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生
2011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二)上午上班后,我在单位一同事房间偶然翻阅2011年2月13日出版的《汕头日报》,无意间看到一则有关林立言先生逝世的讣告,得知林立言先生已于2011年2月12日零时不幸病逝。对此,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我不禁自言自语道:“林立言先生走得太突然了,几个月前他还驾驶一辆四轮电动车来我家看望我呢。一段时间没有联系,我以为他老人家还在整理他的有关音乐资料呢,可我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就这样走了,不禁令人伤心落泪哩……”
林立言先生1933年出生于潮阳县棉城镇兴归乡(今汕头市潮阳区文光街道兴归居委)一个普通家庭。小的时候,他的家与当时的戏院仅有一墙之隔,每逢演戏,他经常听到那锣鼓声、器乐声和演员的演唱声。而那锣鼓声则最令他感到兴奋和激动。因此,他10岁那年便开始拜师执槌学习司鼓、笛套等技艺,从此便与锣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拜高丁城、王帮豪、郑开创、林光、郑国瑞、许叙乐等先生为师,分别学习潮剧、汉剧司鼓和大笛、笛套古乐、大锣鼓、苏锣鼓、牌子等乐曲的吹奏法及相应的鼓点和锣鼓经的演奏技艺,从此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使他在整个演奏过程中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种乐器。
我与林立言先生相识于1998年夏天,当时我在《潮阳报》负责新闻采编工作。经人介绍,我认识并采访了林立言先生。林立言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为人热情、朴实厚道,热爱潮乐艺术胜过爱他的生命。记得当时我采写他的专访文章题目是《林立言的潮乐艺术情结》。随后,我曾多次采访过林立言先生。经过多次交往,我们成了忘年交、好朋友。有一点让我感到不好意思的是,他每次见到我都称呼我作“老郑”,对此,我心里感到不安,就对他说:“您比我年长近三十岁,是我的父辈,您这样称呼我我实在不敢当,您叫我的名字或者‘小郑’就行了。”可他听了我的话,却笑呵呵地解释道:“我称呼你作‘老郑’并没有错,这是我对你的尊称,这一称呼并不是以年纪大小而论。”听了他的解释,我依然感到于心不安哩。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音乐)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林立言先生几乎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他心爱的潮乐艺术事业。在长达近七十年的潮乐艺术生涯中,林立言先生为发掘、整理、继承、推广濒临失传的笛套音乐,精心培养新一代潮乐艺术人才倾注了不少心血,在潮乐界被传为佳话。
笛套音乐从唐代到明代,一直是宫廷音乐,现已成为潮乐中的一朵奇葩。林立言先生致力于发掘有代表性的笛套音乐,将其整理成曲谱送给曲友练习。在他和乐友的共同努力下,至今已整理的笛套音乐有《雁儿落》、《将军令》、《闾欢》、《灯楼》等20多首。其中,《灯楼》已被中央电视台的《音乐桥》所录制。
林立言先生在多年拜师学艺的过程中,能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自己那种大方、准确、刚柔相济的演奏风格。他能根据乐曲的形象、情感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发挥,或文雅稳健,或威猛凌厉。做到表演干净明确,自然得体。林立言先生还善于调动乐队的情绪,使之感情投入,配合默契。抑扬顿挫、徐疾快慢等均统一在鼓点之中。林立言先生可说是潮阳潮乐界承前启后的一位知名司鼓。
