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创义
去年拍摄的电影《大峰传奇》正在国内外热播,那末历史上的大峰祖师是怎样的呢?现存史料及文物遗物反映的甚少,仅留在明、清修编的《潮阳县志》的大峰传记载着:
大峰,不详里氏。始来自闽,县西和平里有大川横截,广而深,波流湍急,每遇风涛行者以复舟为患。大峰发愿欲建石梁以渡众生,闻者笑之。于是募众出资,度水之深浅高下,計木石工役,众莫测其施为。宣和癸卯(1123年)大峰悉载所施钱归闽,人讶之。越五载,忽航海至,糗粮木石工作咸备。周岁而桥成,计十九间,惟南北枕岸两洞未完,是岁大峰圆寂,邑人蔡贡元完之。相传大峰造桥时牒城隍水府,潮汐不至者七日,其神异如此。里人立庙祀之,颜其堂曰报德。(光绪甲申版《潮阳县志》仙释之四页)
然而在《潮阳县志》(1997年版)人物介绍部分对大峰如下记载;"大峰(1039一1l27),俗姓林,名灵噩,人称大峰祖师""自幼聪颖,才思敏捷,涉猎知识广博,宋绍圣二年(1095)登进士,授绍兴知县,为官数载,愤于朝廷腐败,弃官为僧。宣和二年由福建云游至蠔坪(今和平)‧‧‧‧‧‧"
在2011年汕头市名片评选中对"宋大峰祖师"如是介绍;"宋大峰祖师,名林灵噩‧‧‧‧‧‧"
史实上的大峰清光绪甲申版记是"不详里氏",并无记载原名出身与生平,其他志书也未见介绍。那末"名林灵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初见记载是在旅泰学者郑彝元编著的《大峰祖师传略》中的"民间传说祖师俗姓林,名灵噩,字通叟"以及陈振泰《宋大峰史话》记;"泰国德教会大峰祖师降乩,自云"林逸士乩笔",上面这些传说不会没有根据。"但多年来有人曾查阅有关当地史料甚至往浙江调查,却查无大峰原名生平。笔者以为治史应当严谨,民间传说与降乩不可作史志依据。大峰建桥有功德在,但在记史时没有必要隨便在其生平隨便加上几笔。窃以为在未查到实据之前,还是遵前史志记载的"不详里氏"为妥。
为何方志记载大峰敢于发愿于大江建桥?当建桥资金筹起来后为何又要到福建?为何五年之内能把料备好并把工匠都请来?我们试探讨到底这是什么原因。
先了解当年的时代背景。原来宋代福建省建起了福清龙江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漳州江东桥四大古石桥,其中洛阳桥是宋皇口五年(1053),而龙江桥于宋政和三年(1113)由太平寺僧人惠图、守中禅师发起兴建,宣和六年(1124)竣工。龙江桥遗存石梁有
大峰祖师在那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用巨大魄力与坚强的毅力在江面造起长长的石桥,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从此不用坐船即可来往大江南北两岸,免受舟楫风浪之苦。一个外地來的僧人,一心济世苍生,无私奉献,甚至圆寂在造桥工地上,百姓对大峰祖师的大恩大德铭刻在心,因而"里人立庙祀之,颜其堂曰报德",今报德古堂仍在。报德堂此后弘扬大峰祖师济世慈善精神,多行诸如施衣施棺施药施茶,收无主尸骨掩埋,兴义学济贫困等等善举,而且范围越来越广,至今海内外已建起数百个善堂,祀奉大峰祖师,弘扬大峰精神,践行善举,于是大峰祖师成为慈善的化身,影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