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忆恩师郭迪平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周文广 时间:2009-05-21 Tag: 点击: 2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语文老师郭迪平在教室里的二条通道及左右二个门之间,一边不停地有节奏地摇晃脑袋,慢慢地走动着,一边用他低沉略带悲怆的声音,一字一板地朗诵着有名的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并详细地解释诗的内容。他的个子不大,圆脸,带着中度近视眼镜,四十岁左右,过早地在脸上浮现不少皱纹。他那侃侃而谈的声调深深地吸引着全班的同学,我们静静地听着郭迪平老师旁若无人、滔滔不绝地吟诵着、讲解着,他被那诗中主角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所感染着,并把这感染力扩散到我们这些听讲者中。
  在那个政治气氛浓烈的年代里,只有革命的口号,只有干巴巴的“高、大、全”文学艺术形象,能亲听郭迪平老师充满激情的教课,那是很难得的。我们一上“潮阳高级中学”读书,就传闻着他教课的精彩与生动,令人神往,刚才所描述的是1965年底我们于高三上语文课时的事。一晃四十二年过去了,一想起往事,郭迪平老师的音容宛在,他教课的情节历历在目。文革期间复课闹革命,那时他重操教鞭,教授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也教得极其精彩生动,他极力推崇毛泽东这首词的艺术性及思想境界,称为古今第一诗文。他教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时,当念到“白云山头云欲立”,他两手平放向上至胸前,双足跟蹬起,足尖着地,一个人平地骤然高出十多公分;当念到“白云山下呼声急”时,两手一摊,足跟着地,全身放下,他就像一位演员一样手舞足蹈地尽情地用语言和动作演绎出情感来,他自己也如醉如痴地陶醉于诗文之中。
  一读到毛泽东诗词里丰富的典故,他立即就把该典故在古文里的那一章节,滔滔不绝地倾倒出来,使得我们这些在文革中乱哄哄地说了许多极左话,写了许多极左批判文章的人听得目瞪口呆,郭迪平老师借着教毛泽东诗词的红招牌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这届学生搭上末班车,能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滋养。
  在极左路线时期,教学是有些出轨的,那时的实践被错误地认为参加生产劳动,他在上课期间率先带我们到曲水流游览。曲水流摩崖石刻很多,风景点不少,他逐一地介绍,说得美妙动听,使我们平添游兴。他又谈及潮阳失陷时,曲水流遭到日寇的洗劫,文物古迹折毁殆尽,及时地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回来他命题叫我们各写一篇曲水流的游记。
  能得到郭迪平老师教课是有幸的,我还记得在那思想禁锢时期,在一次课堂上,他不知什么原因,居然发表一通与时俗不同的高见,他说一个人的内才与外才是统一的,不可能只有内才没有外才(口才),也不可能只有外才(口才)没有内才,这种说法至今记忆犹新,在接触社会中确实也是如此。
  郭迪平老师出生于潮阳县,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刚解放,他才二十来岁就任潮阳二中校长,当他春风得意、一帆风顺正准备为潮阳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时,于1958年,不可抗拒地遭受到反右斗争的迫害,被错误地划为极右派,至文革时头上还戴着高高的右派帽子,待遇与处境是可想而知的,文革一来,当然首当其冲受到极大的冲击。
  他沉默寡言,在复课教学时,他又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中,在政治统帅一切的日子里,想方设法地教好学生文化课,但是他努力的效果还是有限度的。
  时至“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郭迪平老师迎来了命运转机的春天,不当的处理得到彻底的改正,并被授以重任到关埠中学担任校长。廉颇老矣!但他仍努力尽职干了十年左右,直至离休,参加社会活动,写写文章、书法,安度晚年。2000年10月,潮汕才子郭迪平老师溘然谢世。然而,他那种身处逆境,依然为人师表,侮人不倦,才华四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周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