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郑继川先生的艺术人生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郑 生 时间:2012-06-07 Tag: 点击: 2

               □郑 生

郑继川,字际通,艺名高川,大专学历。说来真有点阴差阳错哩,他毕生从事的专业是教育和教研工作,业余时间才搞书法、画画、对联等艺术创作。2008年8月,他从潮阳区教育局退休之后,才真正有了一些空闲时间潜心书法、对联创作及潮乐演奏艺术,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所有这些,既令人可叹,也令人可赞哪!

作为老文友,我很早就想采访郑继川先生,将他追求书画对联艺术、潮乐演奏等不寻常的艺术经历写出来呢。但有关他的专访文章我一直未能写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其一,他一向低调,不善张扬;其二,我因工作较忙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及至2012年五月份的一天,我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空闲时间,遂专程去采访他,以了却我多年来的心愿。一见面,他热情依旧,对我问寒问暖,十分温馨、贴心。与他寒暄了一会之后,我便向他道明了来意,他先是谦让了一番,然后在我的真诚打动之下,终于接受了我的专访,向我讲述他那段令人叹服的业余艺术人生:

郑继川先生1948年7月出生在潮阳县井都镇南厝村(今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上南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家族祖祖辈辈几乎没有一人有半点艺术细胞,世世代代都从事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烦躁、劳碌的农活。说来也有点出乎意料,郑继川先生生来就有点与众不同,他从小就具有艺术细胞和艺术天赋,这无疑成了他的家族的唯一希望。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他始终未能到专业的艺术院校去学习和深造。然而,农村艰苦的环境条件始终未能泯灭他对传统艺术的渴望与追求。

幼年时,在其祖母的帮助下,郑继川先生在眠床上放上一个木箱子,上面放上一盏豆大的煤油灯,这就是他幼年时练习写字、画画的最佳条件。在木箱子上面,四周的图案成了他每次练习临摹的好素材。千百年来,农村孩子小小年纪就得帮助家庭干很多活儿。郑继川先生小时候也跟其他农家孩子的命运一样。他每天凌晨四、五点他就得起床帮祖母“牵线”、喂鹅饲鸭,到菜苗园里拔掉杂草捡掉石子、堵蚯蚓穴等等,白天又跟大人一样下地忙个不停,只有晚饭后睡觉前(大约7-9点)才有他自己的那点宝贵时间。这是他一天中最为欢乐的时光。可他却觉得有点累。尽管如此,他仍然觉得很开心。因为他可以利用睡前这点时间尽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例如写毛笔字、画画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郑继川先生肩上的负担也随之逐渐增多加重了。上午上学前他务必先要挑水浇菜,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早餐后又得匆匆上学,有时还难免会迟到;下午三点多放学后,他又要马上回家到菜园帮其父亲干菜园里的农活,往往要干至晚上点灯时分,方能回家吃晚餐。冬天还未到他就先心寒了。因为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有时还伴着冰冷的小雨,令人直打哆嗦……这样不停地劳作和苦读的贫困生活,严重地制约着他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他的书画兴趣只能深埋心里。

“那个时候你难道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来写毛笔字和画画吗?比如下雨天不就有空闲时间了吗?”我不解地问道。

“哎呀!下雨天又有下雨天的农活呀!那些农作物被雨水一淋,叶片上都蘸满了沙子,对它生长不利,又得挑水将它冲洗掉。哎呀,繁重的农活真是没完没了。”他有些无奈地答道。

是呀,农村的生活实在很艰苦。何时能够挤点时间练练笔只能是他的奢望罢了。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他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课堂里的写字课上了。

小学上写字课时,他总是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老师讲课、演练,自己则一笔一划地书写起来……他人长得眉清目秀,毛笔字也写得十分端正、清秀。

1963年,郑继川先生上初中时,他参加学校举办的书法比赛获一等奖,遂引起老师的重视,老师将他推荐给校长,建议让他协助出版黑板报。校长知道他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十分高兴,便让他帮助抄写、出版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这个苦差事虽然有点繁杂和劳累,但这毕竟是他练习写字的好机会。于是,他便应允了下来。后来学校黑板报的编辑抄写工作都由他一人负责,这样的杂活他连续干到高中阶段,适逢碰上文革爆发才算中断了。

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和灾难,大学停止招生,毁了他们一代人宝贵的青春和聪明才智。但是,文革对于郑继川先生来说是既有失也有得。失的是失去考取大学的机会,得到的是停课闹革命的大量空余时间和利用红卫兵大串联大鸣大放书写大字报、宣传标语的机会,可以练习写字,学书法。收获最丰的是响应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号召,他借助红卫兵徒步串联到广州的机会,他在参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时,发现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墓的碑文,那飘逸的书法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碑文上的书法让这个从未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大开了眼界。他下决心把碑文作为字帖带回临摹练习。于是,他急忙到陵园周边寻找买宣纸和铅笔,与同学协作拓摹碑文,顶部拓不到,就双人骑坐配合,花了近一天的功夫,硬是把碑文拓完带回家。

