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传承“祠堂文化” 建设“文化祠堂”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陈左奋 时间:2016-12-27 Tag: 点击: 2

陈左奋

众所周知,祠堂建筑在我们潮汕地区比比皆是。在旧社会,祠堂的功能一般为安放祖先灵位、祭拜先祖前贤、宗族议事集会之场所。有些祠堂还设立私塾,为本族孩子启蒙。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时期,祠堂产权归集体所有,大多作为乡村学校使用。因而,祠堂便成为乡村文化教育之场所,更显出她庄严、神圣的形象。

祠堂建筑,是潮汕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祠堂承载着本族后裔对其先祖的缅怀之情,是一个宗族起源、由来、繁衍、发展的见证。近年来,祠堂作为纪念先祖前贤、弘扬宗族亲情、联结海内外族裔的场所,其作用尤为明显。这是潮汕的一种风俗习惯,更是宗族文化的体现,由是称之为“祠堂文化”。她的存在和传承,将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近日,应老同学郑梧洲之邀,到潮阳区金浦街道寨外村,参观郑氏宗祠——思源堂。

思源堂规模不大,未见恢弘的气派,不属壮观之建筑,但设计精美典雅,装饰独具匠心。尤其与众不同的是,祠堂里外,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堪称“文化祠堂”。

在思源堂外埕一侧,竖立着一排宣传栏,张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详细内容,图文并茂,鲜艳夺目。在以宗族事务、纪念祖先为主要用途的场所,设置具有“政治内容”的宣传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想,设计者可能考虑到来往于思源堂的宗亲族裔比较多,在此向大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吧?此举确属明智,我不禁为设计者的匠心独运而叫好。

外埕另一端,宣传栏上则是该村的“概况”及《乡规民约》,从内容上可以了解该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轨迹,同时也印证了该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让村民顿感自豪和光荣。

思源堂附属建筑——厢房(俗称厝包),其墙上也挂满镜框。内容有郑氏先祖扎根金浦、繁衍发展的事迹,几乎就是浓缩了的族谱;有让裔孙们认祖归宗的郑氏金浦系世系图表;有教育族人团结奋进、行善向好的《郑氏祖训》;还有宣扬郑氏宗族“尊祖、孝悌、勤劳、睦邻”精神的宣传画。内容丰富多彩,意义积极向上,是一处教育后人的课堂,尤其对青少年道德情操的培育,其意义不言而喻。

近期有闻,各地文化部门正开展“文化祠堂”的建设。我想,金浦“思源堂”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称之为“文化祠堂”,不为过矣。

“祠堂文化”与“文化祠堂”,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她们却有着本质上的关联。传承“祠堂文化”,建设“文化祠堂”,应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举措,这将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和谐社区,此举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