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嘉忆剪纸艺术印象
胡华丁
马嘉忆是新生代的剪纸艺术家。最近,有机会品读《马嘉忆剪纸艺术》、《马嘉忆剪纸作品选》、《2013年马嘉忆剪纸台历》及她发表在《潮阳民艺》等艺报上的作品,深感她是一位才华横溢、剪艺精良的剪纸艺术家。她剪随意动,形从心出,出神入化,剪下生花。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到了她的手里,似乎有了生命,可以演变成清新脱俗、五彩缤纷的剪作,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概括起来是广、美、情、新四个字。
广,就是马嘉忆剪纸的题材很广。从花鸟鱼虫到飞禽走兽,从四大美女到文光宝塔,从十二生肖到性情女孩,从名人国画到时尚动漫,从神话戏曲到吉庆图案,无所不能,真个是天地造物,万物生灵,俱收剪底。她是一位全能型的剪纸高手。应当说,题材广,不仅仅是个技艺层面上的问题,这凸现着马嘉忆热爱生活,拥抱人生,崇尚传统,锐意创新,也体现了她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她有热烈的艺术激情,有观察细微、捕捉瞬间的眼力。“魔鬼往往躲在细节里”。世上尚未被开发的东西应有尽有,它恰似深藏在地下的宝石,并不因为未被发现、挖掘而不复存在。谁最先发现、谁最先开采,谁就是拥有者。可见,在马嘉忆的剪纸长廊里,传统之艺,创新之作,全面丰收,并非偶然。这启示我们,处处留心皆学问,机遇善待有心人。
美,就是马嘉忆的剪纸艺术,富审美情趣,雅俗共赏,吸引眼球,给人以美的享受。她剪的《和谐》,完好地运用剪纸的对称性,体现了潮阳剪纸精巧秀丽、造型秀美的特色。围绕中心的团花,层层簇拥,把各种图像元素无遮拦地置于同一画面之中,构建富丽堂皇、饱满灿烂的画面,直击“喧嚣世界,以和为贵”的主题。是作技法,难在“细”字上,阳剪纤细宛转,阴剪刚强有力。梅花纹、圆点纹、联珠纹等各种纹式层层运用,走刀如游丝,剪面却光洁,画面工而不见匠气,细而不致腻味,艳而不俗,尽显风采。
所剪西施、昭君、貂蝉、杨贵妃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根据“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寓意设计构图,别开生面,别样风情。所剪《齐白石之虾》,剪面有疏有密,有刚有柔,体态生动传神,虾须繁而不乱,使白石虾作的神韵跃然纸上,不愧为白石画虾的剪纸版。所剪《骏马图》,以剪代笔,剪出了马的奔腾起势,如观其色,如闻其声,剪出了悲鸿先生忧国忧民、奔马兴邦的初衷。还有那幅《有备而来》,构思独特,剪艺洒脱,剪笔披靡,可敌千军。公鸡浓重,碎花细腻,动静各异,对比强烈。鸡眼传神,鸡爪有力。碎花疏密有致,剪线流畅,各尽其妙,再现陈大羽画鸡之神韵。凡此都显见,马嘉忆能通过剪纸点、线、面的语言元素,精心组合,将世间万物悟化于心灵,高度概括于作品,美仑美奂,令人有“剪纸招我魂”(杜甫《彭衙行》句)之慨。
美是人类奔向未来的彩虹。地球的历史,大约有46亿年之久。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也跨越了300万年的漫长岁月。德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人类从未开化的浑沌中走向开化的文明之路,审美活动是一个重要标志。”人类的演进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美、创造美、追求美的过程。美的事物对人具有一种亲和力,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令人心悦神怡。美化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马克思语)。剪纸,作为造型艺术,其魅力就在于塑造剪味剪趣,美化人民的生活,让人民得到创造的乐趣和美的享受。正像马嘉忆那样,当她热爱美、学习美、在生活中欣赏到美,用剪纸艺术表现美的时候,她也成了美丽的本身。
情,就是马嘉忆的作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具有深沉的人文内涵。她剪的《心中有数》、《知心话》、《望穿秋水》、《爱与痛的边缘》、《迷惘》、《沉思》、《秋怨》、《祈祷》、《人在他乡》等作品,都是刀头灵,剪艺精,着意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成功之作。这些作品,有一份温暖的传递,有一缕牵挂的心里寄存,有一片心语默蕴于怀。可谓“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这些作品,不但剪出了人们生活其间的现实世界,而且超越时空,打造了另一个对人生有现实意义的“想象世界”。
如《距离》这幅剪纸,作者用洗炼的刀法,勾勒少女的眉眼,弯掌托腮、披肩长发、临窗远眺。这些剪纸语汇,深刻地表现了少女远思的恋情,着“墨”不多,惟妙惟肖。左边窗棂、脸庞、肢体大量留白,右边背景朦胧郁黑,形成色差对比,更突出了眼神的重点。整幅作品,耐人细品,堪称精品。《我心依旧》、《欲哭无泪》这些作品,也都是形神兼备,奏刀浪漫的成功之作。同样是女性,同样是眼、耳、口、鼻,嘉忆可以把她们剪得或喜或愁或迷惘或坚定,剪出人生的内心感悟,这正是她的高明之处。
