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创义
潮州歌册是我们地方曲艺品种,正在申报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年来业内人士呼吁及时传承并努力创作传播。我区在计生宣传文艺专辑及内部发行文艺刊物刊登不少潮州歌册形式创作作品。在我市继《三人五脚上汶川》获我省银奖后,在我省第六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又有我区创作的《吴喜乐招婿》及龙湖区的《花姐唱花》获得银奖。虽然成绩可喜,但对潮州歌册传承,还须积极推进。
首先是唱本。建国前直排唱本几乎随处可见。笔者手头有谭正壁、谭寻合著《木鱼歌潮州歌叙录》一书里,收编《双奇缘》等一百六十二部歌册提要,实际数量远不止于此。建国后潮汕报刊发表了不少新编历史故事歌册和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新歌册。《汕头市文化艺术志》中载出版单行本就有《南海长城》、《红珊瑚》、《洪湖赤卫队》、《李双双》、《白毛女》、《红灯记》、《韩江血泪仇》、《风云篇》,潮阳电台曾录制马毅友创作的《铁锤颂》等。窃以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潮州歌册传承得有唱本。目前除选择一些从前唱本精华再版或选印可供传唱之外,还须积极组织创作。既可改编民间故事、戏文,又提倡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如文章开头提及的获奖作品《三人五脚上汶川》是反映支援汶川抗灾的感人故事的。《吴喜乐招婿》是作者据生活原型、调动生活积累情趣地表现勤劳乐观的吴喜乐曾缺粮断炊后成种粮大户后,网上登贴为大学毕业回家帮他种田女儿招婿,几经周折女儿终得如意郎君过程,反映农村新变化新风尚,而《花姐唱花》则是表现计划生育中的新人新事。然而目前从事潮州歌册创作的队伍人数不多,我以为可否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管单位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发动组织举行潮州歌册唱本的作者座谈会,彼此读透新作,共同切磋技艺创作好唱本。据我所知现有写歌册者多是钟情家乡民间艺术惟恐其失传而动笔的,对其创作热情必须给予支持爱护和扶植。我曾听演唱《吴喜乐招婿》的陈楚卿同志介绍:1986年有位年迈作者请她唱录其改编的《苏六娘》唱本,陈述活着能看到此唱本音碟流传的期望。楚卿同志深为作者精神所感动即应邀唱录。果然音碟录制完毕不久,那位作者便离世了。已故的老作者精神着实可敬!我们要学习他,执着将潮州歌册传承。
其次是传承对象。潮州歌册和我曾在央视看到评弹景况一样日渐式微。记得少时在乡村见到闺中好友、绩麻妇女常在一起唱歌册。我那姓连的堂嫂陪嫁来了一大箱唱本。那时乏书可读我就向她借歌册来看,获知一些历史故事和歌册写作规律。如今电视普及、文艺样式丰富,传唱歌册的人越来越少了。为了扩大传承对象,倡议地方电视、电台能够播放歌册节目,唤起乡亲们对之回忆与兴趣。也希望与时俱进此类节目能常于文艺晚会出现。对于仍于传唱歌册的诸如晨练之后的妇女或其他人,媒体适当采访宣传扩大影响。至于对下一代传承,我在央视看到一位评弹艺人三年义务到大、中、小学讲课演唱示范可供我们借鉴。至少在学校文艺表演能否编排潮州歌册演唱节目也可考虑。总之,只要群策群力,潮州歌册必然能传承发展的。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