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锲而不舍 勤奋一生——写在《郑振雄摄影集》出版之际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郭亨渠 时间:2009-05-18 Tag: 点击: 2
  郑振雄兄生前出版一本摄影集的夙愿,终于实现了。《郑振雄摄影集》的出版,告慰了振雄兄在天之灵,又是潮阳摄影界的一件盛事。
  振雄出生于潮阳金浦农民家庭,祖辈务农,上世纪50年代,高中毕业后在潮阳电影管理站(后改为电影公司)工作,青年时代就爱上了摄影、书法、绘画艺术,然而,最有特色的,还是摄影艺术。50年代,他经常下乡,那时是建国后不久,农民充满翻身做主的喜悦心情,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农村一派欣欣向荣,郑振雄的摄影热情高涨,晚上放映电影,白天就走街串巷,翻山涉水,把城乡新貌用摄影机纪录下来,如今我们读了他那个时期拍摄的黑白照片,仍感到十分亲切。在他的作品中,挥汗如注的农民,天真活泼的儿童,翠绿如黛的群山,溪港嬉戏的鹅鸭,绿涛翻涌的田野,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了他的一幅作品,犹如喝了一杯甘醇的美酒,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
  我与振雄兄认识,是在上世纪初期,那时我在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些稿件需要配上照片,就请他合作,他总是有求必应,此后,凡属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活动,都由他负责摄影。而他总是不计报酬,召之即来,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和一丝不苟,不怕辛劳的精神,尤其令人感动。1995年,潮阳到泰国招商引资,市委成立筹备组,我担任筹备组办公室宣传组长,最紧迫的任务是负责编写潮阳有关资料和搞好《粤东沿海的一颗明珠——潮阳》图片专题,届时在泰国展出。时间紧,任务重,我编写好专题文字脚本之后,诸多图片拍摄和制作就由振雄兄负责,当时他正退休,身体又不太好,但他二话没说,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为了拍摄河滩海滩养殖鳗鱼、膏蟹的照片,他顶风冒日,足迹遍及南海滩头,有时为了选取最佳镜头,他靠一张小竹梯爬上几米高的临时建筑物,下面的人为他捏一把汗,他却视若等闲;为了拍摄潮阳市区全景,白天,他走遍市区各个角落,数次爬上东山峰头,选取最佳拍摄位置,数易其稿;为了拍摄市区夜景,多少次他乘月黑风高,背着照相机和顶架,攀上东山。正是天道酬勤,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从市区到乡村,从大南山小北山到练榕两江岸畔,共拍摄了200多张照片,经过认真筛选出近百幅反映潮阳不同侧面的照片,在泰国专题展出,取得了显著成效,泰国各级官员和侨胞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潮阳旅泰乡亲,更是赞叹连声,泰国国王顾问、玄学家郭丰源先生高兴地说:“我离乡多年,过去对家乡不甚了解,看了展览,知道家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感奋。”后来,郭丰源先生还盛情邀请潮阳市到泰国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到他家里做客。此后,老人家又数次回潮阳观光,捐资做公益事业。
  镜头连四海,照片牵乡情,郑振雄的摄影艺术,从出国的图片展览到后来潮阳市政府编印的《今日潮阳》画册中,都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艺术境界,受到了读者,尤其是旅外同胞的好评,同胞们称他的作品是“了解家乡潮阳的一个窗口”,这个小小的窗口,凝聚着郑振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郑振雄为人为艺,可称双馨。他待人以诚,即使在领导和老板面前 ,也是快人快语,不会巴结奉承,对工作和艺术却一丝不苟,从不计较,他退休之后,因原单位电影公司经济困难,每月只能在社保领200多元养老金(后来增加至300多元),但他从不言“补贴”,拍摄200多幅照片,费时数月,经常是只补一点“工本费”,他也二话没说。在他晚年,念念不忘摄影艺术,先后到四川、青海、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等地摄影创作,足迹遍及祖国名山大川。当病危之际,还念念不忘出版一本摄影集,这种视艺术为生命的精神,更是我辈学习的楷模。(郭亨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