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艺术丛谈>

发挥特色文化优势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陈振通 时间:2009-05-22 Tag: 点击: 2

——关于定期举办“潮阳民间艺术节”初探

  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潮阳文化积淀格外深厚,民间艺术特别优秀,尤其是“三大文化瑰宝”——英歌舞、剪纸和笛套音乐,由于其杰出的价值、鲜明的特色和特殊的作用,去年经国务院批准,全部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这是潮阳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因而,从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开拓创新,定期举办“潮阳民间艺术节”,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建设一个“凝心聚力、激发热情、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平台,无疑对潮阳乃至汕头的崛起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是一种正确的举措和必然的选择。
  一、 举办“潮阳民间艺术节”的必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举办“潮阳民间艺术节”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响应党中央关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伟大号召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必将有力促进潮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首先,能够充分地发挥文化艺术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凝心聚力、激发热情;沟通人心,融洽感情。由于文化艺术能够通过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实现其教育、启迪、陶冶和愉悦等功能,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引导力和沟通力。同时,文化艺术的主体是群众,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参与,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极好形式。因此,如果能够借助文化艺术的力量,建立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其对人们思想的引导和启迪作用,对人们精神的抚慰和激励作用,对社会矛盾的疏导和缓解作用,进一步沟通、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无疑对潮阳当前乃至今后的稳定、和谐、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次,能够增进乡情乡谊,充分开发利用潮阳在外乡亲众多的资源和优势。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更是一条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凝聚力。众所周知,潮阳在海内外的乡亲众多而且非常优秀,是一笔不可多得和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也是潮阳的一大优势,必须倍加珍惜并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如果潮阳定期举办民间艺术节,就能够将一代又一代海内外乡亲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不忘回家的路,常回家看看,不断地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和亲切感,从而更加关心、支持和帮助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能够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潮阳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当地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一个县级单位,一下子就有3个“非遗”项目列入省级、国家级保护,还是经过规范的程序和众多省级、国家级专家严格评审而获得的,与现在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同等荣誉,有力说明了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潮阳,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文化艺术非常优秀,必须倍加珍惜,倍加爱护,充分利用。另一方面,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竞争,无处不在打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发挥特色文化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潮阳必须也应该建立一个平台,将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开发利用好,才能配得上“国家级”的荣誉称号,才能对得起创造这么多优秀文化的祖先,也一定会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二、 举办“潮阳民间艺术节”的可能性
  潮阳定期举办艺术节,不仅有着积极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十分必要,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的,已经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水到渠成。
  一是有政策的支撑和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潮阳有8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旅游大有文章可做。同时,民间艺术琳琅满目,“三大文化品牌”名扬海内外,更得到国家的认可。潮阳还是潮剧的故乡,是潮剧市场最活跃、观众最多的地方。潮剧也列入首批国家级保护项目,是潮汕的文化瑰宝。再者,国家启动“非遗”保护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其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定期举办民间艺术节,既贯彻了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又能够使潮阳丰富宝贵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开发利用,并将有力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是有历史悠久的民俗传统习惯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参与。潮阳的民众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每年春节期间,各地各种庆典型、纪念型和庙会式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双忠文化”、“妈祖文化”、“街路棚”和祭社等等,非常活跃,遍布城乡。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积极参与的各种文艺游行、文艺演出、文娱体育和展示、展览、展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特色十分鲜明。另外,节日期间莲花峰、灵山寺、宋大峰等各大景区、景点游人如潮,香火兴旺。更值得注意的是,春节期间海内外的潮阳乡亲总会回家团聚,祭拜祖先,探亲访友,与父老乡亲一起欢度新春佳节。这都是举办民间艺术节的有利因素和极好时机。只要各级党政热情支持,精心策划,正确引导,加以利用,不断提高,就不愁不能把这一顺乎民心、广受群众拥护的事情办好。
  三是有许多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可供学习借鉴。改革开发以来,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文化节”、“艺术节”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我省河源和梅州地区的“客家文化节”、云浮新兴的“六祖文化节”、韶关的“禅宗文化节”等等,都非常有特色,搞得如火如荼。其实,已有近500年历史的潮阳贵屿“街路棚”,就是一个十分成功和值得学习借鉴的典型。每年农历二月(定月不定日),一连3天3夜,在贵屿镇所在地近两公里的商贸大街两旁,整齐有序地悬挂着老百姓自己珍藏的数以千计的各种各样展品,同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只要走进贵屿的“街路棚”,就宛如进入了知识的海洋,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精神享受,亲身感受到文化艺术强大的力量和作用。近年来,每年参观的人数都超20万,参与的民间艺人多达8000人。届时普天同庆,万民同乐,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满足了不同层次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不断地增强了海内外乡亲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大促进了当地商贸的繁荣和百业的兴旺。贵屿“街路棚”的主要特点是依附于纪念张巡和许远两位历史名将,传播“双忠文化”,并不断增添贴近时代的新内涵,是一种文化庙会,也是真真正正的“双忠文化节”。她开创出了一条政府正确引导、社会积极组织、群众自觉参与,顺民意、得民心,一举多得的发展路子。
  三、 定期举办“潮阳民间艺术节”的初步设想
  必须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明确宗旨。要突出主题,紧扣时代主旋律,进一步解放思想,借助这一平台,展示潮阳的精神风貌和民间艺术魅力,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将潮阳人建设家乡的热情激发出来,将海内外潮阳乡亲的心吸引回来,将党群、干群关系融洽起来。团结一致,携手同心,共同促进潮阳的稳定、和谐和发展。
  二是落实内容。艺术节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在全区城乡广泛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游行、文艺演出、文娱体育、电影放映以及潮阳风光摄影展、剪纸、书画作品展等展览、展示、展演活动;(2)在莲花峰、灵山寺、文光塔、大峰风景区、东山风景区和明安里等主要景区、景点,同时进行优秀民间艺术等内容的展示、展览和表演,将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3)各级党政结合实际,广泛举行各种各样的联谊会、恳谈会、洽谈会、研讨会等活动,共叙友情,共谋发展。每一届艺术节内容都要做好精心计划、不断创新发展。活动形式上要做到区中心主会场与各镇(街道)、社区(村居)分会场相结合,全区上下互动,体现群众文化活动广泛性、普及性的规模效应。
  三是成立机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都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立网络,履行组织、策划、统筹、指挥、协调等职责。各级艺术节专门领导机构要吸收有威望、有能力的社会热心人士参与,以利于更好开展工作。
  四是确定时间。由于每年春节期间潮阳城乡普遍都有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和海内外乡亲都有回乡团聚的习惯,因此艺术节最宜在春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十五)进行,时间5至7天,每2-3年举办一届,形成固定的周期。
  五是筹措经费。为了使艺术节持之以恒,必须建立专门基金。采取当地政府力所能及的支持,主要靠社会的力量,动员热心人士捐赠等办法筹措艺术节经费。
  六是总结提高。举办全区性、群众性、多层次参与的民间艺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事,必须认真组织策划,不断总结提高,才能越办越成功,收到理想的效果,得到海内外潮阳人的拥护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双忠文化”内涵积极,源远流长,影响广泛,在潮阳有着特殊的情结和广泛的基础,尤其棉城的老百姓更加信奉崇拜。如果将艺术节定义为“潮阳双忠文化节”,那将更具有特色,更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广新局局长。本文原载2007年12月24日《汕头日报》)(陈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