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来了。“老师:书,充满潮汕特色……创作吃力,何苦?”这是谈论我的《沉重的脚步》。
读者热心, 我激动了,想对朋友说。这是凭点文学兴趣……
2001年一天出远门,车上邻座一位姑娘,清纯忧郁。尽管陌生,长途孤旅邻座也成了旅伴。言谈中,她要到深圳寻找工作,感觉人海茫茫,为未来担心;初离家远去,恋亲依依的惆怅无法释放。
她原在家乡的织品工厂打工。是香港女老板到内地经营的,付托其内侄管理。受委托的人人格鄙薄,资金任意挪用,原料随便偷卖。为了数额平衡,在内地买另类的绒纱填充,材料混杂,产品质量下降,客户反感。女老板把老公派到内地工厂勘查、监督。内侄关心姑丈单身寂寞,殷勤地三天陪上酒楼,周末寻找歌舞。钦差“老公”在一半清醒一半醉中过日。客户失去信心,工厂停工了。女老板苦笑过后放声大哭: “是自己傻,不认识内侄的面目,却自作多情相信他的嘴……我扩建厂房是在香港贷款的,他以为我大发了。天呀!贷款无法还,失去诚信了!后半生怎么办?”
车厢中听众无不唏嘘。素不相识的人也产生共鸣了。
你言我语,市情、乡情、人情、世情……车厢流动着歌曲:
……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的路是那么漫长……
我禁不住要想:女老板负债投资为了内侄一家生活依靠,内侄却不顾姑母后半生的死活;社会无奇不有!我的心随着车轮从古远滚回眼前。
我们生活的这片冬天不冰冻、夏天多台风的土地,自晋朝以来,子民们一千多年都是唱着古老渔耕的歌谣 …… 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开口言利被嘲为“小气”; 唐朝宪宗年间(公元806~820),韩愈到潮州之后, “文振八代之兴”。兴学育才,启发愚昧崇尚孔子。从此,‘非礼勿为’成了人际间的清规戒律。忠、义、廉、信……成为群众思想的经纬;温、良、恭、谦、让……是庭训的法规。世袭相承,凝成群众的智慧,鞭策着群众自爱,自尊,自立,自强的心灵,创造潮汕历史辉煌的文明。到了公元1966~1976(文化大革命),儒家的老板孔子和他的观点在十年“文革”中被抛弃了。
1980年起, 闭关自守三十年的国门敞开。粤东地区跟着深圳、厦门一起苏醒活跃了……
外资、外商、境外文化涌入,农村出现外商投资热潮 …… 广袤的田野涌现高楼大厦,工厂、公司如雨后春笋。这片土地不再单纯用于种植,“农民种田”的传统观点转变了。 沿海的城镇、 村寨奔驰着港、澳、台外商老板小车;马路、巷道飘荡着南腔北调的欢声笑语。星级宾馆,贵族学校,歌舞中心,经济繁荣空前。不像香港但香港人却到这里寻找乐趣。 空气流传的是“商品观念,经济效益,市场效应”的风。急功近利没有谁视为小人意识了。
市场经济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现实金钱效能左右人们的心态。财与德在道德这架天平上出现倾斜 ……重财轻德的意识不再引起大惊小怪。
纵观古今,谁都在为名利而忙碌、竞争。竞争志在必得。阴谋、阳谋是经营者的思路。如果没有公德准则让人们遵循什么叫社会秩序? 没有自觉以道德限制的思想成野蛮的意识。(马庆浩)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