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广
若干年前,我有闲暇读“东周列国志”,其中一情节非常生动细腻,意义也很深刻,它道明了一个有影响的人如何去面对人生碰到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能在历史上铸造他的是与非,是遗臭万年呢?还是留芳千古?
赵盾是春秋晋国一代名相,他执政多年,忠君、爱国、爱民,他治国有方,威信极高,拥护的人很多,不由自主地与昏庸暴虐的晋灵公为首的最高权力阶层发生矛盾,加之奸臣屠岸贾的蓄意挑拨,使赵盾的人身安全处在极危险的境地,几次险被晋灵公、屠岸贾暗算捕杀,赵盾由于其人脉关系,故每在危难时刻,都有人助他脱离险境,他在仓皇中匆匆地逃离了晋国京都绛城,走出不远,其侄子赵穿(时任晋灵公的卫队长,且与晋灵公关系极密切)在西郊射猎回来,正好遇上出逃的赵盾、赵朔父子合家人,赵盾告知事件缘由,赵穿听后,深表同情,特别嘱咐赵盾找一个地方暂且安顿下来,待他谏阻晋灵公,要赵盾等候他的口信,赵盾特别交代赵穿谨慎行事,不要莽撞,以免再惹祸。赵盾于是在距秦国边境不远处瞿地暂且安顿下来……
赵穿面见晋灵公后极言赵盾无反意,望晋灵公释嫌,但顽固不化的晋灵公不听劝阻,赵盾的出逃加重了他的怨恨,他也安抚了赵穿,要赵穿安心继续执行卫戍职责……赵穿离开宫中后,心中矛盾重重,左右为难,于是一场血腥的政变计划在他胸中酝酿而成。他率兵攻入宫中,亲手刃杀晋灵公,并追杀晋灵公余党屠岸贾等人,屠岸贾逃脱……赵穿马上派人通知赵盾回京主持国政,赵盾接此信息后大惊失色,急速返回绛城宫中,抚晋灵公尸大哭,呼天唤地,极其哀伤,并主持了隆重的葬礼,厚葬了晋灵公,又善抚了晋灵公的眷属,特派出由赵穿率领的代表团迎回昔先在周京城客居的晋公子黑臂,回国即位为晋成公,赵穿完成迎新君回国的大功,依然执掌京城的卫戍大权,但新君晋成公搞政治也不是食素的,在其巩固一定的权力地位后,重新任用屠岸贾为大司寇,主管刑戳之职,权力相当地大,用以制衡赵盾。赵盾倒抽了一口冷气,这时才知道新君厉害,于是他处处小心,恭敬从命,不敢怠慢,并不时地约束侄儿赵穿,以免祸及赵家,晋国当时这二股政治势力之间各自心知肚明,权衡利弊,倒也相安无事……
一天赵盾于办公之闲余,信步来到国史馆,向太史董狐索简观看,赵盾看到简上写:“秋七月乙丑日,赵盾弑君。”赵盾看后脸色大变,严词质问董狐,董狐向赵盾正色道:“您虽无亲手弑君,但赵穿是你的亲侄儿,与您脱不了干系,事后您虽返回抚尸大哭,并厚葬了晋灵公,但您无追究赵穿弑君之罪,反授以更大的兵权,您脱不了串通的嫌疑。”赵盾反驳说:“我当时是被迫逃离京城的,远离200余里,不在此是非之地。”董狐说:“您虽离开了京城,但职务并未被晋君撤销,您暂住瞿地,还在晋国境内,您身为相国,弑君之罪加在您头上毫不为过。”赵盾听后冷笑着对董狐说:“你难道就不怕我杀你吗?”董狐笑着说:“您杀掉我,更成全了我之名留芳千古,但也加重了您的罪名,加重了新君对您的嫉恨,故任你处置,要我改写是万万不能的。”赵盾听后,惭愧地一笑,向董狐作揖告退……
董狐这一件事,正是不畏权贵,坚持写实,泰山压顶不弯腰,文天祥后来在狱中写的“正气歌”诗中,有“或为董狐笔”句,就是讲这千古美谈之事,从这历史事件看来,这几个历史人物形象都刻划得精彩生动,栩栩如生,面对历史长河的浪打沙淘依然熠熠生辉。据《春秋》记载,屠岸贾在赵盾身后,持宠执政专权,血腥地报复抄灭赵氏全家,政治斗争就是这样地血淋漓,历史戏剧《赵氏孤儿》详尽地描写了这个历史事件的始末,苍天有眼,为一位正人君子赵盾留下了为后来赵国开基立国的裔孙赵武,赵国在中华历史上标榜几百年。
从这历史事件看来,古人理智地处事,不为感情所动,寸寸是法,以大义、大道理为准绳处事,赵盾在那场血腥与错综复杂的事件中,守住道德底线,灵活通变,特别是在国史馆与董狐的一场旷世辩论,是一位正人君子,治国名相的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