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棉安善堂的两位突出人物

来源:互联网 作者:老柏 时间:2018-08-31 Tag: 点击: 2

老柏

  棉安善堂位于潮阳东山风景区,其门联:“棉疆有庆,安堵无惊”,乃是清末状元夏同和(贵州人)所题。
  棉安善堂始创于清代光绪戊戌(1898)年间,时天灾流行,疫疠蔓延,乡民遂奉以慈善济世而扬名的宋代高僧大峰祖师香火莅潮,设坛于演武亭祈祷,疫民沾祖师雨露活人无数。翌年己亥(1899)由邑绅萧鸣琴首倡捐资偕同社众买地报官示准,择地于潮阳东门外建堂,全称为棉安善堂潮汕念佛社。棉安善堂创建后,崇祀大峰祖师,弘扬祖师精神,埋骷收尸、修桥造路、施棺殓殡、献衣赠粥、助医送药、济贫恤困、赈灾救火等社会福利事业办得有声有色,因而声望日高。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堂还出了两位潮汕善堂界的突出人物——赵进华和詹天眼。

    赵进华

    在潮汕的善堂界,老一辈的堂友一提起“咬走伯”,可说是耳熟能详。这“咬走伯”就是原潮阳棉安善堂社友、汕头存心善堂创始人赵进华。
    赵进华大约1851年出生于潮阳棉城,自幼好动,因而有了“咬走(跳蚤)”这个绰号。受家庭熏陶,他勤劳勇敢,乐善好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得群众口碑。“咬走伯”一生奉“人生在世,为人处事不外乎善恶一念间。心存善念,则一生泰然,心存恶念,则惶惶不可终日”为行善理念,因而处处与人为善。他曾任郭鲁粦的元兴洋行的行牧,由于为人厚道,办事勤恳,诚实守信,深得主人的好评。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鼠疫在汕头埠(时潮汕地区还有潮阳棉城、海阳县庵埠)集中爆发,当时仅有汕头埠同济善堂进行救助,这单一的善堂的慈善行为捉襟见肘,收效甚微。面对疮痍满目,这一年,潮阳棉城成立了棉安善堂念佛社,大行善举,赵进华便成为棉安善堂的首批社友。
    不久,赵进华到汕头埠打工,看到街边无人收埋的遗尸很多,便从棉安善堂念佛社请来了大峰祖师木雕像,并由士绅李泰丰出面向当时的同济外局借地,设坛办起存心善堂念佛社。后李泰丰逝世,由赵进华继任。通过奔走呼告,得到当时汕头埠郭丽州等四十八家商界名流支持,由他们出面作为善堂司事筹办建堂,并得到了官府的重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澄海县(时汕头埠属澄海县管辖)正堂出示晓谕,于汕头埠营盘角择地建存心善堂。赵进华亲自督建,历时三年建设,至光绪三十年(1903年)落成,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
    1922年8月,潮汕遭遇大台风袭击,史称“八·二风灾”,损失极为严重,有些乡村甚至全村人命财产皆被吞没。当时的存心善堂全力投入救灾活动。据存心善堂的《堂务报告》记载:“本善堂以潮汕罹此空前浩劫,悲天悯人,特发动大规模赈灾,本堂先后捞获男女尸骸达1300余具,灾况之惨烈可知……凡四月之久,赈济灾区,普及澄海揭阳惠来南澳等腹地僻远乡村,赈济灾区,计百余乡村,受赈百万余人……”
    赵进华在存心善堂服务数十年,外界评价是“出纳无私,分毫不苟,素为合埠士绅所钦仰。”赵进华到了古稀之年,仍然操劳善事。日夕步行莅堂数次。收尸时,他都亲临现场,即使是刑尸、腐尸、乞丐尸,亦亲自动手,坚持不“募人顶替”。“一律为之涤沐,然后加以穿戴”,“每尸装衣七套”。“尸户或酬以钱,涓涓归公,不入私囊”。他偶尔在善堂吃碗稀饭充饥,每月仍照交膳费20元,从不沾善款的便宜。“社内同仁,共体赵君之志法”,“存心善堂之名,于是独著,潮梅各属暨外洋人士,咸尔其名”,善款源源不绝。善堂“或因经费支拙,赵君亲自蹱门劝捐,少有却之者。”赵进华是潮汕慈善事业的代表性人物,诚如存心善堂碑记中所言:“一国有贤人,一国同享其幸福也;一乡有贤士,一乡同享其幸福也。”

