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马东涛  剪纸  刘锡标  22期  周文广
当前位置 :| 主页>艺术丛谈>

气韵生动 诗意盎然

来源:潮阳民艺 作者:胡华丁 时间:2012-06-07 Tag: 点击: 2

——读卜凡孝《梦里西溪》图
胡华丁

    卜凡孝先生的山水画《梦里西溪》图,是描绘杭州西溪湿地的写意佳作。
    《梦里西溪》图画面河港交错,水域开阔,林木繁茂,景域幽深,片片小舟,泛影湖上,层层云雾,飘忽天边。更有草堂、水阁、雪庵映约于柿林柳烟之间,翠鸟白鹭飞翔于船头云际之上,营造出一派溪回路转,杂树葱茏,碧波荡漾,野趣盎然的静谧天地。读着是作,仿佛置身片叶小舟,船行湾湾,进入芦荡深处,激起群群飞鸿,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让人忘掉曾在车水马龙的闹市中挣扎的烦躁,整个心身都被出尘脱俗了。是作所以能画得气韵生动,诗意盎然,是把握住中国画是意象艺术(不是具象艺术)这个根本特点,并把它体现到构图、笔墨、赋色这些基本元素中去。
    是作在构图上,依据“西溪之胜,独在于水”,“西溪之重,重在生态”的特色,“裁万象为一象”,全作平行构图,以杂树为块面,分割成不同的空间,分而不散,有机统一,用不同造型的色块肌理来分割画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效果。平行,意味着一种秩序感,使画面变得较为单纯。而平行块面间的变化,又使画面有节奏感,变得活跃起来。画中的林木块面,形式基本相似,且一再重复使用。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相似构图(相似形的重复),是画家避之犹恐不及的。但是作有意识地展示杂树块面的相似形,却使得原本较一般的甚至表现力贫乏的形,因为重复而趣味横生。这种故意制造的形的重复,往往产生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这也是画家借形写神,以景达意的精神体验。
    是作“近取其质,远取其势”,由近及远,由浓及淡,由清淅渐次模糊,营造着山水韵致。欣赏者平远以观,但见近处生态氤氲,远处云雾迷蒙,气象万千,如入天际,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在构图上,是作也注意画面的辩证对比关系。林木的实密,河港的虚白,形成显明对照,使画面水天顿阔,心旷神怡。行进的舟楫,林间的飞雁,与宁静的山川湿地,又形成动静的对比,使画面静中有动,充满生机,加强了意境的表现。林荫深处,点缀几处房舍,生发“巧藏”和“妙露”的效果。
    中国画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有它自己的一套视觉语言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笔墨语言。是作笔墨有解衣盘薄、挥洒随意的特色。画面水气淋漓,无造作习气,看似“逸笔草草”,其实并不是潦草,而是一种不拘于谨细刻画,注重情性张扬的临池状态。只有当画家对物理画理的掌握,已进入自由王国,笔墨技巧已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表现,绘画的主客体已融成一体时,方可言“逸笔草草”。“逸笔”,主要是指一种通达平和的精神状态,“草草”是指似与不似之间的笔墨轨迹,所以,“逸笔草草”绝不同于信笔涂鸦。这是底蕴深厚和长期磨炼的结果。
    《梦里西溪》图,既是梦,是应迷蒙一点,含约一点,依稀一点,正合此说。倘画得明朗,就不是梦了。国画的韵味,不是浮在层面上的表相,而是深层次的内涵,需要靠人们去品嚼,去回味,来获得美感。这是绘画语言的高层次。如今国画的这种韵味正在减弱,值得引起业界的关注。
(作者为艺术评论家,浙江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