


     在潮阳的历史上,大峰祖师是继唐朝大颠祖师之后的又一位著名和尚。他之所以成名,主要是因为他建造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和平桥。
    大峰生活时代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虽然《潮州府志》载他“不详里氏”,但他是位博学之士却是可以肯定的。且不说民间流传他能给人治病可以证明他颇懂医术,仅从他建造和平大桥这个雄伟壮观的工程,便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博士”。据一些长期过着水上生活的捕鱼老人说,练江和平地段有三条(一说九条)红土沙龙,余者为泥滩,而和平大桥所建处便是其中一条。宋时,海门湾拦海桥闸尚未筑成,练江连通大海,“波流湍急”。大峰能“度水之深浅高下”,可见他谙熟水文学和地理学;能“计木石工役”,可见他精通数学和建筑学;能“募众出资”,可见他具有相当强的社会能力。现在的和平古桥一侧还有一条当时大峰建桥遗下的长达八米且又整齐的万斤巨石,这条石能从福建运至此,并能架上桥墩,可见大峰对物理学深有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有新科学设备的条件下新建的和平大桥,自始建至竣工,还不止一年,而古和平大桥能“周岁而桥成”,因此可见,大峰祖师是位实实在在的博学多才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