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风物掌故>

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马平田墓”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马东涛 时间:2010-08-04 Tag: 点击: 2

  马平田墓位于金浦街道梅西居委境内蔡八岭下马厝埔渔翁撒网地,是一处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墓。该墓筑于明朝宣德五年庚戌(1430),1968年有过简单修葺,2006年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重修,现为三进台阶式,全坚石构筑,墓区壮观。2010年3月22日,该墓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平田,原名思礼,潮阳和平人,系宋进士、广南东路转运使马荣之第八世孙,生于元朝惠宗至正十六年丙申(1356),是潮阳和平港美(今分里美、下寨、塘围三乡)马氏的祖先。
  时逢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荡平天下后,四海大都安宁,惟个别边远地区仍有奸贼作乱。当时有土寇谢均正,不肯向朝廷纳降,据守和平,自号为“和平寨官”,为非作歹,乡民甚受其苦。平田之堂兄思道慷慨激烈,谕其归顺朝廷,致使谢贼恼羞成怒,将平田举族三百余口杀害,血流成河,情景目不忍睹,史称“洪厝港惨案”。平田侥幸得以生存,其时才十二岁,他孑身无依,毁容匿名逃入渡军輋(今西胪境内)遂立志奋发,苦学本领。数年之后,本领学成,羽翼也已丰满,遂回和平平叛,将谢均正为首之众贼寇剿灭。均正被剿,群情鼎沸,百姓欢呼,争相称颂马平田年少有为。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刘文仲将马平田平贼有功的事迹上奏朱元璋,帝感其精神可嘉,遂御赐“平田中兴”之匾予以嘉彰。匾因年代久远而流失,不过,现马氏族谱中仍有“平田中兴”之记载。
  马平田于明朝宣德五年庚戌(1430)九月十六日仙逝,享寿74岁。
  马平田一生不慕功名,立心农耕,后发展为当地一户殷实人家。家庭宽裕后,他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善名远扬。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欲果到港尾,会寒找平田”,便是其生动写照。
  此外,马平田还教育子孙要勤读诗书,崇尚正道。在其影响下,裔孙人才辈出。据县志、族谱、碑刻等记载,其裔孙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有明代中书舍人马光龙、广西上林县正堂马廷臣;清代进士马梦龙、马飞雄;近代革命志士马士纯、马英俊,国民政府侨务委员马立三,国民政府立法委员马耐园;现代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知名声学专家马大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马庆雄,香港九龙潮州公会主席、汕头市荣誉市民马松深,阿曼国驻泰国全权领事马定伟,泰国商业部副部长马鸿金……
  明嘉靖19年(1540),裔孙为了纪念马平田,便于港美乡兴建了马平田纪念堂——马氏祖祠(民间称为马氏港美大宗祠)。
  马平田墓自明代以来,由于受到历史风雨的剥蚀,虽在1968年简单修复过,但至今也已面目残缺。因此,2006年6月,在港美马氏大宗祠理事会又重新动工修葺,经匠工们三个多月的努力,现已恢复原貌。马平田墓的前右侧是马平田的曾祖马六四、父亲马澄江骨骸墓及马氏世系的诸公墓和马北唐墓,马平田墓的前左侧,是马平田季房曾孙马静勤墓。马静勤扬孝悌家风,把主墓让给曾祖,自居侧墓,人称考公。
  该墓现坐东北向西南,墓碑为阳墓,高2.44m,宽0.81m,厚0.2m,碑文为“明考平田马公、妣宣静陈氏墓”,并附有小字“宣德五年菊月十六日葬、公元戊申年蒲月吉日修”。
  现马六四和马澄江墓、马氏诸公墓、马北唐墓、马静勤墓等四块古墓被涵盖在马平田墓区内,整个墓区宽约90m,墓前纵深约40m,墓后纵深约50m,规模十分宏伟壮观,这在潮阳古墓葬中实属罕见。
  由于马平田墓是一处明代墓葬,而墓主马平田又是一位在潮阳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对该墓加以妥善保护,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富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一,该墓建于明代,其墓碑石高达2.44米,且为阳碑,这在潮阳古墓葬中是有一定特色的,因而对研究潮阳古代的墓葬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二,现和平港美马氏是潮阳姓氏中较有影响的一支,其文化元素丰富多彩,因而能为研究潮阳的姓氏文化提供一定借鉴。
  其三,马平田那种不畏强暴,敢于伸张正义,为国效忠的精神,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而有利于弘扬倡导正义、惩治腐恶的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其四,有利于培养子孙后代崇尚正道、奋发向上、奉献社会的积极人生观。受其影响,马平田的裔孙乐善好施者甚多,新编《潮阳县志》对马平田的裔孙马绍祖有这样的记载:“其家素有‘慷慨好施’美誉。绍祖出生于殷富世家,例贡出身,发扬乃祖之风,善举不辍。清雍正四至五年(1726-1727)水灾,发生饥荒,绍祖运谷在和平埠减价出卖,并煮粥救济饥民,新寨桥为7个乡交通必经要道,年久倒塌,绍祖捐资重建。此外,还修寨墙与天后宫(宋代建)以及置宗祠租等,所有公益事业无不热心赞助,深受士民赞许。享年68岁。子世嵩,捐巨资筑灰路,有其父之风。”从这一段,我们可进一步证明马平田不但自己慷慨好施,而且是实实在在教育子孙勤读诗书,崇尚正道,从善如流。
  其五,现马平田的裔孙数十万人,且遍布海内外,颇有建树的较多。因而保护好该墓,有利于联结海内外马氏乡亲,共同为建设家乡多做贡献。
    (马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