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柏
近年, 民间对赤寮(谷饶)祭社所祭拜的主体颇有争议, 有的说是祭拜北宋大将狄青平南蛮侬智高阵亡将士, 有的说是祭拜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阵亡将士, 可谓莫衷一是。
最近翻读张大刚先生编著的《赤寮见闻录》(2001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祭社楹联》一章收入编著者收集的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2副对联, 这些联大致是歌颂了一种忠精报国的精神。里面有两副联提到了“宋武襄”:
其一
宋武襄功勋盖世, 英名垂青史
都贵山万民景仰, 香火续千秋
其二
为国杀贼, 宋武襄英名垂竹帛
成仁取义, 都贵山湮祀及千秋
两联中提到的“宋武襄”, 便是北宋大将狄青。
据有关史料载: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干嘉佑二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北宋大将。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夏国。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土兵夺关斩将,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宋夏战争中,狄青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由于狄青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皇佑四年(1052年)六月,任枢密副使。
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宋仁宗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
狄青受命之后,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处死了陈曙等不听号分之人,使军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从各地调拨、屯集了大批的粮草。侬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在近期内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而狄青却乘敌不备,突然把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自己亲率先军火速出击,一举夺得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形,接着命令一部分军队从正面进攻。他执掌战旗率领骑兵,分左右两翼,绕道其后,前后夹攻,一战而胜......
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他屡受猜忌, 许多朝官奏他居功自傲,怀有异心。嘉佑元年(1056年)八月,仅作了4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出知陈州,离开了京师。不到半年,发病郁郁而死。
狄青生前,被视为朝廷的眼中钉,必欲拔之而后快,他含冤而死,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帝发哀,赠中令,谥武襄”。
另外, 联中的“都贵山”是“贵山都”的倒装表述法。贵山都是旧时区域名称, 大概相当于现在小北山脚的铜盂、贵屿、谷饶一带乡镇。
由此可见, 旧时民间还是将祭拜北宋大将狄青平南蛮侬智高阵亡将士作为祭拜的主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