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郭文京书法集》
郭健生
乙未元宵,参加完潮阳迎春文化节活动后,搭高铁回港前,顺便回南阳老厝,约老家道友小酌一聚。席间,盛潮兄提起将为其老师郭文京书画大作结集,托我请郭莽园老师为该书题写书签。清明前,到穗拜访莽园老师,说起此事,莽园老师欣然应允,即说:“文京老师乃予旧交好友,我来写”,言语间充满著对老友的怀念及尊重。我与宗长文京先生虽未曾蒙面,却感受到其在朋友、学生间的人格魅力。
宗长文京先生,1931年生于潮阳县南阳乡坑仔村,生前曾在本县铜盂多家学校任教。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与海外通信,招致无妄之灾,身陷囹吾七个春秋。获得自由后,在老家办书画培训,传道授艺,春风化雨,桃李满门,出类拔萃者有之。中年命运之坎坷,晚年收穫丰硕之精神硕果,悲矣!喜也!或许人生总是在悲喜交集中才有味道,然乎!
苏轼人生坎坷,乌台诗案,险些断送了性命,但他作品,豪放洒脱,雄健苍莽,既让我们看到他充满著对生活的热切期盼与激情,也使我们感受到他对人生成败荣辱之淡然。从东坡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人士大夫之胸襟与情怀。东坡先生脍炙人口的千古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超脱!多么潇洒!人生起落,荣辱成败,仿如风雨阴晴,变幻莫测,总要一一面对,何不轻带蓑衣,随遇而安,不存怨恨,不介荣辱,心自释然,心安处,便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在文京先生身上看到传统文人士大夫的遗传基因,先生虽身陷囹吾,却不屈不挠地保持着中国文人之铮铮风骨;虽人生坎坷,却孜孜以求地追求着传统文化之风雅;命运多舛,却不忘师道之授业释疑。余赏文京书法,虽未蒙面,顿觉一位忠厚朴实,和蔼可亲,性情豁达的长者,栩栩而生立于跟前,虽不能成为其学生,也能在其大作中感受到其教诲。
文京先生书法,从两王、颜真卿、赵孟頫、于右任等前人中来,师古不泥古,结体严谨,形神具备,笔墨苍润,挥洒自如。其书法,用笔不肥,肥则形浊;不瘦,瘦则形枯;锋芒不多露,多则意不持重;圭角不深藏,深藏则精神不现。字里行间,不媚俗,不随波逐流,观其字,一股文雅清风徐徐扑面而来。
2012年,文京先生以耄耋高寿走完他人生旅程,其学生感念师恩,多经募集,将恩师散落于亲朋戚友的遗作结集付梓,让后人感受恩师挥洒自如、笔走龙蛇之气度,再现恩师儒雅风韵,更重要地是能将恩师的精神得以弘扬光大,幸甚!
文京先生学生盛潮、楚开等嘱予为书法集写序,余何德何能矣,自知对书画门道只是略懂一二,难担此重任,虽多番推托,却难辞诸位道友之错爱。念吾南阳古乡,自大唐中兴大臣子仪公后裔——大宋法学家浩公四子创乡近八百年以来,子孙繁衍,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俨然为吾潮聚族而居之一大群落,郭文京书法集出版,实为延衍吾族吾乡文脉的一大举措,能在此拼凑点文字,褒扬乡贤,于余而言,也是一大幸事!
谨此,向宗长文京先生致以崇高敬意!
(由西泠印社社员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研究员郭莽园题签,中国美术家协会香港分会会员丶中国南方画院副院长郭健生作序《郭文京书法集》已付梓。)