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习练楷书 陶冶性情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郑生 时间:2009-05-21 Tag: 点击: 2

——老农民书法作者马增燿印象

  早在十余年前,笔者就曾萌发过采写他的念头。作为一个仅读过二年小学的他,从小就痴迷楷书艺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他的楷书艺术有了进一步地提高,楷书作品被报刊采用发表,有的参加书画展览,还有上百件分别被当地人士以及香港、泰国的亲戚友人所收藏。他,就是汕头市潮阳区书法协会会员、现年六十六岁的农民书法作者马增燿。
  马增燿于1943年4月2日(农历二月十七)出生在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中寨居委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世代以务农为生,祖辈中没有一人读过书。那么,究竟是什么动力驱使他迷恋楷书艺术呢?原来,这种动力来之他的祖父马云巢。马云巢没有正式进学堂念过书,他掌握的点滴知识是他小时候到外地帮亲戚带小孩时跟一位私塾先生学习而来的。那位不知姓名的私塾先生喜爱书法艺术,课余时间便研墨习练书法,马云巢耳濡目染,认真地跟着私塾先生习练起书法来。不久之后,马云巢辞别亲戚回到家乡种田。每当农闲时节或者晚上空闲时间,马云巢免不了要在自己的卧室研墨铺纸习练书法艺术,诸如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他均涉猎,虽谈不上有什么章法,但也写得像模像样,受到邻居们的好评。经过较长时间习练书法,马云巢便从中悟出了一些门道来。他认为,写书法必须专心致志,绝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写书法不但能怡情养性,而且还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呢。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当时年仅五岁的马增燿便在祖父的影响和指导下,开始习练起毛笔书法来。从那时候起,马增燿开始对毛笔书法有个粗浅的认识和了解。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马增燿仅念了二年小学便辍学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年时代的马增燿便到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跟着大人一样以劳动工分计算工值,凭工值分配粮食。但在那个年月里,一个少年劳力苦干一天仅有六分工,那点劳动所得实在难以糊口。从二十五岁起,马增燿便担任生产队的记工员,这一项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他十分喜爱记工员这份工种,以钢笔当毛笔,一笔一画地记着每一个社员的工分。对每个社员的姓名、每一笔工分,他都写得既工整又端正。二十年的记工员经历,为马增燿后来专事写楷书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多年的写字经历,使马增燿养成了淳朴、温和、厚道的性情,以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品质。字也写得较以前端正、得体,且也较有章法。辞去记工员之后,马增燿一有空闲时间,便研墨铺纸习练楷书,全身心地投入,站立习书,有时一站就是几个钟头。
  到了1997年以后,随着书写兴趣的提高,马增燿写得更加勤奋了,小楷、中楷成了他经常书写的字体,那些古文名句则成为他书写的主要题材,如《李龄答苏武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等。为了求证自己的书写水平如何,马增燿曾虚心向一位姓林的老书法家请教,得到其悉心的指点,随后顿觉自己的书写水平有所提高,字写得更得体,书写结构更趋合理。近几年来,向马增燿索取楷书作品者可谓络绎不绝。他总是笑呵呵地对前来索取字幅的人说道:“只要我写的字合你之意你就尽管拿去好了。”对于送出的楷书作品,他从不向人家索取任何报酬。
  尽管有不少人喜爱收藏、张挂马增燿的楷书作品,然而马增燿却丝毫没有沾沾自喜。他说:“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之所以酷爱书法艺术,是因为一直受到祖父的熏陶和影响。同时我也懂得:经常习练书法,能陶冶性情,能培养专注的敬业精神。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把字写下去,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多彩的一笔。” (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