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马烈民“落丈杆”绝活彰显潮汕古建筑文化

来源:互联网 作者: 陈文惠 时间:2018-08-31 Tag: 点击: 2

 

 

年仅58岁的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大木作”民间建筑工艺师,曾参与梅州千佛宝塔旁的千佛宝殿木作构建,设计施工潮阳大峰风景区祖师亭及几十处祠堂庙宇的大木作结构。他,就是潮阳和平里美“大木作”第四代传承人马烈民。

   在潮阳和平下宫古庙妈祖广场,这里长廊碑林,亭台楼阁点缀得幽雅不俗,“大木作” 工艺师马烈民带记者来到古庙主建筑的大戏台,这座恢弘大气的宫殿式榫卯木结构建筑,就是由他设计施工建造。

 

出自家学渊源的木匠世家

 

    马烈民出生于潮阳和平里美一个木匠世家,在他的家族中,他是第四代“大木作”传承人,因家学渊源,“上至丈杆,下至雕刀”他都了如指掌。儿时,马烈民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木工手艺,1978年高中毕业后,他跟随当时人称“眯司”的祖父马礼光一起学艺,“当时适逢改革开放,许多祠堂、庵寺与民居逐步开始维修与新建,因而我逐步熟悉一些专业名词、做法、技术要领与民间一些‘口传心授’的经验”,马烈民通过实践,悟出一些技巧与掌握基础的知识,从此正式走上木作技术之路,一干就是40载。

1986年,马烈民意识到木工传统的营造技术应同现代化的技术融汇贯通起来,25岁的他便到粤北建筑工程学校进修学习,从而对地基探测、结构设计、施工组织,以及隐蔽工程记录均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对潮汕民用建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1987年,马烈民完成了第一件由他设计施工的祠堂建筑。

 

“落丈杆”要设计并绘制出图纸

 

上世纪80年代末,进修结业后的马烈民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订阅了《古建园林技术》等杂志进行自学,从明、清时代宫殿、园林景点的设计到现实施工等方面的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总结,使他的木作建筑原理和制作技术更上一层楼。

马烈民说,“大木作”绝活首先要设计并绘制图纸,行内人称为“落丈杆”,“这活儿涉及到工学、力学、设计学、美学以及风水地理学,只有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在设计施工上才有理论支撑。”说着,马烈民拿出一条“丈杆”,这是一条用毛笔写着各种刻度的大尺子,“这条木尺集多种功能,是各工种的尺寸标准依据,集建筑设计工具、施工现场标准校验工具,也是建筑设计保存的数据库,还是一种绝对权威的象征。”

   原来,在潮汕的传统建筑营建中,传统的匠师身兼多项任务,设计施工必须面面俱到,“丈杆”对施工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而且是以最实用、最简易的方式完成。

 

木匠师身负“落丈杆”权责掌握工程

 

马烈民带记者来到和平下寨的灵华寺,这里正在修建,也是他设计施工的又一作品,他告诉记者,一座古建筑的设计施工,作为古建筑设计的“总工程师”,要从受力、造型以及特色等方面考虑,不单要懂得木作知识,还要懂得打石、石柱剪裁、造型、构图等,才显出潮汕地方建筑构造的特色,“一座建筑使用一根‘丈杆’,木匠师身负‘落丈杆’的权责,掌握着工程中最为重要的设计权衡工作,其他工种的一切限制尺寸均需由他们安排定夺。”

马烈民介绍,丈杆将抽象符号转换成三维空间想象,因此必须有所保护,“先是使用毛笔标记尺寸,完成后以桐油罩面,对丈杆和字迹加以保护,同时利用桐油面不上墨的特点防止有人恶意更改。”马烈民说,“例如大峰祖师亭相当于4层楼高,这样大型亭榭的大木作建筑技艺难度不言而喻。我就是依据‘落丈杆’进行设计施工的。”

大峰祖师亭建成之后,马烈民的名字在潮汕建筑界也逐渐响亮起来,他为乡村古建筑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希望,将来“大木作”的传承人能接好这根接力棒,把第五代、第六代……延续下去,让古老的潮汕古建筑文化生生不息,永远记载着一个个潮汕文化符号。     陈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