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当年红色交通情报站 彭氏祖祠有故事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小元 亨渠 际云 文/摄 时间:2012-12-23 Tag: 点击: 2

小元  亨渠  际云 文/摄

    或许你不知道吧,在潮阳区贵屿的龙港村,有一个当年红色交通情报站——彭氏祖祠。它掩蔽在闹市中,不留心时人们可能不会注意的,但在潮汕的红色革命史上,这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点。在5年的时间里,它成为潮汕、潮阳地下革命者及武工队的落脚点,罗天、曾广、刘大夫(钟震)等领导同志都曾到过这里,它出色地完成了党的各项任务。当年曾在此开展革命工作的老同志李习楷后来有诗回忆说,“战争年代情通站,肩挑重担险不惊。情报传来速递送,物资军用急运行。过往人员殷勤待,安全温饱两关情。龙港儿女勇拼搏,业绩昭然留美名。”诗十分真实反映了红色交通情报站的历史功绩。如今这当年为革命做出了贡献的地方,却依然存在,作为一处革命旧址,教育和鼓舞着成千上万后人。
    走进彭氏祖祠,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它的格局虽经过了修缮,却还是保留了旧貌,与我们常常见过的潮汕不少宗祠,并没有什么不同,也不很宽大,只是因为有一帮老同志的精心看护,它显得整洁,更加的庄严肃穆。
    走进彭氏祖祠这革命旧址,风云激荡,我们透过了当下的平静去感受历史的不平常,仿佛感受到当年革命志士们为抵御外侮,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对每一个后来者,彭氏祖祠存在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历史的,更具有当下的意义,它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也可以激励我们贯彻十八大精神,沿着革命先辈的脚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岁月里去奋发图强。

 

     工作出色的龙港党组织

    龙港村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早在1942年还是抗日烽火连天之际,中共潮阳县委就派彭笃民、林佩珍、詹佩华三位同志到龙港村开展工作,培养并吸收了彭承运等一批进步青年参加革命,为后来龙港的建立党组织奠定了基础。1945年春天,龙港党支部成立了,当时该村有10名党员,彭承运担任支部书记,同时成立了红色交通情报站,由彭承运、林佩珍负责。从此,这个红色交通情报站开始了它在潮汕红色革命中轰轰烈烈的历史篇章。
    从1945年到新中国成立,虽仅5年时间,却是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这两个革命阶段,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也是十分艰苦的岁月。不少动人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
    彭承运生活异常艰窘,住房条件也极差,12口人仅5分耕地,住17平方米的“插山房”。但为了党的工作,他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投入,千方百计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自己省吃俭用,甚至让妻子回娘家去求援,却确保了过往同志都能吃得好、睡得好,——这就是李习楷所言的“过往人员殷勤待,安全温饱两关情”了。为方便工作,彭承运培养十四岁的侄儿彭绍衡为交通员,让这机警少年变换各种身份,利用自己年龄不引人注目的优势带送情报,——这就是“情报传来速递送”了。而解放前夕,时任潮阳县委书记的刘大夫(钟震)同志急于把一批胜利品——一担伪币转移。越是黎明前越是黑暗,当时敌人的疯狂可想而知,这是出生入死的危险,但彭承运还是动员有身孕的二嫂欧瑞兰扮成挑夫去执行任务,——所谓“物资军用急运行”呀。后来,任务完成了,欧瑞兰却因劳累及紧张而流产。
    1948年5月,潮阳武工队袭击西胪内輋、华阳两个伪公所。战斗之前,二十多员武工队就隐蔽在交通情报站里,彭承运夫妇发动村里党员,不但管同志们吃好,休息好,还为同志们放哨、帮忙运送物品,有力地配合了战斗。结果,此次打了一个漂亮仗,缴获一大批枪支、弹药,击毙了恶霸郑志壬,达到了鼓舞群众,也威慑敌人的效果。1949年春,龙港党组织又积极配合小北山武工队,发动群众,打开了国民党上练乡仙马谷仓,把其中藏谷两千多石搬运干净,既救民于水火,又打击了敌人。
    龙港党组织及红色交通情报站的动人故事,是不胜枚举的,以上的小故事不过其中之一二;还有更多的故事,限于篇幅,这里也不想去一一罗列,这些故事无不显示了以彭承运为代表的龙港党组织同志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了伟大的人民解放事业与敌人斗智斗勇,出色地开展工作,历史是不会忘记这些有名和无名的革命英雄的。

 

    革命精神激励后人

    先辈的革命精神激励当今的龙港村人,改革开放给龙港村带来了蓬勃生机,这革命老区的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工农业都有喜人的成绩,人民安居乐业,村居繁荣,有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还投资150万元,建成了一座占地30亩的农民公园。龙港村已实现“村道水泥化”、“饮水自来水化”,“供电正常化”、“校舍楼房化”、“公厕无害化”,成了“广东省生态示范村”。
    如今不少革命老人都已淡出历史,但活着的老同志仍十分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在他们的努力下,这当年的红色交通情报站旧址已成为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镇关工委所在地。老同志们以革命精神激励后人,经常应邀到各中小学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编印反映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的书籍,以此鼓舞人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已85岁的彭承显老人,十几岁就投身革命,几十年矢志不渝,如今却还是不知老之已至,仍然十分热情地做着革命传统的教育工作。他说,让革命精神永远传下去,让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能够为下一代人所熟知,这是我作为一个后死者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