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潮阳古桥多韵事[外一篇]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郭亨渠 时间:2018-04-30 Tag: 点击: 2

    潮阳多古桥,现存散落于各乡村的小跨径古桥近百座。每一座古桥都有一段传奇故事和传说,尤让人感兴趣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苏东坡、文天祥、吴复古等人的名字都和潮阳的古桥连在一起。
    我怀念家乡的古桥,怀念,是一种心灵的故地重游。

    梅峰石桥积淀千年尘烟

    潮阳最古老的桥是西胪镇梅峰岩石桥,明隆庆《潮阳县志》记载:“唐大颠曾居梅峰岩寺,筑石梁架两山之间,高数丈。”唐大颠和尚居梅峰岩寺,乃于唐大历年间,说明古桥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桥长20米,高19米,桥面由15块石板组成。当我们来到梅峰石桥时,桥畔的古寺已经积淀了1200多年的历史尘烟。在今人看来,这座只有两米宽的小桥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是北山通往榕江平原的重要通道,它还是历代抗击贼寇的要地,因为在桥两头安上弓弩,便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远的不说,就说抗日战争时期,西胪抗日自卫队就以古寺古桥的有利地势,多次击退日寇进犯,虎山一役,击毙以永芳敖幸为队长的日军49名,在潮汕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行走在古桥上,仿佛听到了子弹穿梭的嗖嗖声,进攻的号角声,不再沉默的山峰在咆哮。此刻,天正下着霏霏小雨,浓浓的雨雾弥漫着整座山峰,空气里到处荡漾着清凉,山坑两岸一片平静,古桥头枕两峰,安稳若闲。诚然,当年勇士们在桥头抗击贼寇的刀光剑影,在桥畔山峰与日寇浴血奋战的隆隆枪炮声,早已化作如烟的往事,消失在漂流的雨雾之中,然而,勇士们的精神就像古桥的灵魂一样,永远记在人们的心间,今天我们参观古桥,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道古老的景观,更重要的是,它和周围建筑物的斑斑弹痕,是潮汕人民抗日的无形丰碑。

    苏东坡亲笔题写“复古桥”

    北山山下,榕江之滨,有建于北宋年间的“复古桥”,“复古桥”记载了潮州唐宋八贤之一的吴复古和苏东坡的深情厚谊。吴复古,广东揭阳人,曾任皇宫教授,与苏东坡为挚交好友,后不满朝政腐败,到潮阳建麻田寺,出家当该寺方丈。当时,麻田山下溪涧密布,民众往来不便,吴复古遂倡议在金沟乡江上建桥。宋绍圣年间,苏东坡被贬至时称南蛮之地的惠州,复古闻知,专程往返,多年不见,老友相逢,真是感慨万分,吴复古述及在麻田山下建桥一事,苏东坡深表赞同,并应复古之请,亲笔题写“复古桥”三字。
    苏东坡一生游览许多名桥,但亲笔题写桥名的寥寥无几,据史料记载,由他题写的桥名的只有江西新干县的“惠政桥”和潮阳“复古桥”。苏东坡题桥名之事已经历九百多个春秋,“复古桥”也几经损毁,多次修建,但“复古桥”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贵屿桥最具戏剧性

    潮阳古桥中,最具戏剧性的是建于宋大观二年的贵屿桥,这座900多岁高龄的古桥,横跨练江两岸,虽然只有20米长,4米宽,但却和明嘉靖学者、大理寺少卿陈北科的名字连在一起。《潮阳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陈北科任大理寺少卿,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为潮州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明嘉靖六年陈北科告老还乡,来到贵屿老家之后,经常在贵屿大桥漫步。他生性诙谐,曾在贵屿大桥旁请峡山乡名卜周不错算命,把周不错抓到大桥下浸水。故事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后被编成潮剧《周不错》和《陈北科》,在潮汕和东南亚一带流传至今。

