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朝花夕拾>

难忘那次人生经历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郑生 时间:2013-07-18 Tag: 点击: 2

三十年前的一天,我从故乡潮阳乘坐长途客车前往广州,又从广州乘坐火车到广西柳州,再从广西柳州到广西桂林,旅途中经受了许多酸甜苦辣,其中那惊险的一幕幕至今仍然令我提心吊胆、不寒而栗哩,好像此事就发生在昨天似的。那是我经历的一次最为艰苦的人生之旅呢。

记得1984年11月12日,我忽然接到来自广西柳州市文联“柳絮文学函授院”寄来的一封信。我立即将信封拆开来,拿出一张打印的字条,标题是“柳絮文学函授院”参加笔会邀请函,内文大意是这样的:“郑生同志:你积极参加由广西柳州市文联《柳絮》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柳絮文学函授院文学创作函授”学习,创作勤奋,成绩优异。根据你的辅导老师蒙智扉同志的推荐,经函授院研究决定,邀请你于1984年11月18日前自行前往桂林市桂林饭店参加本次笔会,时间共七天。会议重要,希勿缺席。”

接到这封邀请函之后,我顿时感到很兴奋。心想,近一年来刻苦学习文学创作终于有了收获。

我是1984年春报名参加由广西柳州市文联《柳絮》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柳絮文学函授院文学创作函授”学习的。在此期间,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散文、小说、诗歌、童话、寓言等体裁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创作实践中。我先后创作了多篇(首)小说、散文、诗歌,并将其邮寄给我的辅导老师林杉、蒙智扉等评阅。我的每次习作都得到他们的悉心指点,两位辅导老师都说我进步很快。1984年11月18日,“柳絮文学函授院”决定举办第二届文学创作笔会,邀请全国各地四十多位优秀学员前往桂林市桂林饭店前往参加。我就是这四十多名优秀学员其中之一。

接到“柳絮文学函授院”寄来的参加笔会邀请函之后,我精心创作了几篇散文及故事作品,准备到时带到笔会上进行修改;还认真准备了一包行李及一笔旅差费用。1984年11月15日早上,我背着一包行李,提前三天的时间来到潮阳县城汽车站购买了一张从县城汽车总站开往广州汽车总站的客车票。等到达广州之后,再乘坐火车前往广西柳州市,想先参观一下《柳絮》杂志社和“柳絮文学函授院”,到时再跟辅导老师他们一起前往桂林饭店。当天早上七点整,我按照车站广播员的提示,带着行李登上了一辆车牌号码是粤D3069的长途客车。当时这辆四十二座位的客车坐了包括我在内的三十八位乘客。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我乘坐的这辆客车朝着广汕公路广州方向颠簸摇摆地向前慢慢行驶。大约行驶了四个小时之后,这辆客车开至海丰县鲘门车站时停了下来。此时,一位司乘人员对我们说道:“大家都下车吧,在这里休息十分钟。请大家不要走远。”

我跟众乘客陆续地下了车,走进车站餐厅吃了一碗米粉当作午餐,然后又走出餐厅,在车站门口随便踱步,并不敢走远。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到了,那位司乘人员又前来催出大家道:“休息时间已到,请乘客们按时上车吧,我们继续向广州方向赶路。”

我与众乘客又陆续上了客车。那位司乘人员遂清点了车厢里的旅客人数,乘客全部到齐。司机便启动了发动机,客车便“呼呼呼”地朝着广州的方向颠颠簸簸地驶去。客车又经过近五个钟头的行驶,来到增城汽车站。此时,那位司乘人员又对众乘客说道:“咱们在这里继续休息十分钟,然后再赶路,下午五点十分左右就能达到广州汽车总站了。”我跟众乘客又一次下客车休息。此刻将近下午四点了,太阳已逐渐西斜了。我径直朝增城汽车站的厕所走去,匆匆解完手之后,我又在厕所附近散起步来。大约六七分钟之后,我并没有听到那位司乘人员催促乘客上车和主动清点乘客人数的声音。顿时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便立即来到刚才那辆客车停靠的地方准备上车时,谁知那辆粤D3069的客车却已经不知去向了。此刻已到了冬季,天气比较寒冷,但我却吓出了一身冷汗!我的行李可在那辆车厢里呀,要是找不到那辆客车那我就算完了。幸亏我留有一手,出门时,我把一张身份的证明和一笔旅差随身带着。要不然,那我的麻烦可就更大了。哎呀!此时天色将近黄昏了,我该怎么办呢?我在增城汽车站急得直跺脚。

然而,光着急是没有用的。我遂急中生智,急忙赶到大路边,见前面不远处一辆国产“嘉陵牌”摩托车向我站立的方向驶来,我急忙将他拦住了。那位摩托车工友看上去大约五十岁,他忙将车子停了下来,对我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大哥,我刚才乘坐一辆从潮阳开往广州汽车总站的客车,在增城车站休息了片刻之后准备上车,谁知那辆客车却把我丢下了。我的行李还在那辆车上,请大哥你帮帮忙,搭载我去追赶那辆车吧!”我急得声音有点颤抖地说道。

“你记住那辆车的车牌号码了吗?”那位摩托车工友问道。

“我记得,车牌号码是粤D3069。”我答道。

“增城距离广州市区起码有十七八公里的路程,要追赶那辆客车起码要花一个小时左右。” 那位摩托车工友说道。

“还有这么远的路程哪。”我应答道。

“这样吧,你给五块钱,我拉你去追赶那辆车。行吗?”那位摩托车工友说道。

“行!”我急忙答道,心里暗暗庆幸在半途上竟然遇上了这个贵人。

一路上,我一直在催促那位摩托车工友尽量把车速开快点。可那位摩托车工友却不时在提醒我:“老弟,安全第一。我的车速已经是七十公里了,开得太快会出事的。”

听了他的话,我觉得有道理,也就不敢在催促他开快车了。经过大约二十分钟的向前追赶,那位工友好不容易把我安全送到广州汽车总站前面不足十米处。我眼睛一亮,那辆粤D3069客车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急忙谢过那位摩托车工友,下车去追赶那辆客车即将靠站的客车。不一会儿,那辆客车便在车站里停了下来准备下客。我忙赶上前去,登上了粤D3069客车的车厢,不好气地指着那位司乘人员骂道:

“你真缺德,休息时间十分钟还未到,你也没有提醒我上车就匆匆地跑了。幸亏我记住了车牌号码,要不然,到哪里去找你们要回我的行李呢?!”

