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粿是棉城最为特色的风味小食,远近闻名,深得人们的喜爱,这里还有一个娓娓动听的民间故事,道明了鲎粿的由来。
棉城昔先有一位贤慧的媳妇,丈夫在外赚食,家中上有家姑年老需奉伺,下需带小儿理家,负担最大的是家姑身体瀛弱,且眼花无齿,起居饮食有困难,增加了奉伺力度。经一番考虑后,先从饮食入手,用粥浆与茨粉各半,搅烂掺和,中间放入鲎油,做成桃状炊熟,用花生油高温熬制出来,供家姑服食,效果很好。
鲎油据中医讲究,有消食、开胃、健脾功效。无齿的家姑将食物入口后,松、脆、软、纳,香喷喷地一下子就食了不少,从未有过此食欲,还打了一个饱膈。于是笑嘻嘻地问儿媳妇,这叫什么?媳妇灵机一动,随口而答:“叫鲎粿。”于是这巧媳妇行孝家姑事例及鲎粿之美名立即传开出来,今后家姑就以鲎粿为主食。这鲎粿之制作方法也在坊间推行开来,有精明者成规模地加工生产、销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据说文革前就有由棉城人将此技艺带到汕头西堤一带去,成为市井间下午点心风味小食。
在这里要介绍鲎粿经营者,文光居委人赵老二,据他介绍说,这鲎粿是他母亲传承给他们兄弟二人的,他们掌握了一套鲎粿生产流程,做出来的鲎粿有特色,惹人们的喜爱,现今他们在制法上又有了改进,在原材料基础上加入土豆浆,即原来鲎粿是粥浆,茨粉浆各一份,现加入土豆浆一份,共三份。据说加入土豆浆后会使寒胃之人适口,色泽口感更佳。
据赵老二介绍其制作流程,先把三种材料各一份配比调和均匀,然后在专用之桃形鲎粿陶模内壁上用花生油刷一次(其作用以防鲎粿被模壁粘着。),然后把混和浆倒入模中垫底一层。后把适量馅料放入,计有鹌鹑蛋一粒,熟鸭蛋黄一个,肉碎一撮,还有香菇、鱿鱼等。鲎粿模分大、中、小三款,馅料加入多少也有差别。把所有馅料放好后,就把浆依次将鲎粿陶模倒满。然后分批次地放到蒸笼中炊,约半个小时左右,鲎粿就炊熟了。熄火让其自然冷却下来,从鲎粿模中取出,移送到门市销售。一般是下午二时左右,将炊熟之鲎粿密实地放入专用熬煮鲎粿的圆形金属锅中,倒入新鲜花生油,满满地淹着鲎粿。点猛火熬煮约半小时后,转文火保温。于是这美味小食就可面市了,有配料辣椒酱、酱油,随人喜爱配用,其特色风味令人食后赞不绝口。
由于赵老二得其鲎粿制法真传,加之几十年来经验,从设备、技艺、生产流程的革新,在传统的基础上丰富了这风味小食档次及内涵。现鲎鱼属国家保护动物,不能用了,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配馅中丰富多彩,更引起了人们的喜爱。我还于文革前听说,另有这款制作馅料方法,即把购来之对虾去壳后,凉干,让其腐败变质,有一点腐味。然后将其放入未炊粿模中,作为主配料,经滚油高温熬煮,即卫生又另有一番风味,我曾食过,很不错。
随着社会信息化电商及快递业飞速发展,赵老二这种棉城特色小食如虎添翼。有时我在其门市里小坐一下,在门前就不时地有人来食鲎粿,食后还打包带回去给亲友。在他微信中,有人不时地发信息来要买多少鲎粿,并在微信中付了款,赵老二马上发货。美团也有来买,外地如深圳、广州、珠海,只要在微信上搜索到他的公众号,就可付款发未用油熬煮之鲎粿。故其锁售量,突飞猛进。赵老二这种鲎粿专业户与时俱进,就象我们这个时代风风火火地发展,真让人们当惊世界殊啊!
作者:周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