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艺术丛谈>

“三瑰宝”与潮阳人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陈振通 时间:2011-01-22 Tag: 点击: 2

陈振通

         素有潮阳“三瑰宝”美称的英歌舞、民间剪纸和笛套音乐三项优秀民间艺术,由于其特殊和杰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已于2006年5月全部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首批全国仅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阳人的光荣和骄傲。那么,这三大文化瑰宝究竟有什么特色?其产生原因与潮阳人的关系又是怎样呢?本文笔者试从这些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认识并传承、弘扬好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瑰宝”的价值与作用


         大凡具有生命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历史的、认识的、学术的、艺术的、实用的等各方面的价值。作为能够列入国家层面进行保护的,更是有其特殊和杰出的价值、作用和意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具体评审标准规定,作为国家级“非遗”必须“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潮阳优秀民间艺术“三瑰宝”能够顺利、全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是多么优秀,多么宝贵,也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故此,加大力度,采取综合手段和措施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好潮阳“三瑰宝”,并将其打造成三大文化精品,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凝聚几百万海内外潮阳人的心,让他们永远“不忘回家的路”,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三瑰宝”的特色和特点


         潮阳“三瑰宝”这三朵艺术奇葩,由于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更由于其优秀、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加上抓住了历史机遇,全部列入了国家级保护层次之后,近年来大大提高了地方党政和广大民众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然而,“三瑰宝”不仅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立体的、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共同折射了潮阳文化的丰富和优秀。
首先是英歌舞,都是男性的,也是动的,主要靠场面、气势和声音来表现,是男性群体广场情绪舞蹈,具有威武雄壮、豪放粗犷、刚劲雄浑的风格特点。一场成功的大型英歌舞表演,都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英雄美舞姿,构成磅礴、威武、雄壮、豪迈的气势,表现出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英勇善战,刚强豪放、机智灵活的英雄群体形象。难怪乎专家们赞美潮阳英歌是“南国雄风”、“中国民间舞蹈之根”,是“真正男子汉的舞蹈”,并认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难以找到另一种舞蹈语言像潮阳英歌舞这样充满阳刚豪迈、粗犷、激奋的言说。”
         其次是民间剪纸,以女性为主,是无声、相对静止的,也是各自为战,不需要有大的场面的。潮阳剪纸清秀纤丽,精巧雅致,剔透玲珑,充分表现了潮阳妇女的心灵手巧、细腻和贤慧。潮阳剪纸作品几乎都融入了人的思想感情和善恶判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和追求,反映了潮阳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展现了古邑潮阳深厚隽永的民俗民风。每件剪纸作品,都是一种艺术装饰品,一种吉祥符号,更是一种心愿表达。作为全国剪纸百花园中奇葩的潮阳剪纸,专家们称赞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潮阳妇女心灵手巧的体现和勤劳智慧的结晶。
再说笛套音乐,是男女混合、动静结合,男女老少齐上阵,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代宫廷音乐。潮阳笛套音乐作为一朵雅俗共赏的民间乐苑之花,古朴而庄重典雅,幽逸而清丽悠扬,既保留着宋代宫廷古乐的传统风韵,又融入了地方乡土口音,形成富有“潮阳味”而其他音乐所无法找到的韵致和感觉。欣赏一曲“原汗原味”的潮阳笛套音乐,能让你心旷神怡,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享受。难怪众多行家、专家为之倾倒,赞不绝口,称之为“民族瑰宝”、“中原古乐‘活化石’”,是“天簌之音”和“绿色音乐”,是“盛开在岭南而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三瑰宝”富有各自的风格特色,同时也具有历史性、群众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等共同的特点,是一个阴阳结合,动静结合;互相衬托、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整体,共同承载着潮阳优秀的地域文化,成为潮阳特有的三大文化名片和三大文化品牌。


         “三瑰宝”与潮阳人的关系


         民间艺术“三瑰宝”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潮阳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她是潮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世世代代潮阳人共同创造积累的重要财富。据考古发现,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置县也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祖先多数来自中原,并经闽南;处于岭南,毗邻港澳,南临大海。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潮阳就像一个文化聚宝盆和大熔炉,海纳百川,容纳、交融、沉淀了各方各面的文化,将中原文化、闽南文化、岭南文化、港澳文化、海洋文化和潮汕文化汇集一炉,经过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无数古邑艺师们的聪明才智、劳动创造、千锤百炼,终于形成了与众不同,富有地方风格特色的潮阳文化。“三瑰宝”就是这一文化中最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深远的历史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的优秀民间艺术。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方民众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又塑造了一方百姓。有关专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活态部分,凝结、保留和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经验和智慧,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因此,应该感谢祖先给我们创造和留下了“三瑰宝”这么优秀、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更为重要和难得的是,给我们创造并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三瑰宝”精神。这一精神一直广泛深入影响、引导、哺育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与众不同的潮阳人。潮阳人创造了“三瑰宝”,“三瑰宝”立体、全方位地展现了潮阳人。中共汕头市濠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坤达同志就认为:“英歌舞、笛套和剪纸扎根于潮阳这片土地,自有其内在的逻辑,如不嫌牵强的话,‘三瑰宝’分别印证潮阳人精神中的三个方面:英歌舞体现了潮阳人的豪迈勇武,笛套锣鼓则体现了潮阳人的雅致中和,而剪纸则体现了潮阳人的缜密深邃。由是而观,对这些艺术瑰宝的发扬和创新,其意义,当不止于对某种民间技术的保护和传承,而是有更深层次的蕴涵。”2006年12月2日,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组委会编导赵德健先生特地给潮阳区委宣传部来函,赞扬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在本届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的闭幕式上,他们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观众,让广东、中国乃至世界了解了潮阳,欣赏到了英歌舞的独特魅力,各级领导及晚会导演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演水平高,队伍素质好,全面体现了新时代潮阳人的精神风貌。”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潮阳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什么潮阳人被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是潮阳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三瑰宝”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薰陶、哺育、展示了一代又一代与众不同的潮阳人。值得欣慰的是,今天保护、传承和弘扬“三瑰宝”这三大优秀民间艺术方面,在地方党政和以林立言、林卫、陈桂洲等众多优秀民间艺术师们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没有愧对祖先,已经列入了国家最高层次的保护,并有效地唤起并将不断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及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如何继承和弘扬“三瑰宝”精神,并不断发扬光大,将是一项意义重大、十分紧迫且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2010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