    詹天眼

    詹天眼先生(生卒年不详),又名詹慕禅,号玄靖,潮阳人。先后就读潮阳东山中学、广州市民大学。潮汕善堂界知名人士,“潮汕各善堂保存大峰祖师代表大会”主席、棉安善堂念佛社总理、存心善堂念佛社董事。1923年在创办《天声日报》于汕头,自任社长。陈济棠时期被聘为陈氏幕僚,创办广东仁爱善堂及中西留医院、赠医赠药所、育婴院、救护队、《仁爱》旬刊于广州。
    詹先生在潮汕善堂界影响最大一件事,就是牵头向民国政府申述,从而保存了潮汕善堂。
    1928年(民国17年)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发废除一切淫庙之命令,潮汕善堂也属废除之列,堂友闻之哗然,时由潮阳棉安善堂总理、汕头存心善堂董事詹天眼先生主持,假座汕头存心善堂召开潮汕各地善堂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公推詹先生为大会主席,结合当时民国政府内政部颁发废除的标准,列举潮汕善堂乃为弘扬宋大峰祖师慈善博爱精神而创办的正当福利组织,而非迷信机构,并由54个善堂(社)联名向当局上书请愿。越年2月9日获国民政府内政部核准,称“查本部前颁发神祠废存标准,存为尊崇先哲,破除迷信起见。拟呈大峰祖师善行各节,考之典籍,确有其人,综其生平善行劝化,为善不倦,实与各项淫祠神怪、庙祝之类不同。仰候另行广东省民政厅,转饬保护,以志景仰,而昭教劝。”潮汕善堂因此得以保存,并于同年刻成《祖师纪念碑》一式四块,分别立于潮阳和平报德堂、潮阳和平大峰墓前、潮阳棉安善堂和汕头存心善堂。“文革”期间,前二块被毁,后二块得以保存。近年,潮阳和平报德堂及潮阳和平大峰墓前两块《祖师纪念碑》已复制恢复。
    后来詹先生成为陈济棠的幕僚,这也扩大了他在潮汕的影响力。1929至1936年,被称作广东历史上的“陈济棠时代”。当时,陈济棠幕下有两大术士,詹天眼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是翁半玄。
    陈济棠出身于有着浓厚传统信仰色彩的家庭,他哥哥陈维周热衷风水、看相。民国初年,陈济棠从军校毕业后,到海南当训练员,后因故被撤差,流落海口,有合浦人林国佩资助他回广州的路费,之后从一个连长迅速高升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军长、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陈氏发达之后,秉持“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传统理念,将林国佩招到身边。林国佩与陈维周一起,召集各路术士讲求堪舆、风鉴之术,将汕头翁半玄、詹天眼等引荐给陈济棠,令陈氏十分满意,1934年得以当选省参议会议长。
    1934年9月,广东仁爱善堂在广州成立。陈济棠亲自出任仁爱善堂董事长,董事有广东省主席林云陔、“赌王”霍芝庭、“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以及第一集团军、广东省政府各要员。詹天眼担任董事副主任。1935年5月1日,詹天眼在广州电台演讲,报告善堂工作进展:已次第开办施医赠药,现有医生11人,每日来堂求诊者五六百人;得粤汉铁路赠与西华路大洋楼一座兴办育婴院,可容纳婴儿200名,很快将投入使用;将应元宫改作养老院,明年2月可交付使用。在半年时间内,善堂已参与赈济广东南路风灾、黄沙火灾、小北火灾,并修筑了雷州所属堤围等。詹天眼强调,善堂还有一重“宣化”任务,即“阐扬仁爱八德,劝导为善,转移风化”。这方面的计划,一是搜集先哲嘉言懿行,汇集编纂,印成丛书,同时并征集各类善书,作为赠送及阅览之用;二是出版刊物,建筑善书阅览处;三是组织宣讲团,赴各医院待诊室、监狱及其他公共场所,宣讲道德教育。
    当时,仁爱善堂开办费,主要由陈济棠、陈维周捐出;不足部分,由副董事长霍芝庭垫支。1935年2月善堂举行博物展览会,收入3万元;通过组织政要名流募捐队,向商界人士征求会员基金常费达6万多元。善堂开办初期的各项收入,合计达15万9千多元。
    1936年7月18日晚,陈济棠倒蒋失败,一家人赴港避风。在此前后,詹天眼等也相继赴港。莅港后,詹天眼经商之余,仍勤于著述,有多册著作行世。

(据存心善堂有关资料及网络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