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民间总理”张希植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张彦建 时间:2009-05-18 Tag: 点击: 2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谷饶上堡大队当采购时,认识了张希植君。当时,他任会计工作,在业务上常有接触,他给我的印象是待人热情可亲,工作一丝不苟,公私分明,兢兢业业,精明能干,业务精通,记忆惊人。尤其是他认真处理乡众之事,因而被乡众戏称为“民间总理”。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开始拨乱反正时,县委工作组进驻上堡大队,对文革期间受“四人帮”极左错误路线影响,被黄、林两名乡村干部政治迫害的大批干部、群众平反昭雪,并落实了党的干部政策。其时,张金萍君被组织调任为上堡大队党总支部书记,而希植君就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工作上配合得很好,同心同德,和谐有致。
  十四大是我们党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重要会议,是党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它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的胜利。张金萍书记是一位温和谦让、洁身自爱、鞠躬尽瘁、勤政为民的农村基层干部,他和张希植君审时度视,认识到这是几十年来难得机遇。于是组织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讨论。上堡大队是全国首屈一指大乡,它拥有近二万人口,二十多个不同姓氏乡民分居在谷饶镇中心周围八个自然村。人多地少,工业起步缓慢,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落后,多种经营发展不起来,农民收入不多,教育因人口增长、校舍已不适应形势发展,交通不发达,能源供电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是奔小康障碍物。如何搬掉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他们高瞻远瞩,意识到社会要进步,经济要腾飞,人是第一因素,千秋计,重树人,人成材,靠教育,于是提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学育才思路,并千方百计筹资建学校。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和离退休老干部赴香港等地募捐,旅外同胞纷纷为家乡教育事业奉献爱心,“上堡创大中学”校舍终于落成了,解决了学生入学难问题。接着,如何带领社员群众走经济发展致富道路呢?农民单靠农业收入是摆脱不了贫困的,只有走发展工业大道,才能加快奔小康步伐。而依靠本地区自身力量兴办工厂是不现实的,仍然要在侨字做文章,筑巢引凤,动员侨胞到内地投资办厂。这又面临着一个难题,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必须对八个自然村落进行全面规划。首先是配合镇政府,拓宽镇中心直街和“和谷”公路,其次是开辟有源路,环东路,谷华路……这些均是一个错综复杂、十分艰难问题。因几百年小农经济束缚农民的视野,希植君为这个难题倾注了心血,经过做耐心、细致的工作,终于统一了认识,实现了对镇区交通枢纽拓宽、扩建。同时,在上一片区新建了东门农产品市场,解决了农民生产的农付产品销售和老百姓日常生活购物难、拥挤等问题,为民办了一桩实事、好事。
  乡镇道路畅通了,投资环境改善了,为外商投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雅饶玩具厂是外商首家到上堡区域落户企业,四海录音带厂,羊毛织品厂,针织文胸厂等也接踵而来,为本地区经济腾飞、繁荣拉开了序幕。工厂需要大批生产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终于有了出路,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日渐富裕,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希植君主抓乡的侨务工作,有他一份业绩。
  80年代,希植君当选为副乡长,主管财经工作。他是全镇公认财务、经营管理工作佼佼者。他天赋不凡,记性惊人,人们称他是一部活电脑、数字乡长,他对乡与各村之间账务工作抓得很紧,经常到基层检查、监督账务收支情况,上级要什么数字,他立刻能背出来,点滴不漏,淋漓尽致,从不出差错。
  有人说希植君是一个阴柔的人,其实他是阳刚十足,火辣辣地激荡奔放。他原则性很强,是集体经济的守护神。公社某干部购买贝灰、砖瓦,拖欠货款,他上门追收;笔者代人借用公家一吨钢材,他毫不存私情催讨。
  张希植君还是一位大智大勇的农村基层干部。上堡有六十多个生产队分布八个自然村落,乡与村,村与生产单元,干群与老百姓之间,在工作和生活上难免存在一些不协调,甚至冲突。不少问题是比较棘手的,乡的调解组无法调和、处理,上交到他的手里,他深入调查、研究,至情至理做过细工作,化解矛盾。干部、群众称他为“总理”,可说是当之无愧!
  张希植君对民心工程,社群福利、公益事业十分热心,他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谷饶的古迹大庵,它有过神奇的故事。文革期间,该庵被红卫兵破四旧而损坏。80年代能够得以修复,张希植君是一位举足轻重人物,功不可没。
  1995年,我倡导修复张氏一、二世祖祠、祖墓,他在大会上作《厉行节约,廉洁奉公》讲话,修复后的张氏宗祠被原潮阳市有关部门批为地方文物保护单位。他为此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洗刷了赤寮张氏宗族海内外七、八万裔孙,几十年祖祠修复不了的遗憾。这是弘扬我国优良传统,追远报本,敦亲睦邻,凝聚侨心又一民心工程。
  希植君关心群众疾苦,邻里张某遗孀,孤寡无人照料,他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予关怀、看护,供养她老人。逝世时,丧事也是他亲自操持。乡人对他扶老送终善行,赞口不绝。诸如此类事迹,不胜枚举。
  20世纪末,希植君因病逝世,我为失去曾经并肩工作、患难与共的故友而感到万分悲痛。他的一生,可谓是作风务实,融于民心,大公无私,当仁不让,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人物。但也可能由于视觉和文化层次不同,某些人对其说法仍不尽一致。然而,就本人来说,对其挚诚缅怀之心却是永存的。他夙愿未遂,撒手而去,但其音容尤在,是故特撰此文,以聊寄哀思。希植君,安息吧!(张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