1996年年初,林立言先生创办了潮阳市震东购物城笛套锣鼓队,团结了一批笛套音乐艺人和笛套音乐爱好者。2000年6月22日,林立言先生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潮阳市潮声丝竹社。潮声丝竹社每逢周三、周六晚上开展排练活动,义务辅导他们学习古乐曲谱和大锣鼓、苏锣鼓等潮乐艺术的演奏技艺,积极培养青年潮乐艺术人才。林立言先生还分别指导了萧楚明、林瑞武等年轻一代笛套音乐爱好者学习司鼓和吹大笛。如今,他们已基本能独立司鼓、领奏,这无疑让人们看到了潮阳笛套音乐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林立言先生十分爱才荐贤,乐于助人。记得2002年9月份,林立言先生向我推介潮阳另一位潮乐艺人蔡衍生先生的笛子吹奏艺术,说他的“龙头凤尾指”的吹奏法很独特,值得一写。于是,我在林立言先生的陪同下前去采访蔡衍生先生。随后,我采写的人物专访《潮乐艺人蔡衍生》一文分别发表在《潮阳报》和《汕头都市报》上。文章一见报,我便立即给林立言先生打电话告知这一消息。林立言先生听后非常高兴,代表蔡衍生先生向我表示感谢。
2003年国庆节,林立言先生率领潮声丝竹社笛套乐队代表潮阳区赴汕头市参加“第二届汕头国际民间音乐花会”,该乐队以其精湛、娴熟的演奏技艺分别夺得一个集体奖(潮声丝竹社笛套乐队荣获潮阳笛套苏锣鼓演奏特别金奖)、四个个人奖(其中林立言先生荣获潮州锣鼓乐薪传奖、林仲伟和姚志强先生分别荣获最佳领奏奖、姚楚武先生荣获司鼓演奏奖),多家报刊和电视台争相对潮声丝竹社在这次音乐花会上所取得的成绩予以报道。
十多年来,中央、省、市、区电视台多次莅临林立言先生创办的潮声丝竹社进行专题采访拍摄社员们开展潮阳笛套音乐的演奏活动;《南方日报》、《汕头特区晚报》、《汕头特区晚报》《广州潮讯》、《音乐周报》、《潮阳报》、《潮阳风》等报刊经常刊登我采写林立言先生的专访文章,以及由他创办的潮声丝竹社开展潮阳笛套音乐演奏活动的有关情况;中央音乐学院刘德海教授、星海音乐学院陈天国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吕梅丝教授等也多次前来与林立言先生进行艺术交流、观看潮声丝竹社的演奏并作具体指导。
遗憾的是,林立言先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曾几次上广州动过手术。因此,他感觉到身体大不如从前了,走路时很容易疲劳,说话也有点喘气。去年九月份的一天上午,他从朋友口中得知我身体不好,便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来我家看望我。我听后便婉言辞谢道:“您老人家身体也不好,还是我去看望您吧。”谁知他却非要来看望我不可。盛情难却,我只得在家等候他。大约十分钟后,林立言先生遂驾驶那辆电动车来到我家楼下,我急忙起身下楼去搀扶他登上二楼我家客厅,并热情地扶着他在沙发上坐下来休息片刻。林立言先生此举,实在令我感动。在座谈时,他向我透露了一个隐藏在他心里多年的愿望:他想在有生之年将多位记者采写他的文章以及他本人整理的有关潮乐方面的资料整理汇编成书,将来交由出版社出版,以此作为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精神财富。因此,他曾担心自己难以完成此项工作。我安慰他道:“您不要操之过急,应慢慢来,每天能完成多少算多少,相信能完成书稿的整理工作的,到时书出版了请送二本供我收藏吧。”林立言先生喘着粗气说:“我尽量努力吧,书若能出版,到时我打电话给你。”告别时,我们互道珍重。真没想到,这竟是我与林立言先生最后的一次见面。
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潮州音乐人物传略》一书收编了林立言先生的传略,对他的艺术生涯及其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给予较高的评价。林立言先生的逝世,可说是潮汕潮乐事业的一大损失。
为悼念林立言先生,寄托我的哀思,我特意撰写了一副挽联,愿他在天堂继续弘扬他毕生钟爱的潮乐艺术。上联是:立道立德立志弘扬潮乐;下联是:言真言诚言和启发后人。横批是:千古流芳。
尊敬的林立言先生,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