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潮阳籍“抗战胜利勋章”获得者马立三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陈荆淮 时间:2011-04-29 Tag: 点击: 2

陈荆淮
  立三,字谷生,潮阳县和平下寨乡人。生于1878年8月28日(清光绪四年八月一日)。祖父耿衍以渔业起家,饶于资。马立三初启蒙于其父设立的“集益轩”私塾,继就读于“乐善轩”国家馆。1893年,与堂弟有恒(字练仙)合聘名儒史君实为教师,改乐善轩为“知新学堂”。越年,与堂兄有略(字星曹)、族叔夔友等策划扩充学堂,得伯父瑞阁(字银化)出资赞助,遂将知新学堂改办为“养元小学堂”,向社会开放。1901年,潮汕发生疠疫,死亡枕藉,马立三倡组临时救灾处,收殓弃尸、施医赠药、清洁环境。疫平,复将各方所捐赠救灾余款悉数交“崇德善堂”。又发起筹资招募壮丁,从事守望相助,维护治安,为里人所称道。时其祖叔达卿于台湾经营农场,应邀赴台任农场场长。五年后回乡时携台湾优良蔗种“白蔗”种播于潮汕各地。

  目睹清朝腐败没落,马立三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在高巢桐、田伯良的介绍下,认识了革命党人——汕头华美洋行买办梁冠三(字金鳌,美国籍香山人),于是由梁冠三引领,偕祖叔马希乐及希乐子贞勋同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1月10 日,梁冠三率领麾下人马在汕头率先起事响应,各路革命党人随之而起,汕头宣告光复。是役,马立三曾手擎大旗,冲进犹豫观望的清汕头水巡局,晓以大义,促使水巡局巡警携械投城,其勇气为人所称颂。

  潮汕光复后,政局动荡,1912年3月,惠州第一军司令林激真率所部2000余人进军汕头,扎于潮阳码头。潮汕安抚使陈宏萼则派兵据守,拒绝林部进汕。马立三认为革命党人不应相残,又为免地方遭受战火涂炭,遂夤夜赴潮阳,请名绅姚士洲及老同盟会员组成的“翼政社”诸要人召开会议,推派人前往劝阻林军,自己则即返汕请陈宏萼暂行撤兵,以谈判解决问题。然双方互不相让,战事仍起。马立三愤而离汕赴穗。目睹昔日的革命党人争权夺利的情形,马立三大感失望。于是与郑子骏、罗云阶等结伴前往新加坡,于吧哩文礁创设“新华书报社”,又创办“新华学校”,培养华侨子弟。又闻孙中山准备发动北伐,率先变卖不动产以倡,号召华侨捐资支援,为广东革命政府募集了一笔巨款。中国国民党双溪大年分部及支部成立,获逃为执行委员。1928年再选为国民党吉打邦直属总支部主委,并被聘为国民政府海陆空总司令部咨议。1931年8月回国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任内曾就有关社会问题提出不少建议案,如“货币统制”、“地方自治方案”、“减征粤米入口税”等,均被采纳实施。1933年,当选为吉打邦直属总支部出席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36年,西南事变平息后,国民政府以潮汕是南洋华侨主要出生地,是全国侨务的重点为由,派马立三回汕头兼任汕头市侨务局局长。任局长期间,马立三曾为侨胞做了一些实事。如出面维护侨胞权益,辅导华侨子弟回国升学,鼓励侨商回国投资及贸易等。1938年3月,赴武昌出席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粤,以对日抗战必须坚持持久战,持久战则必须厚培后方实力为由辞去汕头侨务局长兼职,专于后方发动组织民众自卫队,提倡冬耕,并请各地方政府禁止把番薯磨制成薯粉,自设工场,示范晒薯干作抗战储备粮。又在闽粤赣边区司令香翰屏的支持下,创办临时治疗所,组织弹伤救护队,采用民间中药治疗弹伤方法及药品,以解决战时医药缺乏的困难。

  1945年5月,赴重庆出席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因病滞渝。不久,日本投降,随国民政府返都南京。旋回潮阳休养。1948年6月16日,于获“抗战胜利勋章”时去世。

    (主要参考资料:《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职官人物志》、余健中的《马立三先生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