他如获至宝,不断临摹、习练,如痴如醉。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他的书法水平大有长进。那些年头,印刷技术落后,红卫兵造反派的大批判文章内容全靠毛笔抄写,他把摹写碑文的书法技巧应用到书写大字报中,边练边写,边写边练,得心应手。他单人曾编写出版过数十张全开纸的大字报,毛笔字写得洋洋洒洒,错落有致。这些大字报贴满了上南市场两边大字报专栏,曾经轰动一时。

1970年各地响应中央号召,深入开展教育革命,村办上初中,初中教师严重缺编,他走马上任当上一名代编老师,苍天又给了他练习书法的机会。在那个特殊年代,学校肩负着配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中心工作任务,如批林批孔、批斗封、资、修,出版墙报、专栏、抄写张贴宣传标语口号等,他的书法都派上用场了。有时宣传任务重时,学校就安排他脱产专门抄写、出版墙报、专栏,还经常要加班加点抄写,赶时间完成任务。真可谓忙得不亦乐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眨眼间十年过去了。中华大地从此跨进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好政策。

俗话说:“贤者多磨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可喜的变化,经济搞活,百业兴旺,乡邻亲友喜事多,有的请他书写新建房屋门联、横匾;有的请他书写客厅楹门屏风;有的婚庆、乔迁新居,也少不了要请他书写对联;乡里每年游神赛会,逢年过节,镇政府机关、邻居、亲友都要请他书写对联拿去张贴。他都有求必应,总是满足来者的要求。因此,他的为人处事也赢得较好的口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多次到郑继川先生家中做客,经常看到他有写不完的书法、匾额。他自家的那座房屋,从大门到房门的书法都是他亲自书写的,写得清秀飘逸、韵味十足。

就教学、教研工作而言,他曾投入了很多精力,也得到不少回报。他历任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汕头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现为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华夏国学作家协会会员。

就艺术而言,他更是有着许多闪光点:1986年7月他受聘闽南华墨书画社创作员;他的嵌名联(鹤顶格)《唐寅》参加2010年6月由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国人文书画院、北京九宫阁书画院、北京五岳魂文化机构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中国诗书画大赛”荣获“唐寅艺术奖——诗文类荣誉金奖”,并被主办单位特授予“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界最具成就大家”荣誉称号,其获奖作品被编入《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诗书画集》。2010年8月他受聘担任由中央文史研究院、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国家级文化艺术月报《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签约诗书画家。他的另一幅书法作品《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2010年9月参加由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邀请赛荣获一等奖。其作品被主办单位收藏。同年11月,他被北京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等单位评选为“荣耀中国?2010全国文艺创作年度人物”。 2011年2月他被世纪百家国际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大型文学艺术类综合季刊《百家》编辑部聘为“特约编辑”。

2011年2月经国家文艺团体、国家级文学艺术大赛组委会推荐,他被授予由中国散文学会、神州诗书画报社、羲之书画报?诗书画家、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盛世中华?第二届全国时代文艺家”荣誉称号。

喜欢演奏潮州音乐,笛子独奏又是他的另一兴趣。中学时代,他就是学校文工团的笛子吹奏手,文革时期,他加入乡里(当时称上南大队)剧团(宣传队)担任伴乐人员和独奏演员,多次登台独奏。每次举办乡村盛会,他都担当笛套大锣鼓乐队笛子领奏员。一段时期,“那个会吹笛子的”成了郑继川先生的代称。现在他和他的老年乐友们合奏的潮州音乐已分别灌制成CD和VCD,在乐友中互相交流,他还计划录制自己演奏的笛子独奏曲专辑,让更多的人听到他那悠扬、悦耳的笛声。

以上这些闪光点,足以说明郑继川先生对诗联、书法、潮乐艺术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了。

几十年来,他除了工作、应酬文债之外,一有闲暇便临池不缀。他有购书的癖好,尤其是书法字帖,音乐书籍,他只要一看到中意的书,他都会不惜本钱到书店或者书摊购买。远至汉魏、唐宋元明清碑帖,近至近现代,当代书法专著,各家各派,各种书体,他都尽量全面涉猎。一本王羲之的《兰亭序》,他不知临习了多少遍,临帖,读帖,欣赏名家佳作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缘于他对艺术的酷爱和不懈追求。

在他的良好风范影响下,他的儿子郑凯锋对书法艺术也有浓厚的兴趣。平时,他也喜欢买字帖跟着临帖。有时父子在欣赏刚买的书帖时,边欣赏边互相评价交流;有时父子还进行创作切磋,做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如今,研习书法已成为继川先生的良好家风。而他的儿子郑凯锋也能写出一手好书法。

郑继川先生本专业是从事教育和教研工作,那些艺术爱好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而且干出了不俗的成绩。大家说说,这难道不是阴差阳错、歪打正着吗?哎呀!我敢断定,要是郑继川先生年轻时能有机会考上艺术院校,走上专业文艺创作之路,相信他的人生篇章将会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生动感人,他的艺术成就也将会更加丰硕喜人!

最后,我即兴赋诗一首,作为对郑继川先生几十年的业余艺术人生的一个回顾和小结吧。

诗曰:钟爱艺术几十秋,书联天地自遨游。潮乐陶情益心志,艺海泛舟永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