    和平古桥最牵情

    和平古桥,始建于宋建炎元年,为宋代学者、高僧大峰禅师所建。和平古桥是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名人故事为一炉,在海内外影响最大的一处人文景观。
    和平古桥在练江中游,距南海湾不上10公里。当我们站在古桥上,极目四顾,北面青山如黛,南面村寨密集,民居的古老建筑和西式楼房混为一体;从桥下乘木船南下,便到了南海之滨,这里水域辽阔,烟波浩渺,水鸟逐波,飞雁惊鸿,风光绮丽,美不胜收。
    和平古桥桥头有南宋丞相文天祥手书的“和平里”石刻。史料记载,文天祥率兵抗元,曾屯兵于蚝坪村,文丞相经常在蚝坪桥漫步,其时,乡民踊跃劳军,出钱出力,文丞相感乡民之德,遂把蚝坪村更名为“和平里”,把蚝坪桥更名为“和平桥”。清代以后,和平乡附近乡民从和平桥下乘船,远走异国他乡,和平桥成了送别亲人的场所。时至今日,潮阳旅居海内外的同胞们,仍然十分眷恋和平桥,因为古桥是海内外和平人心目中家乡的象征。好多老一辈侨胞的青少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一位在泰京当教师的老侨胞说,出国之后,除了还念家乡亲人和古桥风光,什么都想忘记了。
    老侨胞出于肺腑的谈吐并非偶然,目前,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纪念大峰禅师的庙宇数百座,和平古桥的身影妇孺皆知。小小石桥,怎么会有如此滂沱的生命?我的目光在大峰纪念馆禅师巨大玉佛像前久久凝定,思绪回到了1000多年前,是眼前的这位弃官为僧的禅师,耽于豁达的静远,也缭绕着隐忍的烟云,超越官场诡秘的酷冷,在这南国僻壤,用乡野的炊烟与播种评说世道的丰歉,在为民解困的运筹里收获宽慰与坦然。大峰风景区内有一副楹联,写出了大峰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百书歌大德,万峰颂师功。师功千秋颂,古桥万代传。
    愿古桥魅力永存!

 

大峰祖师兴建的和平桥(民国十三年摄)

 


潮阳进宅习俗

 

    潮阳置县于东晋隆安元年(397),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灿烂多姿的地域文化。进宅的习俗,是地域文化中的一株奇葩。
    乔迁新居,潮汕称进宅。大凡新屋落成,进宅要选良辰吉日。进宅前一天,先前有“打油火”习俗,即请巫师驱魔。这时,在新居大厅放一大锅,锅内装油,巫师先是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把大锅的油点燃,这时,烈火旺旺,巫师围着大火锅连走数圈之后,拿来一铁铲,对着室外大喝一声,妖魔快走,不然烧为灰烬。说完,有人抬着火锅,往门外猛走,巫师则拿着铁铲,在后面直追至村外,一干人等方才转回。民间传说,打油火后,室内外妖魔鬼怪都跑了,新屋干净平安。打油火之后,要在新宅大门和厅堂贴上新居对联,常见的联文有“爱天爱地爱自然,社会兴旺;好山好水好房舍,合家安宁。”“人乐莫嫌居室小,勤劳必然积金多。”“屋藏祥气,心花不落;室有诗书,眼界常开。”“室外有仙境;宅内无白丁”……等等,新居对联一般由村里教师或有学问的人,根据新居主人不同身份而制作,联文大多对仗工整,寓意吉祥。
    进宅当天,一般是在上午,全家人要排成一队,按辈序长者领头,其余照辈分排列,到了新居门口,领头的长辈推开大门时,要念四句吉祥语,吉祥语也分不同对象而念。如新宅主人是务农的,则念:“新居落成心里宽,风调雨顺好年冬,五谷丰登禽畜旺,猪母也戴金耳环”,新宅主人是做生意的,则念“进宅亲友喜相逢,顾客如云生意隆,货如轮转长流水,财源滚滚到家中”,如新宅主人是华侨或港澳同胞亲属,则念:“当年离家去过番,今日回乡建新房,来年发财归故里,荫父荫母荫乡邦”……念完吉祥语放鞭炮,全家人才进入新屋,此时,亲友陆续前来祝贺,主人盛宴招待来宾。
    潮阳进宅,也有过许多有趣故事。贵屿镇坑仔村侨胞郭贞,少时家贫,靠“店船”(无钱买船票)过番,两年后发了一点小财,回家乡建了一幢“下山虎”房屋之后,回到马来西亚,生意蓬勃发展,成了富甲一方的商贾。前几年,其兄弟在潮阳家乡建了一幢五层豪华新楼,郭贞先生回家探亲观光,对兄弟及侄儿说:下山虎老屋乃发财之屋,进宅后番畔公司生意数倍增长,此乃祖宗福荫,老屋灵气也!回乡几天,他不住新楼,仍在老屋宴请亲朋,他说:“我要告诉番畔儿孙,祖祖辈辈都要记住潮汕这块福地,家乡是大树,游子是飞鸟,不管去国万里,大树永远在游子心里。”
    改革开放以后,潮阳城乡建新楼的人很多,进宅的习俗也有了改变,比如“打油火”的旧习大多废除了,但进宅念吉祥语、新居贴新联和宴客的传统仍然延续下来,吉祥语和对联也具有时代新风的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