中国美术学院博导教授王伯敏先生在他的专著中提出过“遗貌取神”剪纸理论。其诗云:“两鸦相斗剪其势,剪猫扑鼠藏其趣,艺评大巧意如何,遗貌取神诚可贵。”“遗貌”,即为在塑造形象时要懂得取舍,舍去一些不必要的或繁杂的东西,突出其精神状态。这在嘉忆的仕女剪纸、水浒人物剪纸,十二生肖剪纸中,都得到印证和诠释。她在剪纸语言的把握上,善于依据物像的性质,灵活多变,突出情势。许多作品凭借物的外形和有节奏的经营来支撑架构,虽无边框的界定,却并无松散零乱之感,结体上反而完整灵动,使作品的构图显得疏朗大度。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要与生活相关联,都要是生活的反映,都要具有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感情。艺术缺了这一点,就都变成机械的、无聊的雕虫小技”。的确,剪纸是心灵的事业,剪纸需要静。嘉忆在剪纸的时候,人很静,心很专,忘掉烦恼,忘掉一切,使心灵和剪像对话,手和画连到一起,两者沟通,呼吸与共了。
新,就是马嘉忆的剪纸作品,立意创新,推陈出新,剪味时尚,有现代气息。当然,他的作品,在创新上,也是有层次的。像《和谐》这类作品,基本上保持传统剪纸的框架,作些变异,基本上保留传统的味道;像《包公》、《多福临门》等作品,则在保留传统剪味的基础上,对形式架构多有创作。《 多福临门》这幅作品,不用传统剪纸的方圆外框,直接从蝙蝠作形,蝠中有福,花中有花,还有寿桃、彩蝶等诸多元素,集各种剪纸技法于一炉,显得十分精巧华丽。在这里,一图之中,抽象与具象两者并不冲突,而是相得益彰。象《双鱼座》、《至我的灵魂》这类作品,则可谓全新的创作。从题材到表现手法,令人一看即知其“新”,带着“洋”味,很少有“土”气了。如《至我的灵魂》,人体是用日用物件构成,皮带、手表之类皆成妙谛,在在营造动势,体现“永不言败”的主题。《双鱼座》这件作品,以人的头部作外框,巧妙地运用剪纸造形“共用形”的技法原理,回绫双鱼,重叠布线,内涵丰富,很有想象力。这种勇于点燃思索的火花,敢于标新立异,打破习惯的思考与行为方式,努力表现自我,精神可贵。再者,嘉忆在一些作品的命名题款上,也作了延伸说明,发人遐思,堪称点睛之笔。
从本质上说,人类艺术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和突破史。身为探索者,如果缺乏强烈的创新欲望、热切追求,那么伊无论怎样地刻苦奋发,无论怎样地谦虚好学,最终也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嘉忆的创新精神,难能可贵。实践告诉我们,剪纸作为造型艺术,创新是她的灵魂。我们在保护剪纸艺术民族化、珍爱原生态剪纸的同时,还要推动剪纸艺术的现代化,要与时俱进。否则,在社会转型时,会失去生存空间。民间剪纸的现代化,是剪纸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马嘉忆的创新尝试,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马嘉忆,1992年出生于汕头潮阳,其剪艺师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人魏惠君老师,现就读于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艺术系广告学专业。她的剪纸作品,业界多予好评,传媒多有介绍,艺坛多有嘉奖,是一位在南国崛起的天才剪纸家,剪苑新星。马嘉忆的成功,源于艺文世家的熏陶,资深名师的提携,潮阳剪纸宝地的滋润,更源于她的聪明天赋、刻苦执着、对剪纸艺术的钟爱和悉心积累的精神。搞艺术同搞科学研究一样,要达到某种高度,需要积累起前人积累的一切知识,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在这个历史时刻到来之前,所有的工作就是积累,这就是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多种因素,使她站在剪纸艺术的高位。如今,有许多父母对子女练习钢琴、舞蹈、画画等“时髦”艺术特别热衷,而对剪纸之类的民间艺术表现冷淡。前者无可厚非,后者却不可取。
中国剪纸是传统艺术中不可取代的奇葩,她有1600多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发源地,国际剪纸大国。备受农耕文化蕴育、具有乡土气息的剪纸先贤,为中国剪纸的辉煌和殊荣建树功勋,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然而,岁月不饶人,很多剪纸老艺人,大师级的剪纸艺术家,相继去世,需要更多优秀的后来者继承她(他)们的事业。剪纸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民族化的基础上现代化。“天南地北,剪纸多姑娘”(艾青诗语)。时代召唤像马嘉忆这样一大批年轻的剪纸艺术家,以生命之火,为中国剪纸艺术燃烧。契诃夫说,“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根本特征之一。”祝愿马嘉忆,剪纸的新生代,再接再厉,续写辉煌。
(2013年4月24日写于杭州西溪)
注:本文作者,著名艺术评论家,浙江大学教授。著有《华丁文集》、《华丁艺术评论集》、《华丁艺术文存》等十多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