谁知那位司乘人员听了我的叙述,满脸无奈地答道:“真不好意思,这完全是一场误会。我不知道你没在这辆车上呀!”

我终于领到了失而复得的行李,顿时紧张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我背着拿包行李,来到广州火车站售票窗口排队准备购买车票时,只见一个年轻人挤到我的身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摞面额十元的新人民币,装着笑脸说要送钱给我花。他的身边还站着几个同伙。我一看就知道来者不善,可能是专来火车站售票窗口找别人麻烦的。我遂镇静地对那个年轻人说道:“我不敢要你的钱。”那个家伙随口便骂了我一句:“白白的钱你不敢要,你真傻!”说罢与其他的同伙挤到别处去了。

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继续在售票窗口排队,好不容易才买到了一张当夜十点二十分从广州开往湖南衡阳再往广西柳州的火车票。此时时间还早,我便来到广州火车站附近一个小卖部,买了几个奶油面包当作晚餐。为了贪图省钱和方便,我当夜在火车站大门口的走廊里将就着闭目休息了大约三个钟头。就在我上火车的半个钟头前,我忽然憋得慌,急着想上火车站的厕所里大小便一番。谁知厕所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当我快憋不住时,一个中年人见我戴着眼镜,像是学生模样,便让给我先方便。我忙向那位中年人连声道谢。把大小便拉干净之后,我舒服得实在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呢。

当夜十点十分左右,我背着行李,提前登上了那列火车。上了火车之后,我才知道我乘坐的是一列普通快车。几个小时之后,我乘坐的这趟列车抵达湖南衡阳车站之后,却莫名其妙地被赶下了那趟列车,转上了一趟途经广西柳州的普通快车。由于湖南衡阳火车站是个中转站,改乘开往柳州站的乘客特别的多。我急忙用力挤上了那趟列车,由于没有座位,我不得不跟其他乘客拥挤在车厢里,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我用力抱紧那个行李包,靠在车厢旁勉强坐下了来。经过一夜一天的颠簸跋涉,我才算平安到达柳州市火车北站。令人糟糕的是,我的行李包在火车车厢里被挤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里面的衣物老是要掉出来。我只得用一手提着行李包带,一手抓住裂开的口子。就这样,我一路上跌跌撞撞地来到柳江饭店办理了住宿手续,又匆匆吃了几口奶油面包当点心之后,迫不及待地关门睡觉了。

1984年11月17日上午,我背着那个裂开了的行李包来到柳州街头,找到一个做手工活的小老头,花了一元钱请他帮我把裂开的行李包订紧了。随后,我与两位先期达到的来自四川重庆的龚毅和来自湖北兴山的蔡兴两位同学在柳江饭店相遇了。我们在一起叙谈了一会儿之后,便决定结伴前往柳州市刘三姐的故乡鱼峰山公园、柳侯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参观、浏览。柳州市的这些旅游景点充满传奇色彩,游览观光之后给人留下许多遐想。随后,我们乘车一同前往柳州市文联《柳絮》杂志社和“柳絮文学函授院”参观,与我们各自的辅导老师见面座谈一番。

经过与辅导老师的座谈,我对《柳絮》杂志社和“柳絮文学函授院”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该函授院可谓开创了我国文学创作函授的先河,用信函的方式解答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碰到的各种创作疑问,还将其中一些学员的优秀习作推荐给《柳絮》杂志或者柳州的其他报刊发表,让学员们从中得到创作锻炼。因此,当时全国各地有数以千计的文学爱好者报名参加了“柳絮文学函授院”的学习。

1984年11月17日下午,我们几位同学便与“柳絮文学函授院”的辅导老师们一起乘坐一辆大巴车前往桂林饭店去了。到了桂林饭店,我办理了报告手续和入宿的手续。那天下午,我在桂林市街头散步,幸遇了一位来自粤东饶平县山区的学员名叫陆利平,他刚好与我参加同一期的文学函授学习,又刚好应邀前来参加那一次文学笔会的。

在桂林参加笔会期间,我聚精会神地聆听了辅导老师们那生动、精彩的讲课,并对自己带去的几篇习作进行了认真修改,然后交给我的辅导老师评阅。那次笔会,我的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被留用,不久之后辅导老师推荐发表在《柳絮文学函授院院刊》上。在桂林市参加笔会期间,我先后参观、游览了象鼻山、漓江、七星岩、芦笛岩、阳朔等著名旅游景点,真是大开眼界,同时感到十分过瘾哩。桂林的旅游景点给人一种清丽、秀逸、奇趣的感觉。实在令人流连忘返呢。

1984年11月24日下午,也即是笔会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参加笔会的近五十名师生进行合影留念,接着,我们一行在饭店一个中型餐厅会餐,庆祝那一次举办的笔会取得圆满成功。自从那次“桂林笔会”之后,我便一直默默地在文学创作这条羊肠小道上慢慢前行,前行……

眨眼间,三十年时光过去了,那一年的那段人生经历,让我读到了许多从书本上难以读到的东西,它的确让我受益终生。(郑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