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人物风采>

陈元增及其香炉制作工艺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际云 时间:2016-03-30 Tag: 点击: 2

际云

    香炉制作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精湛的制作艺术和研究价值。目前,从事此项工作的艺人已日渐式微,许多工艺程序也濒临失传,年轻人从事此项工作更是寥若晨星。然而,在潮阳,还有一位年轻人,依然在坚守看这份工作,他就是陈元增。

    年过不惑的陈元增,从父辈手中接过香炉制作衣钵已十余年了。年纪虽然不多,但对香炉制作的历史十分熟悉。据介绍,中国香炉大概始于汉代,那时因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礼佛有焚香之举,乃制香炉,中国可说是香炉的鼻祖。旧时香炉有铜铸的,也有陶制的,在炉中点燃香料,青烟在盖的孔洞中袅袅飘出,香气四溢,既能通神明,又能爽身心,且能驱蚊虫。而明代的宣德香炉,便是香炉发展的高峰,其选料之精,可谓是历史铜制品中的极端。宣德炉铸造后珠光宝气,晶莹温润,已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名器,是中国古典工艺美术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完美结合的永恒艺术杰作。

    陈元增说,旧时铜香炉制作,最常用的是沙铸,用专用的红沙、木头模具。其工艺流程先根据要求造好模型,再用红沙将模型分半造模,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做出另一半的,等两个半型的模具干后,对齐紧扣后倒进铜水。还有精工一点的香炉是失蜡铸造,是先用一个橡胶模做出蜡模的形状,在经过很多繁琐的环节,最后入窑使蜡融化流出,形成空腔,再倒入铜水。两者方法,在倒入铜水后就是冷却定型,然后去皮修正就成功了。随着科学的发达,现在已经采用树脂沙精铸了,像天后宝鼎就是树脂沙精铸的。

    陈元增还带笔者观看了他制作的潮阳和平下宫天后古庙妈祖广场天后宝鼎。该鼎重量超5吨,是目前潮汕地区罕见的青铜鼎。一肚两耳三足,肚中间有吉祥图案,并有铭文、乩童、芳名、单位名、理事长名等;两耳中间有孔,并刻有吉祥图案;三足有吉祥浮雕。总高2.015米。其中口径1.68米,脚至炉底68厘米,炉底至炉沿1米,炉沿至炉耳顶33.5厘米。宝鼎制作这些数字,还深有寄意呢:总高2.015米,寓意2015年妈祖广场建成;口径1.68米,是祈求合境信众“一路发”;脚至炉底68厘米,是寄意诚捐宝鼎者“顺遂发达”;炉底至炉沿1米,是寓意“天人合一”;炉沿至炉耳顶33.5厘米,是祝福妈祖信众“生生有福缘”。

    笔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天后宝鼎配置八角型石托座(青石雕),既充分显示传统特色,又体现时代特征。鼎圆座八角,八卦阴阳融会贯通,造型古朴凝重,坚实雄伟,气势宏大。陈元增颇有深意地说,在设计这尊宝鼎时,我的理念是要宝鼎象征着下宫天后古庙的妈祖事业,不断稳实地发展,从此走向鼎新鼎盛。同时祈望下宫妈祖更加威灵显赫,更加深得民众信仰,在潮阳乃至潮汕更富有影响力。

    目前,陈元增拥有一家作坊,主要铸造大型佛像和各种造型铜雕工艺品,包括寺庙用大型佛像、铜钟、香炉、铜鼎、动物铜雕、人物铜雕,及各种红、黄、青铜工艺品铸造,产品规格、品种齐全。陈元增表示,他有决心要继续传承香炉等民俗用品的制作技艺,让潮汕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