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蚝坪三马书画作品》集
胡华丁
蚝坪古寨,在粤东练江近出海处。是处有宋大峰祖师倡建的古老石桥,曰“虹桥跨练”,乃潮阳八景之一。蚝坪(后由宋右丞相文天祥改为和平)民风纯朴,乡人好文。昔日出过碑学大书家范家驹进士,他晚年蛰居乡里,留下大量墨迹和深远影响;当今又有书家马三秋和马春明、画家马汉斌崛起。他们以自己臻善臻美的书画作品为乡里争光。我的好友潮阳名士马东涛先生寄来一本《蚝坪三马书画作品》集,记录着他们上佳的书风画迹,读之令人钦佩不已。
马三秋先生的书法十四帧,以行草为多。他用笔纵横奇伟,天姿率真,为书坛创造了生龙活虎、霹雳惊天的笔墨世界。他的书法是一种诗境,似乎运动于腕底的不是笔毫,而是狂翻的瘦蛟;活跃在纸上的不是汉字,而是飒飒的惊蛇。他的作品追求整体上的气、势、意、韵、神的“大美”,融铸出自我性灵与宇宙生命相沟通的入化之境。《赤壁怀古》、《曹操观沧海》等书作,形体结构和点线笔触,尽皆博大老成,灵光活力,艺术表现了书家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面貌。那疏朗别致的分行布白,一字可成行,数字结气象,结字以欹驭正,繁简对比,因字生势,加上那笔走龙蛇、刚圆遒劲而富有弹性和表现力的飞白斑驳墨线,犹如一幅风雪漫飞履、虬枝耐寒的“快雪时晴图”。他的书道,已达出神入化的禅境,由书法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他的作品,给人一种视觉传达,生发“风光不与众人同”的感受,那些止于精雕细刻,以“描”为能事的书家无以望其背项。他的书法审美观,抓住了书法一个很本质的特性,就是书写过程中用笔的多变性及在变化过程中情随笔动的写意性。杜甫有诗云,“书贵瘦劲如通神”,三秋先生当之无愧。
马春明先生的书道,另有一番天地。他的十七帧书法作品,真行篆隶兼善,堪称全能书家。其楷书字构规整端严,笔笔卓立,且能气宇融和,精神洒落,形成自己纤劲秀美的风格,具有浓郁的金石味。其行书风骨俊迈,气宇轩昂,用笔凝重而洒脱,劲爽而挺拔,丝丝入扣,气足神定,似现北碑雄强之势,又显苏轼用笔洒脱之致;书品《影欹晴浪势欹烟》,继承“二王”遗风,用笔精致,通篇畅达,极具书卷气。其篆隶浑穆质朴、气势古拙、铺采缡文、气度恢宏,渗透书家意兴,生命意志的内涵之美。观其书法艺术意趣在于清虚宽展,刚健平正,朴质而脱去修饰,饶有高简本色。春明先生书法流婉腴润的运笔,萧散迂阔的结构,朗旷清逸的意志,超然自得的气度,调畅逸豫的神韵,读之令人心旷神怡,使人们心里久久积蕴的情感运动节律得以痛快淋漓地展示出来,书法艺术所显示的磅礴的表现力,在他的作品中再次凸现。
画家马汉斌兼善山水花鸟。绘画的元素构件有三,即形体结构、点线笔触、色彩,汉斌先生深蕴其奥,付诸丹青。《雨后山色满目翠》、《山居图》、《冠豕晴岚图》等山水画作品,构图气势宏放,笔触沉稳老辣,赋色简约平和,造就了画面“天人合一”的神韵意境。其花鸟作品《瓶兰》、《双清图》、《兰石竹馨》等,又以简概繁,以势取胜,极具文学味、书卷气。绘画艺术中最具感情因素的是色彩。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人际社会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色彩来表达。艺术家的色彩个性是绘画中跃动的生命。汉斌先生赋色淡雅而富有变化,和谐而蕴含神韵,别出心裁,耐人寻味。在这里,“笔墨”是一种表现手段。墨色交融所渗化出的偶然效果,是其他画种难以达到的。墨色的反复皴染、色破墨、水破墨等技法总能在宣纸这种特殊的材质上留下许多独特的迹痕。这些绘画语言,汉斌先生驾轻就熟,每每成功。谈到绘画的色彩理论,必须提到南朝齐梁谢赫的“随类赋彩”。应当说,谢赫“六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原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其他“五法”乃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因此,“随类赋彩”主张的是中国画不为色彩而色彩,不以肉眼感受到的物体表面的色彩为最终表现目的,而是以心会神,以心感物,物我交融,发挥主观再创造,以求达到主体情感的抒发和画面气韵的表达。“随类赋彩”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气韵生动”。汉斌先生将自然色彩升华到意象色彩,正是他作品的成功之道。
“蚝坪三马”的书画,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然而,“书画同源”,他们有些共性的优胜之处,值得我们重视借鉴。
一是传统与继承的关系,他们践履处理得比较好。三马的书画,面貌各异,但都继承了中国书画的优秀传统。他们的作品地地道道姓“中”,又各有创化。既不同于其他书画家,本人的作品也日新月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八大的讲话中讲到:“推进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往往是最好的创新。三马书画的个性特色,乃至形成自己的风格,实际上就是创新。对此,笔者另著文《论绘画贵有特色》,此处不多议了。
二是,三马都基于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树立起中国书画的自觉意识。中国书画是历史悠久的艺术,它有自己的一套视觉语言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笔墨语言。笔墨首先是植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技巧系统,但它同时又超越技巧而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和审美方式。我们从三马的作品可以看到,他们笔墨的“力”和“韵”,渗透着精神,显示着格调,其共性都是“天人合一”,具象和意象的统一,体现中国书画的传统美学内涵。
三是,三马都有严谨的学风,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观原因。诗人贾岛“僧敲月下门”是一种严谨,书画家静气凝神,无一懈笔,也是一种严谨。老一辈书家卫俊秀在谈到治学时,有这样一个妙喻:做学问应该有三个阶段,要向三种动物学习。一个是蚂蚁的学问。蚂蚁的窝里啥都有,做学问要大量的储存积累。这只是初步;再一步就是蜘蛛的学问。要善于把众多的材料有条理、有系统地贯穿起来;第三步是蜜蜂的学问,采得百花,酿成蜂蜜,不是凑合,而是化合。这才配得上说是创新。我们从三马的艺术语言可窥,他们正是这样努力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正是三马探索创新之要旨。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她在世界艺术之林有着特殊的审美地位和独特的文化价值。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中华文化的昌盛,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地研究它,发展它,乃至弘扬它,这是涉及到中华文化自信和民族审美崛起的大事。《蚝坪三马书画作品》集的付梓,就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南国之花,神州之果,可敬可佩,可喜可贺。书画是文化人借以遗留精神面貌得到生命物化的主要形式。我们期待三位学有大成的先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藉以提升生命质量,藉以为华夏艺苑再铸辉煌。
蚝坪有三马 翰墨映虹桥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胡华丁
时间:2009-07-27
Tag:
点击:
2
1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