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端蒙回乡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陈创义
时间:2012-02-26
Tag:
点击:
2
明朝嘉靖二十五年(1546),御史萧端蒙因病告假返回故乡潮阳。
萧端蒙是因劳累而生病的。自从嘉靖辛丑二十年(1541)年登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之后,他就拼命地工作,曾著论朝廷大事文章二十余篇、几十万言。以后被委任往畿内治军、巡按贵州,他事必亲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获得笫一手材料,采取中肯措施,因而使畿内之军经过整治大大提高战斗力。朝廷也采纳他的奏议,在贵州设重臣治理边远不毛之地,为边远地区增加考试名额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材。尽管他体态丰硕、才华洋溢,却经不住昼夜劳碌而病倒了。
萧端蒙回到家乡,因为延医服药,更因为放下肩上担子,心情轻松,病情好转多了。早起便前往西岩(海潮岩)看他少年时在这里的读书处。来到这儿,依旧是松竹交荫,曲径通幽,鸟语花香.那熟悉的钟鼓梵呗,声声入耳,直彻心田。岩寺住持见旧人重来,十分高兴,立即烹茗款待。话至投机处,住持提出岩寺即将修葺,请端蒙题匾额,端蒙立欣然答应,题下“海潮古刹”。过了几天,东岩(白牛岩的住持住持闻讯,也请端蒙题了“卓锡古寺”匾额。
虽然是未有任实职,萧端蒙病近痊愈,心里便闲不住了。半个多月来,他自己对县治进行考察,他耳闻目睹.他走访父老,一件件事令他触目惊心,夜不成寐,历历如在眼前:因为实行所谓“均平”政策,在册人口与实际人口不符,而官府却要按在册人口征赋税,里长们因无力凑款偿还而一个个逃亡,里中的事无人打理而混乱不堪:一些该缴纳赋税的大户却逃匿,小户人家的赋税、徭役却年年加重;而令人气愤的是民间抬死人上门敲诈良善人家的恶俗官府不加禁止;而令人担忧的是倭寇与海盗经常侵扰潮阳,潮阳防禦力量薄弱,如果像东莞一样有若干鸟铳船加加守备那该多好啊!况且,县治城外人口增多,贼寇来攻难以防守,如果能将县城扩大那就安全得多,其实也不难办,只要将拆城之地与城外易换,不但增值可建城,而且好多人会拥护而行动的。可是一件件事谁来解决呢?!潮阳远离朝廷万里,天子又不知情况。端蒙想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历来关心民间疾苦的立即研墨鋪纸,给皇帝写奏章《条陈远方民瘼六事疏》:
“奏为条陈远方民瘼事。臣原籍广东潮州府潮阳县人。邑介穷荒,地居岭海,其去京师万里而距会城亦逾千里。越在一隅,素称僻壤,闾阎疾苦,无由上达。臣近养疾家居,询诸父老,参诸舆情,即所见闻,条为六议,谨代百姓为圣明陈之:
一曰议均平……二曰议拓城……三曰议备寇……四曰议追逋……五曰议禁(恶)俗……六曰议均徭……以上六事如蒙准行,乞敕转行广东抚按等官再为详议。如果有益民瘼,将臣所言逐见施行,远方幸甚,臣愚幸甚!”
二、
嘉靖三十二年(1553),萧端蒙从江西再次返乡。此行是他积劳成疾回乡调治,同时也因为闻知某大吏据说以端蒙其父讽吏之罪而对端蒙家大举搜索,捕昔日与端蒙之同学,端蒙的二个弟弟端贲、端升不得不借乡荐之名北上下第吴越。萧端蒙不敢想这是真的,还是返乡看个究竟吧。
执行搜家的某大吏原来一起在御史台院共事,从无过节。后来端蒙病愈起用为浙江道御史,被派往绥德请边兵入卫,得精兵三千人,获赐金若干斤、缯若干匹,端蒙想此事大概与某大吏没有干系吧!
端蒙又想自己巡按江西、某大吏被派往南粤时出了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到江西所做一切是忠于朝延丶救民于水火之中呀!难道我要像江西那些官吏一样对藩王及其麾下乱作胡为谨小慎微不闻不问?难道可以任凭他们鱼肉百姓而逍遥法外?不行!如果自己采取果断措施,治藩王麾下强夺民间闺秀之罪,那些素行不法官吏怎能得以震摄?如果不是自己上疏弹劾藩王不法,藩王及其麾下怎会收敛而一弊风清呢?莫非自己所做一切也与某大吏有干系?
萧端蒙素来廉洁自律,从不结党营私。但是宦海的争斗使端蒙明白,官场斗争残酷,自己不结党别人却会结党营私,莫非自己整冶江西,牵一脉而动全身,危及大吏那帮人利益而使那帮人借故寻机报复?难道自己要为义举付出代价?
萧端蒙的猜测对了,一回家某大吏便派人带着金子和许多礼物上门前来道歉赔罪了。原来某大吏闻知萧端蒙返乡,心情十分紧张,因为搜家捕人的罪名全部是无中生有刻意罗织的,他知道端蒙明察秋毫、秉性刚直惹不得,便派人上门赔罪道歉来了。大吏的人到来时,端蒙想与其辩个明白,而转念又想,朝廷处于多事之秋,这样斗下去会影响大局的。如今上门来了不管诚意与否,还是对来人表明不计前嫌态度吧,而金子和礼物是坚决不受的,这使某大吏感到意外,而家乡父老则纷纷盛赞这位政治家豁达的胸怀!
嘉靖三十三年(1554),朝廷迁靖蒙为廷尉,适病疏未上,端蒙只得带病从家乡出发,到了途中因重病发作时年三十三岁而逝世了,朝野与家乡人民莫不扼腕叹惜这位年青的政治家英年早逝!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